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复读之路
高考之后,我就忙着搬家的事情了。后来,虽然我的分足够上本科,但我没有去。那个时候,我经常失眠。夜里,看着窗外的马路,看着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们,我觉得很茫然。我的前途到底在哪里?作出复读的决定,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看好,所有人都反对。加上我打算转去文科,我除了政治还记得一点以外,历史地理的知识几乎为零,要在一年里从零学起,把高中三年的知识全部学完,这对于我的复读之路,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我还是要复读,说我任性也好,幼稚也好,我就是要复读,没有人可以动摇,我就是这样的倔强。
数学
刚开始对题目的把握错误
第一轮复习时用的是《世纪金榜》。我有一个毛病,就是总认为自己的眼光比学校好,自己挑的辅导书不比学校挑的差。所以平时做题时,总是自己买的辅导书优先,大多数时候根本没完成布置的作业。其实当时我的数学大概处于班的平均水平,老师讲的课对于我来说并不会太难或太易,所以那个阶段我是适合跟着老师走的。但因为他上课的前半段通常用来评讲作业,而我经常没完成,所以听课效果并不好。
看题,是懒惰的人很喜欢的学习方法
我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基本上都记得住,但真正做起题来又会无从下手,说到底,还是做题太少。于是,我买了两本练习题(其中一本是高考题,一本是模拟题),利用每天中午的空余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但那个时候我就是只想快点把题做完,有点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味道,做完一题扔一题,等当天做完最后一题的时候,前面的题目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盲目地追求速度和题量,效率非常非常的低。同时,看题这个方法,对于我这种狠不起来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给自己偷懒的借口。因为如果只有眼珠在动而大脑一点都不思考的话,那看题实在是一个绝好的途径,轻松且一点都不累。所以,我出现懈怠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安排“看题”的学习任务,只要略地把题看完,就收工。可以想象,成绩进步是不可能的。
头三个月,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学数学的,但真正学到什么,我一点都不记得了,一直只是在浪费时间。
对图和思想方法的锤炼——入门与提高\找联系,寻规律
在11月份左右,我的数学也算是有一点进步。那段时间,我下决心要把前3道大题拿下。学习数学时,我把卷子上的题目剪下来,在书桌上整齐地排好,仔细对比每一题所给出条件的异同,相互交换条件又会怎么样,所有题目最经常用到的是什么方法,哪一些又是看上去是好像是用常规解法就能解但实质上完全是要用另外的方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有价值的题目的图(如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画在了笔记本上,有空看一下这些图,回想一下题目的条件,以加强对图形的感觉,更好地运用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图表的极端重要性
我还发现,教材上的很多图真的非常重要,光一副三角函数中的“五点图”,就已经包含了三角函数中选择题,问答题的诸多解题方法,譬如,正弦(或余弦)的在哪处取得最值就是常考的,还有根据图像升或下降趋势可以判断很多东西。简单地说,图中的信息无处不在。还有圆与三角函数的关系等等,都需要通过图来展现。
攻下中低档题目\攻克最弱专题——看练+空想+套路
这段时间,我数学方面最大的困难是立体几何。因为文科并没有学空间向量,所以几何证明题只能用传统的方法去做。我以前遇到这样的题都是依赖向量来解决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当遇到思维跳跃太大的题目时我会经常没思路,然后卡壳。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很多的几何证明大题放到了一起来总结一些基本的规律,例如当出现较多数字条件时大多需要通过勾股定理等去获得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还有线面与面面的关系转化是最容易考到的。
平时注意总结抢分技巧——规范得分
这样总结下来,出现了一些套路,如果题目真的无从下手,就应该往三角形相似的方向去思考,虽然这是初中的知识,但我发现这个知识点经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虽然并不难,但出得很灵活,随时都可能考到,真正熟练运用的人并不多,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最后的机会”,当做那道5分的几何证明题做到山穷水尽时,我会试着用这个方法,成功了几次。至于概率题,最重要的便是答题的规范,必须模仿答案上的答题步骤和答题语言去答题,才能做到滴水不漏,剩下的,便是细心的问题了。
拿下难题的第一问——反复训练
同时,我用一部分时间去攻下难题(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大题)中的第一问。因为虽然是难题,但有时出题人为了给第二问设置一个台阶或者创造条件,第一问就不会也没办法出得太难,因此,认真钻研一下,第一问还是有机可乘的,至少有很多的常考套路,例如数列中求通项的题型和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的题型,只要多加练习和分析,这几分还是可以拿下的,难度不大。但由于我的选择填空题一直错的太多,即使第二卷的分数有所提高,但第一卷有时也会错得更多。因此,我的数学成绩提升得不太明显,大概在90分左右的水平,但这个时候至少已经跟高三的时候有很大差别了。
中后期晋级中级阶段\精挑细练——提高准确性和形成固定思路
12月份和1月份,我把学校发的数学卷子又重新拿出来,挑出一些题目进行“精挑细练”。我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一小时才做完一道题目,但我的感悟却不断涌出来。差不多两个月,我可能只做完了几十道大题,但从此以后我做数学时很容易产生思路,对条件也感到非常敏感,我的数学已经到中级阶段了。
狠练——强行突破选择题
2月11号到17号,7天的假期,我决定只学数学一门,且是要攻破数学选择题。我是一个自制能力很差的人,所以这几天我并不是过得一帆风顺。大概在放假的第二天左右,我一个人在家。原来打算从早上8点开始学习的,但吃完早餐后又无意识地把电视机开了,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结果看到了下午两点,我关了电视机,带着无比愧恨的心情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学习。已经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了!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有突破!我不能让今天白过!所以,我从下午2点一直学到7点,没离开过座位。那一天,我集中精力攻破了三角函数。我首先再一次背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便订好该做多少题的计划,开始一题一题做了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没能完整地做出一道(都是选择题),只能靠硬憋,实在做不出就看答案、研究答案。速度越来越快,但心情也越发的急躁,很痛苦,既想早点完成计划,但又急不来。大概做了几十题的时候,我在笔记本上建立了几个专栏,分别有“条件迷惑类”、“画图类”、“简单但需细心类”等等,然后简要地在旁边写上题号。到后来,随着学习心得越来越多,我感到很平静但又带几丝兴奋。那一天,没有白过。
到了假期的尾声大概16、17号时,我回校参加自习。我还记得当时每个人都在埋头苦干,教室里气氛很浓厚。受这样的影响,我没敢再松懈。在学校自习期间,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座位,连中午啃面包的时候也在做题,当然也没有与任何人讲话。那些天,我又把向量、函数的选择题狠练完。
还记得那几天晚上六点从学校出来,因为是春节期间,街上的店铺早已关门,格外的宁静。地铁里也只有稀少的几个人,我感觉不到丝毫的过年气氛。看着傍晚的夕阳,觉得有几分空旷,心情也变得更加平静。这个春节,我没有上街,没有到处乱逛,连什么春节晚会也没有看,只是关起门来学习。
这个春节,我会永远记住。
对试卷的整体把握以及回归课本\限时训练——培养对时间的感觉和把握
3月份的数学,我逐渐开始限时训练,把过去的广东省各市的模拟试题都做了一遍,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简化解题技巧体系
随着题目的积累,我不断地简化解题技巧体系,开始尝试把几题融合为一题。同时,我有意识地多练一些难度不是太大但需要结合跨板块的知识才能完成的题目(如向量与三角函数以及解析几何等)来提高灵活性以及真正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摆脱以前那种“能把公式概念背出来却不会做题”的局面。
认真做课本上的题目——教材的极端重要性
从3月中旬开始,我向数学老师借来了教材的教师用书。从3月到差不多5月,我一直在做教材上的题目。从必修1的函数开始,我一题一题地慢慢做,有时候一题需要半个小时,但我不急,只是不断地感悟题目的精妙之处。特别是三角函数和圆的部分,做完之后我产生了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三角函数,说到底,就两个公式而已,任何题目归根到底就是运用这两个公式。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公式,但当题目稍微灵活一点的时候,很多人就想不起来了,以为这又是一些很偏很难的题目,其实不然。数学书上的题目的确非常珍贵和经典,很多高考题就是这些题目的组合以及变式。做教材上的题还有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学习透彻各种所谓的数学思想方法。譬如化归、数形结合等等,很多人都听说过却没有把这些当回事,这是大错特错的。教材上很精准地解释了这些思想,并运用到了后面的题目当中。通过做完这些题目,我的数学“嗅觉”(可能不能称为直觉)更加地灵敏了。
关于历史
刚开始,把握方法
关于历史,由于历史老师是按通史线索复习的,所以一开始复习的是中古史。这一部分内容很简单,但因为我脑子里的知识总是乱糟糟的,即使是很简单的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条发展线索,也被我人为地复杂化。开学时候的地理历史,我都学得很困难。但这却激起了我想学好的欲望。
历史线索是历史事件的骨架
11月份,已复习(对于我来说是学习)到中近史,老师说这一段历史特别的烦杂特别的曲折,非常的难学,那正好,我就要学好它!可能是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吧,所以学下来中近史并不难,无非是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按阶级属性,可以整理出顽固派,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无产阶级的各个发展线索;按战争先后则是可以整理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每一次紧随在后的改良救国等等。把线索和阶段理清楚,再难学的内容也不过如此。政治方面,一直都得靠自学。其实扪心自问,政治或者说整个文综三科真正要背的东西真的不多,整理下来可能100页纸也没有,很多时候只是自己把自己给吓坏了。
深入思考——捕捉重点
1月份左右吧,我听课越来越认真。有时,老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都能够引发我的深入思考。其实,不是非要写到黑板上的内容才最重要,很多精髓的东西反而是老师随口说的,而很多人没把握住。
整理线索+提取关键字
2月份,我买来了一本笔记本(我以前从来不做笔记),把教材精读了一遍,抽出关键字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后就可以直接背关键字,从而省去了许多烦杂的描述。我花了几天才完成了这个工作。接着,我又把每个历史事件的线索整理了一遍,举例(从笔记本上摘抄):虎门销烟背景(英法美等国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当时的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1839.6林于虎门将走私鸦片当众销毁
鸦片战争经过:1840英,广东(爆发)——英,厦门——英,北上,浙江定海——威胁北京(失守)——清政府恐慌,谈判——英南下广东——革职林则徐——琦善,广东,“议和”——英,1841,香港岛(施压)——道光帝宣战——英扩大侵华(攻占东南沿海且武器悬殊)——1841.8,英,南京——请屈辱求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就这样,我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上的历史事件全部整理到了笔记本上面,同时也加强了记忆。当然,这些工作也花了我不少的时间,所以那个时候每天分配到数学的时间明显减少。
把文字图形化
另外,对于特别地烦杂的事件(如法国大革命以及法国的民主之路等等)我采用列时间轴的办法,把文字化成图形,可以简化记忆。
用史观多角度地去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深入思考能力
那个时候,我还特别注意用不同的史观去分析历史事件,每一件事情,在不同阶级属性的人眼里,都会有不同的结论,思考历史时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新航路开辟用现代史观来分析无疑是进步的,因为这意味着欧洲(世界)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同时,这对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以及劳动力的需求是个重要的开端。但这所有的一切对于的人民来说无疑是灾难。
需要背的内容——强行记忆+重新复述
还有类似于中央集权制的正反面影响这些需要强行记忆的内容,我则是通过背完一遍后再在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次,以后再背的时候就按笔记本上的为准,有时侯虽然不很准确,但这些是自己感悟和总结的东西。学习历史的时候我的心情一般非常平静,可以说从来没有焦躁等不良情绪。我认为加大学习历史的强度可以提高我整体的心态。通过学习历史,我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平稳,患得患失的感觉逐渐消退。
模仿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把握要点
最后,我分专题地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面有价值的大题做了一遍,答题时一般有思路的就简单写一些关键字(文综的大题是踩点得分,因此平时培养对于关键字的感觉非常重要。有时明明知道怎么做了,但却表达不准确,这样会非常吃亏。所以我当时经常对比标准答案与自己的表述,并学着以“标准”的口吻去答题),不太确定的我会完整地把题目答完,再仔细分析自己答题时的思路。当我的答案与标准大相径庭时,我会从心态上寻找漏洞。久而久之,在历史方面就养成了严谨的答题习惯。
找准方向
在寒假里,我买了一本关于指导学习方向的书,里面反复强调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透,因此我便把六个科目的课程标准都从网上下载了。但事实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的课程标准都是讲一些很虚的东西,只有历史跟地理讲得比较实用,里面的确提到每个知识点应当掌握到什么程度,而不像高考说明那样仅仅列出知识点。我觉得这对于我把握题目的深浅是很有用的,少走了一些弯路。同时,我还把历史课程标准的解读也下载了,这好像是由某位北京的历史老师编写的,页数不多,只有100页不够,但真可以称得上是句句都是精华。而且这本东西是针对课程标准来写的,里面还按照专题整理了各个历史发展线索,对我的历史学习帮助极大。那个时候我就是每天捧着它来学习的。
深入思考+随意练
3月份,则开始加大题量,通过深入思考把很多问题想通想透就可以了。每天花在历史上的时间大概1个小时左右。6门科目最容易产生学习心得的就是历史,每一次刚坐下来几乎是马上地,就会进入很好的状态,有时候明明完成学习任务了,却还会赖着想多看一会儿历史。实在太喜欢历史了!
不断回忆再现
从4月份开始,文综要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地理历史政治老师开始疯狂地上课和布置作业。当然,作业我也是挑着做的,很多我认为没多大用处的题目就直接放过了。但因为实在有很多知识需要背,时间有点安排不过来,所以我决定在每晚的高强运动时背东西以及回忆再现。刚开始的时候是挺不适应的,因为我一般只是听着音乐专心跑步,现在还要回忆再现,有点脑子不够用的感觉。不过,每次的高强运动还是能够使自己凝聚以及产生力量。
关于地理
从零开始,恐惧地理
虽然说主攻是数学,但又不想放弃文综,每一样都舍不得,结果没有一样学得好。第一堂地理课,记得很清楚,老师当时在讲经纬度和最基本的读图知识,而我却连这都听不懂!看着别人都很轻松地在听课,我更加的害怕,甚至对地理科产生了恐惧,本来并不难理解的东西,在我眼里都显得特别难学。不过为了尽快学好地理,我买了一本很好的地图册,打算每天看几章,但问题又来了,我光看不练,且缺乏深入思考,所以当我把那本书看完的时候,根本分不清哪一些是真正懂了哪一些处于懂与不懂的边缘哪一些又属于完全不懂的,浮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混乱,所有的知识点都好像似懂非懂,感觉看了之后反而退步了。但由于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提示自己要狠要快,所以我的狠劲有了一点提高,开始有一点点的凝聚,但远远不够。
越来越落后——补基础
在11月份,我的文综还没有出现明显进步。这个阶段,地理已经结束了关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复习了(我还没掌握好,所以在以后有出现与这些的背景相关的题目时,我做题的速度就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影响整份文综卷子的完卷。所以在后来的4月份,我又重新地自学了一遍,虽然工程很浩大,但非常有用,做题的感觉自然地出来了),进入到自然地理的复习。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运动和大气环流等知识是难点中的难点,刚开始听的时候,我甚至连什么是晨昏线,什么是锋面气旋都不知道,真的是沮丧透了。但这个时期心态明显平静了许多,做事情也没有刚开始那么散漫了,所以虽然心里会急,而且又临近考试了,我决定什么也不管,先搞清楚一些地理的基本概念再说。于是,我把地理课本找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看得很慢,一晚才看了几页,几乎是一句一句地看,急也急不来),终于搞清了许多实际上真的很简单的内容。因为我是逼着自己看完的,成就感特别的明显。以前高一的时候就试过一本地理书放在桌前,结果一下午就看进去了半页纸(因为实在看不进去)。所以,无论在别人看来有多么简单的事情,只要自己真的突破了,那就是进步。
落下的更多了
12月份,我的地理仍然还没入门。已经开始复习人文地理了,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我的世界地理和自然地理却还落下很多。一心想补回之前复习的,又不想连现在的也学不好,挺矛盾。但是,压力也逼着我不断提高狠劲。我这个人,还是要靠逼才行。
陷入绝望
1月份时,我的文综没有什么进展。地理还是处于混沌状态,上课听讲的效率仍然没有提高,做题也很少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努力了这么久,还是这个样子,我都快要绝望了(通过高强运动化解)。
最终通过背地图开窍
在1月21日(上一次已经提到过)下午,我回到学校参加自习。在四点钟左右,我开始拿出几幅最重要的中国地图(省份图、地形图、自然资源图等等)来背。大概一个小时之后,我感到很焦躁,尤其是各个省份的轮廓图,实在太难记住,加上我想来就很讨厌背书,所以有点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但是我忍了。在十来分钟后,我终于强行记住了,同时焦躁和痛苦的感觉全然消失。然后,我把其他重要地图翻开来看,突然间发现很多之前始终弄不明白的知识突然间都得到了解决,有一种脉络被打通的感觉,觉得学习如行云流水般,从未有过的顺畅。从那之后,地理的学习就在势如破竹般地进步。具体我也说不清,很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再恐惧地理这门学科了(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学习地理的最大因素)。
背答题套路和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地理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老师说地理没必要像其他科目那样轮番轰炸,所以他开始每两天发下来一张卷子给我们做,题量不大,题目一般都是北京安徽等地方的模拟题。另外,他要求我们每天背答题套路和答题模式,例如洪涝灾害的成因、华北干旱的成因等等。他非常强调答题规范,总是说这些分是一定要拿下来的。地理老师很优秀,我们班的地理分数总是文综三科里最高的。
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总结题型
3月份,我的地理并没有用太高级的方法去学,只是整天拿着考试大纲去对照着知识点一个个看,甚至把考试大纲背下来。同时,自己找来很多的题目(大题),大量地去看,接触了很多题型,并把地理老师总结好的7种大类(资源、经济、环境保护、开发等等)的相关高考题反复看并且练习,对于什么城市区位、工业区位、农业区位、自然灾害成因分析、中国国土整治等可以生搬硬套的就强行背下来并熟练运用。
终于取得一点进步
但我的地理选择题一直是弱点,11道选择题错5道很正常。但那个时候我也只是关注大题,没有另外给自己布置地理选择题的任务。但无论如何,我的地理的确在飞快地进步。
狂做自然地理的练习——攻下选择题
4月份,我感觉到自己的地理基础还是有欠缺,所以我买来了一本必修1的练习册,每天不分场合地做。大概几天,就把那本东西做完了,地理的选择题错得越来越少。
关于政治
狠背+总结选择题出题规律
(2月份到三月份)要突破文综,我的政治就必须起到拉分的作用以弥补地理的不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因为有高强运动,所以我睡得越来越少,一般每天睡4、5个小时就能保证大脑清晰度了),六点钟出门,大概六点四十五分左右到校开始学政治。和英语一样,之前我是不会留出专门时间学政治的,但现在我每天必须保证学一个小时的政治。这一个小时里,我分配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用来狠背。另外的半个小时我则用来专门做选择题。做选择题时不断地提示自己要快,要准。为了突破政治,我在那个时候疯狂地做选择题,下课时做,老师上课讲废话时做,吃饭后做。靠大量的选择题,我不断地积累出题人出题的思路,或者说,他到底希望我在哪里出错,他认为我哪些概念会混淆。这些设置错项的规律和技巧,我算是摸索得比较深刻了,所以在这之后,我的政治选择题就几乎没有再错。而且由于我考试时对选择题的答案很确定,因此便可以从正确的选项中得到提示,从而有利于解答后面的大题。
形成框架+针对每一板块应用不同方法
关于政治的大题,我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背知识体系。把框架背下来之后,我在做题时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思路。但即使是同一个科目,我对于不同板块的策略也是不同的。《经济生活》板块,刚开始我靠大量地看题去积累出题人出题的角度以及相同的知识点的很多种不同考法(多题一解)。对于《政治生活》的板块,就真的要靠背书,还有背答题的套路。例如问到与政府相关的内容时,就要一连串地写出政府的性质,工作宗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各种职能以及服务与监督等等。只要靠不断地做题和背,这一板块就可以拿下。《文化生活》方面,题是出得最死板的,来来去去无非就那么几种问法,譬如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等。我当时通过找出四五道问得最全面的题目,把答案背下来,这一板块就可以解决掉。因为无论每一次给出的材料怎么变,答案是不会变的,换汤不换药。哲学方面,因为广东省高考的政治哲学题出得相对简单,问法也很单一,就是从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方面来回答。我当时把一张总结好的A4纸大小的几十条原理和方法论背完后,做哲学题就很得心应手了。但平时还需有意识地积累材料中经常出现的“切入口型关键字”,例如出现“抓关键”时,就要立刻想到要写上主要矛盾和重点论的相关文字,出现“看形势”时,就需要写上两点论等等。
通过学习政治提高心态
在这十几天里,我从来没有如此狠过。如果不是必须,我会整个早上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学习。我也很少讲话,有时会一整天没讲一句话。真的有一种狼入羊群的感觉,每次一坐下来学习心得就会不断地涌出来,答题变得更加快速准确灵活,以前学习时生涩的感觉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有时候会越学越兴奋,但很快又会平静下来。
政治,只需完成好发下来的题目就足够了,最主要还是靠背书和掌握答题模式。政治是最容易学好的。
结语
高考前一晚,一切照常,跑步,看书,再上床睡觉,很快就睡着了,没有紧张,心里只感到很平静。
但我真的有一点失策,没有准备好万一试题很简单时应该怎么办,而恰恰由于是大改革,今年的试题就是很简单。
最后成绩出来,总分594,差一分上一本,老天给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的成绩对于自己来说,当然不能算好(因为之前的一摸二模都远远超过了一本线),但是,只能说自己的准备还没做足。
高考结束了,但竞争却永远不会结束。
脚下的路仍在继续,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