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谈“师爱”
有人曾用“猫和老鼠”形容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学生对班主任很服从,对教师很敬畏。而实际上,却反应出僵硬的师生关系,缺少活力、愉悦、融洽。试问这样的关系和谐吗?这样的班级健康吗?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下,学生往往会制造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来,让老师措手不及。很多教师就纳闷了:平时的乖学生好娃娃怎么会这样,太让人想不通了,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里的问题就在于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注重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万源归宗就是师爱。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师爱,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师爱的具体表现应是,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
一、 师爱要面向全体,公平赢得学生信任
曾有一个教研会组织的一次《关于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中,学生对“你不
喜欢的教师的特点是什么?”的回答:偏心和不负责任均排在最前面,比例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能受到老师公平对待是每一位学生强烈的情感渴求。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很多教师身上存在的教育误区,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导致了部分教师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就会造成优生盲目自大,差生更加自卑的严重后果.所以才会有老师抱怨:***学生成绩那么好也会做如此不妥之事,**学生简直是无可救药了……
做为一个班主任,比学科教师肩负的育人责任要重,侧重点在于树人。首先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关爱。要在情感上平等,班主任就要科学地看待、客观地评价学生。一个班级人数众多,学生的品行、成绩 、能力因人而异,参差不齐这是正常的,是常态分布。面对这种主客观的情况,千万不能以我们的主观意愿来看待学生、要求学生,非把鳅鱼黄鳝拉到一样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岂不是现代版的“揠苗助长”吗?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对每一位学生客观的分析,因人而异的制定目标,并赋之以情感期许。这样就不会造成我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当然心境也就自然平和了,看待问题就更理智,处理问题也更睿智。自然你对学生的爱的公平性就有了思想保障。
二、 师爱要有的放矢,适度保障学生受益
师爱离不开温柔、和蔼,离不开热情、亲切,但是师爱是一种教育之爱,具有明确的
原则甚至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动怒,以引起犯错误同学震动。马卡连柯说:“动怒并不能采取任何违犯教育学的方式。这是你的真正的人的情感的真诚的表现。但这并不是一般的人情感的表现,而是出色的教师的情感表现。对犯严重错误的学生一定要严厉,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生气,甚至可以怒气冲冲,让学生从老师的震怒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对这种学生也和风细雨,那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对自己威信的损害,对整个班级利益的损害。
三、师爱要无微不至,细心温暖学生心灵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可以用“鸡毛蒜皮”来概括,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细心。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其实就是在小事上。课堂上,一个从不发言的学生终于忐忑而颤抖地举起右手,哪怕是答错了,我们发自内心为他的勇气喝彩,或是用一个眼神阻止其他将要出声的嘲笑。这举手之劳对他来应该是多么的幸福,老师的爱一定会在他的心湖荡起涟漪!某位学生忘了蒸饭,为午饭的着落独自流泪时,为他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他会隐去满脸的阴霾,为你奉上一脸的春光。相信此时他是快乐的,你是幸福的。
师爱就是师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