《我的元曲我的梦》第二讲的内容,关于元曲的“味”,即原生态的表张

花好月圆 段银莹 - 国乐醉筝

从个人不长的元曲习作实践中,以及在学习前人元曲佳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写作元曲,应该认识元曲的一些特点。才能在创作中,有章可循吧。下面,我就分别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信息密度小

可能我见少识浅的原因,在我所阅读的元曲中,一般来说,一支曲子里,它所表达的内涵,没有词丰富,我老师曾说过我的一些习作,词味太浓。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叫词味太浓,看大金老师的曲子,第一感觉也是词味太浓。看别人的习作多了,我也有种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至今,我没看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什么叫词化现象严重。

我认为它应该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有些句子,语言上不够通俗,但是曲本身就有比较婉丽的曲子,依照专家的观点说,这类婉丽的曲子,直乘词而来,如果前后一致婉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曲和词不同的是,曲子还是通俗易懂的,所谓“文而不晦”,就是针对婉丽风格的曲子的概说吧。

那就是说,第一类词化现象,应该是指在通俗中夹杂了不通俗的句子,使得整体感觉不和谐了。二是内涵太丰富。我今天又重新翻读《元曲三百首》时,突然顿悟,那就是指内容上了,如果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意太深、太复杂、太含蓄,就是曲子词化现象。

我们不妨随便作一个比较,可能不是绝对:

清平乐

宴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小莺湿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花楼云雨无凭。

[越调]小桃红·杂咏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以上两首作品,同样是八句话,小桃红是42字,清平乐是46字,词比曲子多了四个字,在这里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曲子在内涵和信息量上,其密度要少得多。这两首如此,就我所看到的作品,大都是这样,词意缜密含蓄温婉,曲意相对松散、随意、直白,好比词是精加工针脚细密的绣花衣,而曲子则是粗针大线缝棉被一样。

二、尽量本色化

写曲子,尽量本色化。很多时候,我们曲子写的曲味不浓,其实是不善于驾驭口语的原因使然,写出来的曲子,总是书面语味道浓厚,我自己也有这个不足,可能还是因为写得少,学习的少的原因。如何做到口语化,我也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当然大前提尽量都是用口语,就是一幅天然的模样,不过,说起来容易,真的做到天然的模样,还不是那么简单呢。我们太习惯文嗖嗖的了。但是有时候受句式、字数、韵律的限制,不可能都是口语化,那就要有些不可缺少的点缀。

1)关注小鱼子(我又称其为元曲佐料,可以调味的。)

做过普通话测试工作的人应该知道,有些应试者,他既没有成系统的语音错误,也没有不规范的语法语汇问题,但是他的语音面貌就是不好。认真分析下来,我给他总结出来了:逮不到大鱼,是因为小鱼子闹和的。这个小鱼子就是,他有一些难以改变的方音习惯,或者是一些助词、语气词、固定腔调,使得他整个的语音面貌受影响,普通话等级也就上不去。元曲中的小鱼子却很关键,没有它闹和着,曲子的味还就是不足呢。

元曲中的小鱼子是什么呢?

首先:夹杂纯口语在曲子中。

举两个例子:

[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再如

沉醉东风——胡袛遹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

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

蓑笠纶竿钓古今,一任他斜风细雨。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把卖花人扇过桥东”“是个识字的渔夫”。这样的句子,就是十足口语。夹杂在句中,一看它就不是词。

其次,掌握一些元曲中常用的助词和习惯用语。如: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在这里“恰离了”“欠欠答答”“不劝咱”都是要关注的小鱼子。

再如: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茶,两腿青泥,只为捞虾。

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琵琶。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里的“昔涎剌塔(流口水的样子)”、“碌轴上淹着琵琶(琵琶:比喻身体瘦肚子大的小孩)“快活煞”都是出味的佐料,这些东西是要积累的。

最后:

《双调·沉醉东风》寿阳曲   别竹帘秀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痛煞煞”在这支曲子里,如果不用的话,又是另一种味道了。“画船儿”,喜欢用儿化词,也是元曲的一个小特色。

总的来说,这些充当佐料的小鱼子虽不能达意,却能出味,不可忽视。

2)注意在合适的地方用衬字

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它既有点像润滑油,使语言更顺畅,又是很好的佐料。

3)有意而为

在诗词曲的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无疑使作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元曲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很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的。比如反复、叠字、顶针、夸张,巧妙的数字组合等特点,运用得比较频繁,也给这种形式涂上了特有的色彩。所以在创作中,如果注意到这样的细枝末节处,也能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曲味,不妨有意的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双调 大德歌]秋*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飘飘、潇潇、簌簌、零零的运用,使得曲子更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这支曲子里,几乎句句用到山字了,当然不能为重复而重复,如果能够在很好的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再照顾到这样的特点,不是更好吗?

[正宫] 灵寿杖*尚仲贤

西风落叶山容瘦,呀呀的雁过南楼,

霜满汀洲,水痕渐收.

山泼黛层层险,水泛碧粼粼皱.

记得是清明三月三,不觉又重阳九月九。

三月三、九月九,说白了就是废话,清明和重阳依然说清楚了,显然作者在这里废话,但是,可但是,绝对不是为了凑字,而是为了出味儿。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元曲,有些废话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不表意,但是却关情,它能很好的渲染一种情感的氛围。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

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

闷倚篷窗睡些。

这支曲子里,使用了满江、一夜、半叶、三更、万里,认真看来,他也是故意为之,这些数字的使用,首先很形象,也很巧妙,更给人一种别有一番滋味的感觉。有满江显得一夜的孤单,有半夜三更,道出了游子的辛苦和辛酸,这些都是因为“万里别”。

[仙吕]寄生草*高文秀

本待要寻知契、谒故交,见十家九家门关了。

起三阵五阵檐风哨,有千片万片梨花落。

但得个一顷半顷洛阳田,谁待想七月八月长安道?

这支曲子里,数词的镶嵌,一点不让人觉得多余,细读起来,自有滋味。

总之,诸如重复、叠字、数字、顶针翟烩些细微处,在创作中,都是值得借鉴的和重视的。

三、个性鲜明

读元曲,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它比诗词都更张显个性,很多曲子中的形象都是很张扬的,或疏狂、乖张、颓废、破罐子破摔、诙谐、极尽夸张等等无不率性可爱,个中形象跃然纸上,真的是嬉笑怒骂皆成曲子。不像诗词,他的个性形象是隐蔽在作品中的,读者要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认识,如大江东去中的苏轼,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李清照,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杜甫,把栏杆拍遍中的辛弃疾等。说到个性张扬,也许李白算是一个,但李白有时候假的可爱。嘴里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实呢,只是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可事权贵的机会了。

说他假,是因为如果他表里如一,之前为什么屁颠屁颠的去事四海之内最大的权贵的?其实他心里想得都想抓狂呢: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此愁何来?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台行雪满山,这郁闷失落无助又是为何?绝对不是因为爱情。这是个很矛盾的形象,要靠读者自己去从诗中感悟。

看人家关汉卿“我是一颗锤不扁、斩不断、踢不动、蒸不熟、炒不爆、煮不烂、响当当的铜豌豆。”元曲中很多这样的形象,他自己跳出来对你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再如:

[中吕·阳春曲]知几*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一个老于世故的形象,自言自语的对别人说,毫无遮拦,一览无余。

[中吕·阳春曲]知几*白朴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无奈的自我解嘲。无用人,说得多凄凉,在诗词中,可是从来没见有人这样自我作践过。那么在元曲创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形象鲜明呢?

一)敢于对自己冷嘲热讽

上面举的例子,就是属于这一类。作者不怕自己斯文扫地,更不怕自己斯文拖地。敢于对自己对人辛辣讽刺,对自己对人无情打击,甚至敢于出自己的洋相,咋咋地?反正是死猪不怕热水烫,死活都是这一堆,其实,这样一来,倒显的率性可爱,因为他是活生生的形象。

二)力求白开水

其实这个特点,我已经谈到了,是从用语的角度谈尽量本色化,这里,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来说事,举例如下: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在这里,曲中形象非常质朴,可以说质朴到只知道柴米油盐的地步,但是和花间词里的闺怨比,一点都不损色,它不是如火如荼的形象和情感,它自有白开水的淡淡悠远、细水长流的滋味。

[越调]凭栏人*姚燧

博带峨冠年少郎,高髻云鬟窈窕娘。

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咱十六两。

看看看,多么直白露骨的求爱,脸皮简直有八丈厚 ,直追当今那些厚颜鲜耻的小色狼。把自己夸的天底下难寻了,跟龙挂似的。有那不谙世事的妹妹,绝对会上当受骗的。俺是少年读书郎,俺写得一笔妙手文章,妹妹你浓妆艳抹俏模样,咱们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双!这就是另类吧,跟咱们传统意义上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你一点也不觉得他讨厌,你会为他的率性感到忍俊不禁:好家伙,胆子贼大哈!

三)力求艳俗

元曲在景物描写中,大红大绿的求俗不求雅,所谓大俗致雅,这也是它跟诗词不一样的地方,我甚至怀疑也是故意而为,它喜欢堆砌一些五颜六色的景物。

如: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再如: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曰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看看这里景色中的色彩运用,可以说这些大红大紫的色彩,给人一种土得掉渣的感觉,从这里,也能感觉到元曲中,作家对色彩的刻意追求。可能与它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土俗话、质朴话,好像返璞归真了。

四)运用土俗的形象

在上文中提到一支曲子,它把体瘦肚子大的小孩子叫琵琶,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很形象的口头语,就像我们现在把丑女称为恐龙,把丑男称为青蛙一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地方特色。元曲中这类的作品,也很有意思,透着元曲独特的个性特点。

如: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马致远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剌剌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这里的剌剌响生动地写出了小单于抱得美人归得得意之状。收酪牛、扇尾羊,也让人感到一种大草原的乡土气息。你一看到这样的用词,这样的形象,你也会毫不含糊的辨认出,这是典型的曲子,不是词。

五)极尽讽刺夸张之能事

有些元曲夸张的有类今天的恶搞,恶搞别人,也恶搞自己。通过一些诙谐、甚至荒诞不经的语言,让人忍不住发笑。

如:

[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大蝴蝶轻轻飞动,就把卖花人扇到了桥东,好大的劲!

再如:

[中吕]山坡羊*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曰少年明曰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他很形象的讽刺了古往今来的人,看不破的是富贵荣华,挣不断的是名缰利锁。多少人为此消磨了斗志,多少人为此耗尽了心血。

又如:

[中吕]满庭芳*王实甫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

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

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蜇得人牙痛。

这是西厢记中,红娘唱的曲子,可以说把文人秀士张生讽刺的到家了。当然,最富讽刺意味的还是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

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曰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涮来的头巾,洽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麽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飙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尖

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膛。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耙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

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涂处,明标着册历,几放

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

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看看,简直是恶搞高手,尤其最后【尾声】大家不妨仔细读读

这里再插一句话,最后偶们举的例子是“散套”,看这首《高祖还乡》,从起调过门的【耍孩儿】,先是正面去渲染华丽丽的场面,搞足了噱头,但是就是不揭谜底,然后从【五煞】逐渐到【一煞】,最后到【尾声】揭开谜底。原来高祖当年也好赖皮啊,是不是整个散套的味道就出来了。而且布局紧密。一环扣一环。

后记:我的一点感受就谈到这里,想得简单、写的仓促、理论的也不到位,牵强附会的多些、幼稚偏激的多些。反正凑合着看吧,如果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俺也就满意了。在这里,最先受益的还是俺自己,通过这次整理自己的思想,有些不太明确的东西,明晰起来。有些不清楚的线索,也慢慢的条理多了。相信以后写曲子,会有一个飞跃的。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喜欢元曲,都来写元曲,因为网络中,写元曲的人太少了,俺常有孤掌难鸣的寂寞。当然更希望,作为一种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文化能在更多人的手里,像诗词那样得到发扬广大 。

今天《我的元曲我的梦--------元曲创作技巧之二》就到这里,总结而出,元曲鲜活辛辣,趣味犀利,特点大致有三:

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信息密度小

二、尽量本色化

三、个性鲜明

具体其他需要关注的小项目,就请大家仔细看今晚的解析吧。

(0)

相关推荐

  • 【诗词滋养心灵】散曲相关知识漫谈

     散曲相关知识漫谈 张军 元曲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将它们视为古代艺术宝库中三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韵文的三个高峰,留下了三份 ...

  • 【第二讲】元曲的体式特点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二讲 元曲的体式特点 (主讲:绝谷画蝶) 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什么是元曲 什么是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2.元曲的分类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包 ...

  • 【第五讲】曲的对仗种类及特点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五讲 曲的对仗种类及特点 (主讲:绝谷画蝶) 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一.元曲的韵律 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这一点大家在查阅<中原音韵>的时候,每个韵 ...

  • 高研班曲课考核模拟试卷二

    青衿文学院曲课考试模拟试卷二 青衿文学院曲课考试模拟试卷二 时间:2021.1.18-2021.1.31 出题:曲课教研组 学员:卓群(雅淡) 曲课模拟考试题(100分) 一.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

  • 元杂剧的形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文/肖旭 一.元杂剧的剧本结构,-般一本是由四折组成.折是故事情节的大段落,一折相当于今天的-幕.折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就是同一宫调的乐曲唱完,是一折.也有个别剧本是一本五折,<赵氏孤儿> ...

  •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小渔村元曲八期第七讲 散 曲  小令 (主讲:绝谷画蝶) 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一.介绍几种曲谱表示法: 1.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2.语言符号表示 二.衬字 1.什 ...

  • 《我的元曲我的梦》第三讲:关于元曲的“筋骨”

    莲的心事 段银莹 - 国色天香 <我的元曲我的梦>第三讲的内容,关于元曲的"筋骨",即如何来构架元曲的布局和感情路线 我们在昨天的课程中,谈到了元曲的几个重要特点,其中 ...

  • 《我的元曲我的梦》第一讲的内容,关于元曲的“面”

    梦江南 段银莹 - 国乐醉筝 前言:元曲的诞生背景: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 ...

  • 50分钟解读《红楼梦》远离浮华,恪守本心!《红楼梦》第二讲

    50分钟解读《红楼梦》远离浮华,恪守本心!《红楼梦》第二讲

  • ​元曲教学第二讲:元曲的体式特点

    元曲教学第二讲 一.元曲的体式特点 要了解曲,首先我们来看曲与词的关系 有人要问:曲与词有何区别? 其实,在历史过程发展中,对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也容易引起误会 大家学过词的人都知道,宋人把词叫做 ...

  • 凝炼诗班三期初级班第二讲

    撰稿:辽宁舰 修改并主讲:皓月星璨 我们这个班,重点是学习格律诗.所以我们先来讨论格律诗的概念和格律. 这讲分两部分,上半部基本是舰哥的原始讲义,下半部是补充. 一.什么是格律诗? (一).格律诗名称 ...

  • T4变异后的选择第二讲

    T4变异后的选择第二讲

  • 中医把脉教学第二讲:中医教授讲解,脉诊的具体位置和方法

    中医把脉教学第二讲:中医教授讲解,脉诊的具体位置和方法

  • 「周易登堂」第二讲 太极孕阴阳,道生万物

    本节主要讲关于太极.阴阳.太极图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关于宇宙的产生,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和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宇宙大爆炸发生时,有上浮之轻清者,有下沉之重浊者,上下渐开,清浊渐明,轻重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