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人原创小说《雾中花》连载(十二)
雾中花
作者:江上雨
(十二)
来的人是媒婆,她来告诉于莲花,那个在邮局上班的人有意跟她交往,她来问于莲花愿不愿意。
于莲花看了母亲一眼,母亲格外慈祥地望着她。母亲老了,脸上的营养像是被皱纹吸走了,皱纹得了营养就得意地在母亲的脸上生长,弯弯曲曲的纹理书写着岁月的艰辛。
姐姐他们还在麦场上劳动,回家吃饭得留一个人看场,姐姐肯定会留下来,等父亲和晓林哥吃了饭再去换她。母亲自从生了妹妹弟弟,就一直身体不好。姐姐初三那年为了替母亲分担家务放弃了求学的机会,进了工厂。她跟晓林哥订婚好几年了,跟他们一起订婚的几对早已经结婚了,晓林哥家也催着他们结婚呢,可是为了多帮家里几年,姐姐一直拖着。
每次麦收秋收,于莲花都说:“等星期天咱们再开始收吧。”姐姐总会笑着说:“该收了就收,机器一过来就是这一片的庄稼,等机器过了再叫回来就难了,放心,没有你地球也照样转啊。”
于莲花也想替姐姐、替这个家多分担一些。那现在她还犹豫什么呢?那个在邮局上班的陈青除了个儿头不算高,看上去人品还是不错的嘛,说起话来也蛮让人舒服的嘛。
所以她说,她愿意。
媒婆乐呵呵地走了,母亲似乎也松了一口气。
暑假里,只要星期天没什么事,陈青就会来于莲花家,有时去地里帮着拉拉耘锄,有时在家里帮着整理整理院子,看上去是个勤快人,母亲满意的笑容漾在脸上。
马兰的婚礼过后,请朋友们去镇上的饭店吃饭,在那里于莲花看见了韩月,她还是那么精神,不,应该是精明。有时于莲花不敢多跟她说话——其实也没有多少话跟她说。
暑假里的一天,于莲花正在学校里值班,办公室的门开着,门口那棵茂盛的大槐树伸展着弯弯曲曲的枝丫把一大片阴凉送给了于莲花。
忽然,一阵熟悉的“突突突”的摩托车声响起来,咦?怎么像赵俊庭?
果然是他。摩托车在办公室门口停下了,他摘下头盔,拿在手里,对着门口的于莲花说:“于莲花,你们家赶紧装个电话啊!不然有事还得让专人给你送信!”
于莲花笑了:“谁让你送信来了?”她伸出一只手,“信呢?”
赵俊庭还是老样子,干咳了两声:“传校长口御,今天上午八点半去县里培训微机。”
“放假前开会不是说下午吗?”于莲花记得今天要去培训,当时校长说三十岁以下的国办教师必须去。
“这不是改了么?要不是校长让我通知你,我干嘛巴巴地绕这一大圈儿?有了这功夫我早到了,为了给你送信害得我早觉都没睡,记得还我人情啊!”
于莲花笑着说:“亏得我今天值班,那要是我今天没在学校呢?”
“你不在学校就拉倒呗?难不成我还找你家去啊?回家赶紧安电话啊!”
于莲花看了看表——八点,骑自行车去县城有点赶紧儿呢。赵俊庭在门口催道:“还不走?”接着把头一歪,“上车啊!”
“你驼我去?”于莲花吃惊道。
“我说你怎么这么能磨呢?非得迟到了啊?赶紧把你那破自行车锁办公室里去。”
于莲花还是第一次坐赵俊庭的摩托车呢。
赵俊庭的摩托车架子大,于莲花的手够后边的扶手有点费劲,索性她就拽着他的衣服。于莲花坐在后边觉得怪事得很,那赵俊庭专心开他的车,好像毫无知觉。
本来去县城走大公路是不过镇上的,可是那个烟鬼赵俊庭说要去买包烟,就绕镇上的小公路去走。于莲花也是真实在,为了答谢赵俊庭载她,竟听了赵俊庭的话去帮他买烟,那赵俊庭还得了便宜卖乖:“一包烟连油钱也不够。”
跟这样的耍赖高手在一起工作久了,于莲花也学得脸皮厚了几分:“你自己没坐在车上吗?”
“我不在车上,你开啊?切!”
于莲花不再理他,抬头往一边望去,远处那丛茂密的墨绿色的杨树梢正是丛镇中心小学的后操场上冒出来的。
哦,镇中心小学!她像一个抹了浓妆、穿上漂亮礼服的老朋友,尽管那么陌生,于莲花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那个宽阔的大操场上生长着一圈儿高大粗壮的白杨树,在二层教学楼的后边有一块不小的空地,那里种植着一片白杨,已然像片小树林。夏天,那里是孩子们遮阴的好地方,一下课就钻进树林里,听风穿过叶片“哗啦啦,哗啦啦……”地唱歌,你说那一口调子曲子怎么孩子们也听不腻呢?
于莲花也听不腻,每次走到这里,望着杨树林映衬着的灰蓝色教学楼,她都会想起“桑菲尔德”,恍惚中看见那个吸着雪茄烟、眼神忧郁又傲慢的罗切斯特先生正慢悠悠从树林里走来。
原来记忆封存时都会带着一把自动解封的钥匙,只要你稍不留神触动了那把钥匙,封存的记忆就会自动解开。
于莲花说:“你安排工作找的人跟韩月找的人,是一个人吗?”
赵俊庭嗤笑了一声:“我干嘛跟她找一个人?”
于莲花没有说话,是不是一个人对她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刚才她只是想到,赵俊庭的工作安排时是不是也挤走了一个“于莲花”呢?
……(待续)
原创不易,各位老师多点赞多鼓励、多转发多支持!毕竟咱们身边的姊妹兄弟柴米油盐之外还能有如此文雅的爱好,那也是相当难得。
扫码关注《肃宁百姓文学圈》
投稿加微信
关于打赏
有关读者赞赏,发表后七日内二十元以上一半归作者稿费,一半归平台管理费用,不足二十元归平台管理费用。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肃宁瞎咧咧
草根文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