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心、脾、肺、肾五脏养生修炼方法汇总(附:具体实操方法)
一、肝
《黄帝内经》: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
与肝相关:颜色(青)、味道(酸)、音韵(嘘)、情志(大怒伤肝)
常见症状: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胁胀痛、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
食疗养生:菊花、薄荷、芹菜、乌梅、醋、山楂、木瓜等
经络养生:敲胆经、摩两胁、双手托天。
敲胆经方法:
如图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
这四个点实际上是胆经上的四个穴位: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
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敲胆经的最佳时间
敲胆经的时间安排其实没有那么严格,只要不是在饭后等特殊时间点就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在深夜(23点至1点之间进行),23点至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一般在早上的7点到11点之间敲比较好。早上的9点多到11点,也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
注意事项:
1、饭后不能敲胆经
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胆经的话,胆经就会和胃部抢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会变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偿失的。
2、女性经期不能敲胆经
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所以,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二、心
《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司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
与心相关:颜色(赤)、味道(苦)、音韵(呵)、情志(大喜伤心)。
常见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食疗养生:莲心、苦瓜、红枣、红椒、赤豆、樱桃、桂圆等
经络养生:拍打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
拍打心包经:
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
具体方法: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心包经的阻滞点在上臂的心包经上。
把天泉穴与曲泽穴之间分成三份,心包经的阻滞点就位于靠近曲泽的三分之一处。每个人略有差别,有的人偏上一点,有的偏下一点,具体以痛点为准。
如果在这个阻滞点的位置按上去很痛,说明心包经在这里堵住了,心血管也出问题了。有的人经常感到胸闷、心绞痛,或者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冠心病或早期的心肌梗塞,这个阻滞点就会非常疼痛。
如果有痛点的话,一定要把这个阻滞点揉开揉散,淤阻的地方会揉出一个大青包,这是堵在里面的淤血被揉出来了。
三、脾
《黄帝内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开窍于口。
与心相关:颜色(黄)、味道(甘)、音韵(呼)、情志(多思伤脾)。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打嗝、烧心、胃炎、胃溃疡等。
食疗养生: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
经络养生:拍足三里、腹式呼吸、摩腹部、拍胃经
饭后徐行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所以持之以恒最好!
食后徐行百步多,并摩腹。
方法:双手自上而下反复轻推腹部(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至腹内无积块、鸣声阵阵,多数放几次大屁。
注意:一定要轻轻的,就是比抚摸稍微在意识中用点力量就可以。
食后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四、肺
《黄帝内经》:肺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与心相关:颜色(白)、味道(辛)、音韵(咝)、情志(多忧伤肺)。
常见症状: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皮肤粗糙、痤疮等。
食疗养生:银耳、百合、梨、姜汁、洋葱、鱼腥草等。
经络养生:拍肺经、拍大肠经、摩鼻翼、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方法及注意要点:
腹式呼吸的原则是把腹式呼吸跟胸式呼吸配合进行,就是在胸式呼吸的同时增加腹部的鼓起及回缩。
具体方法如下:
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
腹式呼吸注意要点
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 15 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 3—5 秒,屏息 1 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 3—5 秒,屏息 1 秒。
第四,每次 5—15 分钟。做 30 分钟最好。
第五,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 1—2 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 50—100 次。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修练这个是内在的感觉越来越舒畅 ,对集中精神很有帮助。若小孩子最好能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更好。
五、肾
《黄帝内经》: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开窍于耳。
与心相关:颜色(黑)、味道(咸)、音韵(吹)、情志(惊恐伤肾)。
常见症状: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耳鸣、脱发、肾亏、不孕不育、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等。
食疗养生:核桃、韭菜、海产品、黑芝麻、黑小豆等。
经络养生:拍肾俞、摩涌泉、鸣天鼓、叩齿、下蹲。
鸣天鼓:
“鸣天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强肾按摩法。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就易致头晕、耳鸣。
鸣天鼓则通过掩耳和叩击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达到调补肾元、 强本固肾的功效。经常做鸣天鼓,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也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鸣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所谓“鸣”,就是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
报名寻道网丹道、道医、术数、法术课程请加听雪老师微信(1831073921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