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饶画卷:淮北人的“红旗渠”
我们一行人第一眼看到它时便生出一种震撼感来。
如同见到了一个孤寂而倔强的老人,带着时间打磨出的沧桑,站立在山坡的树木、麦田里。
棱角分明,却又不乏温和。
它是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的活体,你能看到“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奋斗感,就连有了拖拉机那样的机械都好似如今拥有了5G一般的惊喜,也要把它特地记录在石壁上。
旧风面貌完整的呈现出来。
时间竟打败不了它。
四十多年过去,它由一群庄稼汉的激情承托的梦想,将王引河水高引到山地高坡的庄稼田里来,就像河南林县的农民一凿一凿的在山石上开出的红旗渠;到如今残枝败叶,耳聋眼花,百一无用,成为鸡肋。
但它站立的姿态依然矍铄,精神依旧质感。
我们在烈山古饶镇人大刘飞主席、副书记侯子佩的陪同下,转着看了古饶地界里的几处自然人文景观,感觉此处观感最具冲击力。
它叫“赵集二级扬水站”,位于烈山区古饶镇赵集社区西200米处。
1976年动工兴建,1977年完工。
扬水站呈东西走向,由雕凿的石块和水泥砌筑的二级调水渡槽上下石拱排成一排,绵延1000余米。
主体建筑由一级提水渡槽、蓄水池、二级提水渡槽、过山渡槽、二级提水机房等部分构成,两段高架渡槽共1015米。
它的漕孔最有特点。
那可是大写意的笔墨,相对地面高度最高处达15米,宽1.4米,显得伟岸而雄拔。
孔径为10米、5米、3米的石拱,以及上下层大大小小的复孔共计170个,其中10米大跨的就有26孔,这在当时的淮北及附近县区水利工程甚至桥梁史上皆为少见。
扬水站至今清晰的保存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和东方红拖拉机图案。
它是那个时代的古饶人追求幸福与美好的见证。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老范讲,这就是我们淮北人的“红旗渠”啊。
古饶的这个扬水站使用时间并不长。
长期的风吹雨打,加之开山炮声的震动,部分段落出现崩塌。
石渠所在的山西村老乡非常珍惜建渠的那一段艰辛而光荣的历史,在长城的砖石都被移走私用的年代,扬水站竟完好的存留了下来,就连那些散落下的石块都得以保全。
这是带有古饶人精神特质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赵集二级扬水站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被列为省保历史遗址。
它虽是“农业学大寨”的产物,带有拍脑袋决策的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体现了当地百姓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那是愚公移山一般的意志与决心,今日去读它,依旧气壮山河。
扬水站的残缺之美尤为动人。
有着时间磨损的严酷,却在历史的纵深里显出了沧桑与故旧之美感来。
作为追求摄影深沉内涵的网红打卡地,扬水站完全具备了各种视觉元素。
扬水站的东面是古饶最美的十里长山,裸露的山石与一潭奇异的清澈,倒印出万般婉约和美妙。
整体上去看这处景观,它的文物和艺术鉴赏价值会越来越高。
五月的淮北平原,麦浪滚滚,镶嵌于其中的“淮北人的红旗渠”格外动人。
它的身影,刻在了我的小城最美打卡地的镜框里。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