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赤壁赋》

元大德三年(1299年),赵孟頫应友人之邀,为他写下了一卷千古名作:行书《前后赤壁赋》。以苏轼的名篇为题材,配以自己登峰造极的书法,就这样,苏、赵二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合写”,此作也成了这位“岳上人”的传家宝。

赵孟頫是苏轼的忠实粉丝,从他传世书法真迹可以看出来,以“赤壁赋”为题材的作品有十数件之多。赵孟頫是一位以赵宋宗室身份出仕元朝的遗民,苏轼写《赤壁赋》时,正值贬谪黄州时,二人孤寂落寞的心态极为相似,“他以婉约凄美的笔调款款写来,恬然而静谧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怀”,这正是情与笔、心与手合一之作。

《前后赤壁赋》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曾先后被唐棣、班惟志、项元汴、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清亡后被溥仪带出宫去,后辗转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秘藏至今,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前后赤壁赋》全卷94行、1000余字,字径约3厘米,笔法、点画清晰明了,如教科书版严谨,是学“赵体”行书之范本,如唐棣所说:“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敻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

书写此帖时,赵子昂46岁,已然将“二王”、智永、李邕、赵构等人笔法融为一体,并注入个性,风格成熟。此帖起笔一搨直下,行笔中侧并用,很少藏锋,收笔处迅疾,时而以羲之“内擫”回锋,时而以献之“外拓”舒展。笔画提按丰富,使转自如,转折处方圆并用,筋力暗含、弹性十足。

《前后赤壁赋》结字中有李邕特征,以横取势,重心多集中在字的下半部,横长竖短,学者评价这是延续王僧虔、李邕、苏轼行书重心下压的趣味。此帖结字稳健中不失遒媚,这主要是通过笔画的牵丝引带、字形的大小错落实现的。

赵子昂行书将“二王”的潇洒纵逸变为稳健妍媸,行笔删繁就简、笔路明晰,依旧韵味十足。这卷《前后赤壁赋》一气呵成,雅隽平和,是学“赵体”行书不可错过的佳作。

“清”下横与上一笔连贯而出,可视为藏锋逆入,显得圆劲婉转。
赵氏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赵孟頫行书作品,点画富于变化,所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作品中,短竖形态较多,如“乌”字的竖厚重方折,似玉箸画灰。
作品中,短横运用很频繁,这自然要求其姿态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天非在起,收笔上做文章。如图中“江”字下横锋入纸后腕迅速内转发力,显得浑穆而郁勃。
撇,古人谓“陆断犀象”,最易犯的毛病是轻飘。其书写的要领是笔入纸后切忌任笔直拖,而应当有腕指的配合。起笔处腕指须快速外转落纸,向左下行笔时腕指亦须缓缓夕啭配合。看到“属”字。
斜点常用于字首,轻锋落笔后腕迅速外翻并辅以笔管右转动作,收笔时用腕法轻提将笔毫收拢,使锋由肚腹中出,如图中“之”。
一般由捺演变而来的反点,也被赵孟頫表现到极致。行笔尖锋人纸,而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发力并辅以笔右转动作,收笔处向右下稍顿即可。在具体应用中,它又有轻重、长短的变化,如上图“取”字,和下图“不”“更”字。
《赤壁赋》)作为赵孟頫巅峰时期“二王”代表作,展露出书家对“二王”技法的娴熟驾驭。我们在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内容选择:作为“婉约派”书风的代表,赵书中一线贯穿的是那份轻松、幽婉与不激不厉。
二、行笔速度:对于初学者来说,针对其书风特点,还是应该以闲适的心境,“字正腔圆”地进行书法创作,切不可任笔涂抹,,丧失了线条的凝练遒劲之气。
三、笔法运用:临习赵字最易失之油滑、单调。要克服这一,弊病,一是要强化腕指翻转动作及其准确性;二是要注意行笔力度的协调变化,以笔的提按来完成线的律动。
四、字势把握:着眼于章法,赵字在舒缓、宁静的节奏中并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纵横变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夹杂,或欹正相生,或轻重相携,字势丰富多变。
五、计白当黑:书法中的“白”能给人静、疏朗的感觉。。空白作为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却时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事物是相对存在的,有坏才有好,有疏才有密,有黑才有白。
所以,爱上赵孟頫,只需《赤壁赋》就够了!
赵孟頫巅峰之作《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前后二作笔法和韵律近似,我们带来《前赤壁赋》欣赏。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
我们择选《前赤壁赋》精华部分,欣赏之。
(0)

相关推荐

  •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赵体楷书的折笔大多圆润,请问大师们,赵体圆润的折笔是怎么写出来的?"折笔,主要是横折这个笔画,没有独立的折笔.在"永字八法"是" ...

  • 赵孟頫《酒德颂》

    ▲元·赵孟頫<酒德颂> 元延佑三年,赵孟頫为瞿泽民书.此时,赵氏年已六十有三,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此帖笔法纵逸,又是自家风貌,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 ...

  • 赵孟頫《酒德颂》,十四家跋!

    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这是何等放荡不羁的魏晋风度--<酒德颂>正是魏晋"竹林七贤"之 ...

  • 「书画欣赏」 赵孟頫 行书《酒德颂》

    赵孟頫这件行书作品,写于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祐三年,为瞿泽民录写的.时年赵孟頫63岁,是其晚年力作. 赵孟頫彼时已经成功地过渡到生命的晚年,且功成名就.虽在政治上依然可能有风险,但不至于借酒避世 ...

  • 【书画欣赏】 赵孟頫 行书《酒德颂》【一点资讯】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31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赵孟頫这件行书作品,写于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祐三年,为瞿泽民录写的.时年赵孟頫63岁,是其晚年力作. 赵孟頫彼 ...

  • 【书画欣赏】 赵孟頫 行书《酒德颂》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赵孟頫这件行书作品,写于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祐三年,为瞿泽民录写的.时年赵孟頫63岁,是其晚年力作. 赵孟頫彼时已经成功地过渡到生命的晚 ...

  • 赵孟頫行书《酒德颂》

    [整幅图片在文章结尾处] 魏晋时期,是政治动荡的年代.很多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就是嗜酒如命,号称"酒侯".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 ...

  • 明清时期推崇备至的赵孟頫行书《酒德颂》

    [整幅图片在文章结尾处] 魏晋时期,是政治动荡的年代.很多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就是嗜酒如命,号称"酒侯".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 ...

  • 赵孟頫行书《酒德颂全卷》

    赵孟頫行书《酒德颂全卷》

  • 《赵孟頫书法作品100》55《酒德颂》赵...

    <赵孟頫书法作品100>55 <酒德颂> 赵孟頫书<酒德颂>卷,纸本,行书,此卷纵28.5厘米,横65.2厘米,19行.书于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63岁 ...

  • 赵孟頫书帖《酒德颂》:肥不没骨,瘦不露筋,姿媚隽逸,出神入化

    <酒德颂>,纸本行书,纵28.5厘米,横65.2厘米,元延祐三年(1316)赵孟頫63岁时书.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共19行.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