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治牙痛方】
牙痛歌:牙痛当归白芍冬,丹皮牛膝母连同。茯苓文且元参决,竹叶膏灯饮自松。
牙痛方:元参12g、黄芪16g、白芷12g、升麻12g、竹叶9g、生地16g。
《外科证治全生集》牙痛饮:石膏12克,升麻4.5克,生地15克,防风、薄荷、荆芥、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如牙肿,加银花、羌活各6克;
如牙燥,去升麻、前胡,加玄参4.5克;
如牙烂,去前胡、天麻,加木通、栀子各4.5克。
祖传方 冰硝散:
方①:芒硝3克,冰片0.5克,为末,外搽患处,每日2~4次。
经临床验证,本方消肿止痛之力强于“冰硼散”,药后片刻痛即止,但消肿尚需1~2天。
方中芒硝软坚散结、清热消肿,冰片辛散郁火并强力止痛,二味配伍治牙龈肿痛已足。
方②:芒硝3克,大黄2克,冰片1克,共为末,外搽患处。
曾以此方治疗一例牙痛患者,已疼痛十余天,牙龈肿痛并化脓,此属“牙痈”,遍用西药不效,用本药外搽一次,2小时左右,脓出肿消痛止。
《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李鸿全验方
牙痛散:黄连50克,大黄50克,冰片10克,薄荷冰5克。
共为末,装瓶密封保存备用。
每次取药粉适量,热开水调糊敷患牙,冬季或牙齿遇凉加重者用温白酒调敷。
本方通治各种牙痛(风火、虚火、龋齿)。药敷牙上后,让患者闭口咬牙不语,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药到口腔后,勿吐,可咽下。
牙龈肿痛,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也无便秘里证,以及腮肿、牙龈出血溃烂等兼证,内治以“二辛煎”或“止痛散”主之,外治以“冰硝散”或“牙痛散”主之。
1、二辛煎:生石膏60克、细辛4.5克,水煎服。
本方出自《景岳全书》,原著以此方(细辛9克,生石膏30克)水煎乘热频漱,主治风火胃火所致的牙龈肿痛,并说:“先以此汤漱口,后以三香散外搽,或仍服清胃等药以治其本”。
“三香散”即丁香、川椒或荜茇各3克,冰片1克,共为末。验之临床,效果不佳,故改外治之法为内治之法,三香散药力辛热,于实火牙痛不宜。
2、止痛散(经验方):
①:散剂:白芷20克,川芎20克,生石膏30克。共为细末。成人量一次服5~10克,温开水送下。
一般20分钟见效,初起者服两次即克,痛时较长,红肿较甚时,每日服三次,连服两日即可。
②:汤剂:生石膏45--60克(先煎),川芎10克(次下),白芷10克(后下),水煎服,功效与散剂相同。
本方通治各种牙痛(风火、虚火、龋齿),但伴恶寒发热表证以及胃火炽盛之肿痛剧烈之牙痛非本方所宜。
对于牙龈红肿不甚、不伴表证、无便秘尿黄之症的牙痛,以及无肾虚、阴虚火旺、血虚症状的虚火牙痛,效果很好。治疗龋齿初起的牙痛,效果也佳,但已成龋洞,效果不佳。
一、 风火牙痛
(一)、牙龈红肿,阵发性疼痛,遇风发作,得冷痛减,受热痛增,全身伴有发热、恶寒之表证,舌苔黄或白干,脉浮数或滑数。此属风热上扰,内治以“风火牙痛方”、“风火牙痛饮”或“牙痛饮”主之,外治以“冰硝散”或“牙痛散”主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风火牙痛方(《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傅宗翰验方):升麻5克,细辛2克,生石膏20~30克,石斛1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煎煮两次,日服两次,痛止即停服。形寒发热加防风6克、薄荷5克,以增强疏风清热之力;大便燥结加生大黄5克;舌红加玄参6克、麦冬6克,以清热养阴;牙龈肿胀者,加忍冬藤10克、连翘10克,以清热解毒。
2、风火牙痛饮(《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张先五验方):防风6克,升麻6克,青皮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细辛3克,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上门牙痛为心经火,加麦冬10克、黄连6克;下门牙痛为肾经火,加黄柏10克;上左牙痛为胆经火,加羌活6克、龙胆草6克;下左牙痛为肝经火,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上右牙痛为大肠经火,加大黄10克、枳壳6克;下右牙痛为肺经火,加黄芩10克、桔梗10克;上两边牙痛属胃经火,加川芎6克、白芷6克;下两边牙痛为脾经火,加白芍10克、白术10克。
3、牙痛饮(《外科证治全生集》):石膏12克,升麻4.5克,生地15克,防风、薄荷、荆芥、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如牙肿,加银花、羌活各6克;如牙燥,去升麻、前胡,加玄参4.5克;如牙烂,去前胡、天麻,加木通、栀子各4.5克。
4、冰硝散(祖传验方):方①:芒硝3克,冰片0.5克,为末,外搽患处,每日2~4次。经临床验证,本方消肿止痛之力强于“冰硼散”,药后片刻痛即止,但消肿尚需1~2天。方中芒硝软坚散结、清热消肿,冰片辛散郁火并强力止痛,二味配伍治牙龈肿痛已足。方②:芒硝3克,大黄2克,冰片1克,共为末,外搽患处。曾以此方治疗一例牙痛患者,已疼痛十余天,牙龈肿痛并化脓,此属“牙痈”,遍用西药不效,用本药外搽一次,2小时左右,脓出肿消痛止。
5、牙痛散(《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李鸿全验方):黄连50克,大黄50克,冰片10克,薄荷冰5克。共为末,装瓶密封保存备用。每次取药粉适量,热开水调糊敷患牙,冬季或牙齿遇凉加重者用温白酒调敷。本方通治各种牙痛(风火、虚火、龋齿)。药敷牙上后,让患者闭口咬牙不语,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药到口腔后,勿吐,可咽下。
(二)、牙龈肿痛,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也无便秘里证,以及腮肿、牙龈出血溃烂等兼证,内治以“二辛煎”或“止痛散”主之,外治以“冰硝散”或“牙痛散”主之。
1、二辛煎:生石膏60克、细辛4.5克,水煎服。本方出自《景岳全书》,原著以此方(细辛9克,生石膏30克)水煎乘热频漱,主治风火胃火所致的牙龈肿痛,并说:“先以此汤漱口,后以三香散外搽,或仍服清胃等药以治其本”。“三香散”即丁香、川椒或荜茇各3克,冰片1克,共为末。验之临床,效果不佳,故改外治之法为内治之法,三香散药力辛热,于实火牙痛不宜。
2、止痛散(经验方):方法①:散剂:白芷20克,川芎20克,生石膏30克。共为细末,成人量一次服5~10克,温开水送下。一般20分钟见效,初起者服两次即克,痛时较长,红肿较甚时,每日服三次,连服两日即可。方法②:汤剂:生石膏45--60克(先煎),川芎10克(次下),白芷10克(后下),水煎服,功效与散剂相同。本方通治各种牙痛(风火、虚火、龋齿),但伴恶寒发热表证以及胃火炽盛之肿痛剧烈之牙痛非本方所宜。对于牙龈红肿不甚、不伴表证、无便秘尿黄之症的牙痛,以及无肾虚、阴虚火旺、血虚症状的虚火牙痛,效果很好。治疗龋齿初起的牙痛,效果也佳,但已成龋洞,效果不佳。
(三)、牙痛暴发,疼痛剧烈,牙龈肿甚,或出脓渗血,或肿连腮颊,头痛,口渴引饮,口气秽臭,大便干燥秘结,尿黄赤,舌苔黄厚,脉洪数。此胃火炽盛。内治以“齿痛立效汤”主之,外治以“冰硝散”或“牙痛散”主之,也可配合“大黄地骨皮煎”含漱。肿连腮颊者,同时依“痄腮”治法外敷。牙龈溃烂,“白儿散”主之。
1、齿痛立效汤(张显臣《杂病辨治》):生石膏30~60克,黄芩15克,玄参25克,升麻10克,连翘15克,生香附15克,生甘草5克,薄荷12克(后下)。水煎服。便秘加生大黄20克,尿黄赤或牙龈出血,加白茅根30~60克。一般少则一剂,多则三剂,可使痛止肿消。
2、大黄地骨皮煎(《中药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1)》):大黄90克,地骨皮150克,水煎成600毫升药液,加醋200毫升。40~50ml/日3~5次含漱,治牙龈肿痛。
3、白儿散(《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煅人中白60克,儿茶30克,黄柏、薄荷、青黛、硼砂各18克,大黄、黄连、细辛各10克,冰片1.5克。共为末,装瓶密封备用。每用本散少许涂擦患处,每日6~7次,主治牙龈炎、牙根炎、牙龈溃烂。
(四)、风热上扰,胃火炽盛,也可用“五味清火饮”或“七味降火汤”治之。
1、五味清火饮(《中国家庭自疗神效千方经典》):大黄、生地、葛根、升麻各10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大便干结,重用大黄;火毒炽盛,重用石膏。
2、七味降火汤(《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下册):代赭石、怀牛膝、生地各30克,槟榔、香附各10克,白芷3克,甘草5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一般轻者1次止痛,重者不过3剂。其中对胃火、风火及肾虚牙痛有良效。
(五)、牙龈红肿,甚则牙龈出血,舌尖红,心烦,此乃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所致。导赤散加黄连、车前子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