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营养
烹饪是一门艺术,但许多人,无论是高级大厨还是居家掌勺对它的掌握并不完全了解,因为人们对饮食追求的是色香味,日常饮食说的是味道好坏,对营养关注度不高,所以大厨们做饭菜也是注重色香味。再者,烹饪方法或多或少地破坏或造成营养食材流失。烹饪方法主要有炒、炸、煎、炖、烧、蒸、氽、煮、烩、炝、拌、烤等,每种烹饪方法对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烹饪应当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存食材中的营养等有用成分,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在这方面,营养与卫生有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烹饪营养卫生相辅相成。
不科学的加工方法使营养素受到破坏或损失。不同的食材烹饪方法不同,营养素种类保留和流失程度不同。
一、主食
1、大米淘洗流失的是B族维生素、无机盐等,搓洗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损失越多。
2、煮饭的米汤和煮面的汤若丢弃也会损失大量B族维生素。
3、煮粥做馒头炸油条用的碱破坏维生素B1、B2。
二、蔬菜:
1、先切后洗或长时间浸泡使水深性维生素大量流失。
2、摘后的蔬菜尤其是切后的蔬菜放置时间过长,维生素C被氧化。
3、烹调加热造成维生素损失,加热时间越长损失越多。
4、铜制炊具加速维生素C氧化。
5、碱可保持蔬菜碧绿,但会破坏维生素B1、B2、C。
6、炒、炖、焯、拌、烤等不同方式下,维生素的保持率大不相同。
三、动物性食物:
蛋白质、脂类等流失较少,但B族维生素损失率与烹调方法有关,红烧、清炖、煎炸损失较多。
1、油脂变化:煎炸炒等超过200度产生聚合物多,对肝脏、生殖素统等都毒性;烤、薰产生致癌物。最好温度控制在200度以下且时间不宜过长,油的用次也要少;薰时食物不要接触碳木等。
2、蛋白质变化:产生致癌物。温度控制在200度以下;食物外层挂淀粉;不吃焦食;多吃果蔬。
3、要避免加热不彻底杀灭不了有害细菌和病毒。
烹饪时,为了让营养素最大限度地保留,最好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米面:淘米不用力搓,水冲三次即可;米汤不丢;不用碱。
2、蔬菜:先洗后切;叶菜沸水加油加盐烫制,或旺火爆炒急炒;适量加醋不用碱;用铁锅。
3、肉类:上浆挂糊勾芡;控油温但要加热彻底;生熟食材用具容器要不能混用;冷冻品自然解冻。
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上述理论理想状态。若把营养素保存放在首位,食物的口感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感觉,所以厨师追求的色香味与艺术造型而把营养素保存放在其次,而且油盐糖等用量超过《膳食指南》。所以作为做有关营养工作的人推荐尽量不在外就餐,希望按营养要求自已动手制作,这样才能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集色、香、味、型、营养、卫生的饮食才有真正的价植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