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人生过半,一定要拥有这4样东西

作者:张妞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主播:紫雨(ID:ziyuyuedu_5555)
片尾曲:虎二  没有答案的答案
这几年,“斜杠青年”这个词特别火。
很多人都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而选择发展更多副业与爱好,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与生活。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冯唐成事心法》的作者冯唐,可谓是“斜杠青年”的标杆人物。
他同时拥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与美国埃默里大学MBA学位。
做过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现任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
他自称业余写作,但写作一点也不业余。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出自他的手笔。
他的小说《万物生长》被拍成同名电影,《北京,北京》被拍成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的每次跨界,都那么成功。他“干一行,成一行”的秘诀究竟在哪?
《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向我们揭晓了答案。
本书从“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四个方面展开,融合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成事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何认识自己,结交贵人,懂得处世,从而持续成事。
正如冯唐所说,或许成功不可复制,但成事可以修行。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学习如何在现实中修行,成为一个能成事儿的人。
知己:用好你的天赋
要做好一道菜,食材是先决条件。
有了好食材,厨艺、其他加工,便是锦上添花,
一个人的天赋,就好比食材。
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才容易在那个领域做出成绩。
当然很多人会说:“有些事情,必须做。但我真的没有天赋做好,怎么办?”
作者在书中提到,曾国藩在书法上并无天赋。
但他天天写,坚持写。打仗的空闲,工作的空闲,一直没断。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但坚持下去,一点一滴的变化与进步是能看到的。
最后,曾国藩也能写出一手不难看的字。
正如他常说的:“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人生的第一美德,是你能坚持做一件事。
在不擅长的事上,坚持做,懂得下笨功夫,最后也可以练出一身真功夫。
当然,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懂得开发好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识别自己在哪些领域有天赋呢?
作者提起自己业余写作、但能做到写作并不业余,就是因为发现并用好了写作这个天赋。
为了写作,他愿意在每周干80到100个小时的繁重工作后,还能挤出时间去写。
当你在看电视,他在写作。
当你在休闲消遣时,他还在写,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看到自己的书出版,有人读,他就觉得很满足。
这种即使千万人阻挡,也抑制不住你去做一些事情的热情。即使牺牲很多空闲时间,你依然很享受的事,便是你的天赋所在。
再如,很多次作者在香港签信用卡单时,服务生,无论男女,都会直接说:“这个字好靓。”
显然,这称赞是发自内心,因为他们并没因为夸作者字好看,而多得一分小费。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旁人一看就觉得很赞,很有你的风格,并且愿意自掏腰包去买,那也是你的天赋。
苏格拉底说:“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就是明白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天赋,哪些地方没天赋。
在没天赋的领域,拿出恒心,坚持去做。在有天赋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便终能成事。
知人:用诚心与虚心,结交贵人
中国古人有成功十要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在作者看来,“交贵人”对于成事而言,起码排在第三。且不像命、运、风水,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的。
结交贵人的前提,是你是否值得信任。
与人交往时,如果能做到两“心”——诚心和虚心,被人喜欢、信任就不是难事。
作者在书里举了个例子,说自己初入职场,常遇到要见的老大、CEO没有时间。约中饭和晚饭不行,他就约早饭。如果早饭也定了,那就约跑步、散步。如果还是不行,他会说:“我送您去机场,或者我去机场接您。在机场来回的路上,我就可以跟您聊清楚了。”
就这样,工作的前三年,作者起码多去了200次机场。
可见,当你诚心做事,即使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放弃,却能有一千个方法去坚持到底。
再说虚心,即“无我”。不要总说“我以为”、“你必须”、“我就这样了”之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话。
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倾听、理解,多讲事实、少讲个人喜好,不要情绪化,懂得赞美,你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彼此成就。
最后,懂得推功揽过,对真的帮你的人、团队,把功给人家。同时所有的大过 你自己担。
严于待己,宽于待人,不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不陷害他人,不耍权术,你在成事之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知世:做个老实、笨拙的读书人
杨绛老师曾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烦恼,都来自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也许你周围,充斥着不少油腻的社会人,你的笨拙、谨慎,也曾让你失去某些机会、某些钱财、某些名利。
然而,做一个老实的、笨拙的读书人,其实并非坏事。
作者在书中画了这样一个四象限:
如果保持勤奋谨慎,也就是做上面两个象限的人,即使你不够聪明,也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打好成事的“基石”。
当然,如果你在聪明的同时,还能保持勤奋谨慎的作风,那成大事、持续成事,自是必然。
那些油腻又笨拙的人,我们要远离。那些聪明又油腻的人,或许能得一时风光,但这种“欺世盗名”之人,总有一天会栽大跟头。
守住自己的界限,做个笨拙的老实人、读书人,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的勤奋谨慎,最终才能“缓称王”,成大事。
以油腻为耻,以卖弄为丑,以笨拙为本分,做个老实人、读书人,我们便能求仁得仁,持续成事。
知智慧:保持焦虑,及时放空,
懂得中庸平衡之道
相传,孔子曾到鲁恒公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瓦罐,便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
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
孔子不禁感叹,这不就是中庸之道的精髓吗?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就是把握那“刚刚好”的中庸平衡。
当然,要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不骄躁也不气馁,不急于求成,也不甘于现状,实现中庸平衡,并非易事。
普通人,或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突破,努力达到这样的平衡。
一是时刻保持焦虑,又不让自己的身心过分受摧残。
焦虑并非坏事。古人有云:“花未全开月未圆”,这种不满的状态,反而是特别好的状态。
屡战屡胜易骄躁,往往会导致大败。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焦虑感,我们才有动力去完善,去成事,去做到更好。
当然,我们要做到长期有焦虑感,而没有焦虑症。
也就是说,我们要焦虑的是事,而非人。
随时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得足够好,是不是知道得足够多。
让焦虑感成为我们读书、上进、求知、自省的助推剂。同时,放低自我,放大事情本身,持续做事、成事,别让焦虑成为庸人自扰的情绪。
二是要学会及时放空,做到累身不累心。
曾国藩白天打仗,晚上就在家练字,读圣贤书,一收一放,大概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中庸平衡。
就如我们无法做到每天十多个小时持续工作,还能保持效率一样。及时放空,培养一两个爱好,读书、喝酒、聊聊天,好好睡觉,形成长久、规律的活动,是修身养性,也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到更多新的东西。
总之,该焦虑时好好做事,该放松时好好休息,大道至简,是终极平衡。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细细品味,这不就是成事的大智慧吗?
在而立之年,如果能清楚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专注、持续地去做,同时立住自己的品质,结交贵人,成事是自然。
面对逆境,还能明辨“不惑”,但行脚下路,拥有定力与恒心,成事是迟早。
做好该做的努力,拥有“知天命”的智慧,学会放下,接受无常,成事便是修行。
有人,就会有事。成事,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拥有成事的大智慧,做好人生这个课题,便是生活赐予成长最好的礼物。
*解读:张妞,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
作者:张妞+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