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音乐能改善睡眠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的确,音乐是改善睡眠的一帖“良药”,是既赏心又悦耳的“催眠师”。音乐对人体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明显地影响人的心率、呼吸、血压。随着音乐的频率变化,作用于大脑皮层,会对丘脑下部、边缘系统产生效应,调节激素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机能状态,进而使人们的睡眠得以改善。

细节提醒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斯皮格尔教授在《大脑行为和免疫》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睡眠可以调节人体激素的平衡,而激素失调会对一个人是否患上癌症产生影响。

临床实践亦证明,让神经衰弱、失眠或患有其他睡眠障碍的人,常听一些舒缓的民乐、轻音乐等,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可使其情绪平稳、放松,起到镇静、安眠,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运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时,最好选择在晚上睡前2~3小时,采取舒服的卧位,根据个人爱好、文化水平、失眠类型等选择乐曲种类;音量以舒适为度,掌握在70分贝以下;时间不要过长,以30~60分钟为宜;曲子不宜单一,以免生厌;听音乐时应全身投入,从音乐中寻求感受,并且还可以随乐曲哼唱。

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证明具有催眠效果的曲目主要有《梅花三弄》、《良宵》、《高山流水》、《小城故事》、《天涯歌女》、《太湖美》、《意大利女郎》、《游览曲》、《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雨打芭蕉》、《春风得意》等。

再有,适宜的环境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音乐催眠时,要创造一个冷色、安静的环境,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以保证音乐催眠的顺利进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