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桂枝加龙骨牡蛎是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龙骨牡蛎不仅是镇静药,而且还是很强的收敛药,因此本主治桂枝汤证而见外泄外漏脱失证者,诸如多汗证,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就好发的体质而论,本方证多见于素体虚弱、体型偏瘦、皮肤色白、纹理较细、肌表比较湿润者。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这种体质既可以禀于先天,更可以见于大病之后。在儿科,那种出生后2~3个月的小婴儿,尤其是冬天出生不常晒太阳者所患的佝偻病,初期表现为易激惹,易兴奋,睡眠不宁,烦躁多哭,夜惊、与季节无关的多汗,枕部的头发脱落,视之皮肤色白,目精外露,扪之皮肤湿润。这种病理状态,可以认为是桂枝加龙骨牡砺汤的方证模型。对于这些体质的腹痛、哮喘、心脏病、失眠、贫血、性功能障碍等,都可以使 ......

(0)

相关推荐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 三两  芍药 三两  生姜 三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龙骨 三两  牡蛎 三两 [拆算现代剂量] 桂枝 45g  芍药 45g  生姜 45g  甘草 30g  ...

  • 经方体质研究:关于“失精家”

    近日 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好一例脂溢性脱发 于是 又引发了我对"失精家"的一些想法 我个人以为油脂属于津液 而油脂旺盛 大量排出体外 就像桂枝汤的"自汗出"一样 ...

  • 治疗失眠的常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

    治疗失眠的常用经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有强壮.安神功效,主治易惊.失眠多梦.脉大而无力为特征的疾病. 药物: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我使用此方的要点是 ...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第78讲 干劲十足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95 中医学堂 口干舌燥.皮肤干燥.阳不气化,水湿不能宣发,精微不能够上达的,可以治.这个方子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清阳出上窍. 这个方加点苍耳子.辛夷花那是治 ...

  • 不凡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尿床案尿床案

    不凡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尿床案 秦某,女,13岁,几乎天天尿床,晚上睡不实,盗汗,大便5日一行,舌红,苔薄,脉弦.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龙骨18g,牡蛎18g,黄柏8g,砂仁4g,甘草 ...

  • 经方杂谈:1800年前中医实现了心肺复苏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有救自缢死的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 ...

  • 经方杂谈:四饮正名

    金匮要略·四饮正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 ...

  • 经方杂谈(五)

    3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 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 ...

  • 经方杂谈(四)

    26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 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是少阴热化 ...

  • 经方杂谈(三)

    16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胁热下利喘汗除. 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中治热利之方,原文谓"利遂不止",热利之甚由此可见.黄芩黄连是泻 ...

  • 经方杂谈(二)

    6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 ...

  • 《经方杂谈》整理版!!!

    <经方杂谈>整理版,十分实用.分出章回,突出重点,改正错漏,方歌校正,请大家享用,学习. 1.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服之轻. 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 ...

  • 经方杂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原文: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注解:寸口以候胸中,今 ...

  • 虽是“经方杂谈”,却“杂出精辟”!

    虽是“经方杂谈”,却“杂出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