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米的朋友或许还记得,这几年来其在先进技术的研发和量产方面,一直都表现得都相当激进。比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2020年就率先量产发布了120W的有线秒充功能,比如小米MIX Fold是目前能够买到,唯一使用了液态镜头技术的量产机型。很显然,“新技术”与“新配置”是小米着力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点,提高品牌调性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就在今天(2021年5月31日),小米方面更是再次打破了手机行业有线/无线快充技术的新纪录,通过一台“魔改版”的小米11 Pro,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200W有线快充技术与120W无线充电技术。从官方公布的演示视频和技术文档显示,200W有线快充技术基于双电芯和高效率三电荷泵结构实现,可以在3分钟内为手机充能50%,8分钟即可充满电,同时机身发热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而120W无线充电技术则是基于一颗新定制的30V无线充电芯片,能够实现15分钟充满100%电量,相当于和现在的120W有线秒充一样快。不仅如此,根据@数码闲聊站 在社交媒体中透露的“量产版电池容量会加大”相关信息不难推断,小米方面此次展示的有线和无线快充技术将来很可能就会在新旗舰上登场,甚至有望就在今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结合现有的各方信息以及我们三易生活对于小米快充技术和产品策略的了解,我们认为小米的确有实力在新机上实现200W有线快充功能,只不过在具体的技术实现方式上,可能会与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台演示机不太一样。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首先大家可能已经看到,小米用于演示200W有线快充的是一台“魔改”的小米11 Pro。它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底部接口造型相当独特,很明显与通常的USB Type-C USB接口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数码闲聊站 透露的信息显示,这是因为这台魔改版小米11 Pro所使用的是20V/10A的方案来实现200W快充,因此其配备了一根定制的10A充电线。然而,20V、10A的充电线或许本身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大家使用过配备90W、120W快充方案的机型,就会注意到它们所附赠的线材,往往是又粗又硬又长的。粗和硬是因为这些大功率快充线为了能够承受大电流,通常需要增加线径,而长则是因为反正这些快充线都已经能够承受极高的功率了,索性就干脆做得更长一些,从而使得其还可以充当笔记本电脑的供电线材使用,这样既环保也可以为消费者省一点钱,博得用户的好感。6A的USB PD线缆已经很粗了,10A的简直不敢想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既细且软的UBS线缆大多是2A的规格,而那些很粗很硬,有时候会让人略感不便的“快充线”,也才不过5A或者至多6A而已。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小米要以10A的高电流方案来实现200W快充,那么它很可能会伴随着一根有史以来最粗最硬的USB线缆。前段时间刚发布的小米笔记本Pro,采用的是符合USB-PD标准的20V、5A充电头不仅如此,对于当前所有支持通过USB Type-C接口进行充电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非手机类的大功率设备来说,它们使用的基本都是USB-IF组织制定的USB-PD充电协议,而这个协议最高只会用到5A的电流。这也就是说除非小米打定主意要在自家产品线全面普及10A的大电流充电技术,并将自家未来的笔记本电脑也改成10A充电方案,否则当我们使用200W的小米手机充电器和线缆去给小米笔记本或其他USB Type-C设备充电时,它最大将只能工作在20V/5A的模式下。也就是说,只能发挥出一半的功率。很显然,这有些浪费。而且最主要的是,就在小米方面演示200W有线快充的前几天,USB-IF刚刚公布了全新的,最高支持到240W供电能力的USB-PD 3.1充电协议。与小米此次演示采用的20V/10A方案不同,USB-PD 3.1标准扩展了充电器的最高工作电压,允许其工作在28V、36V、48V三个档位,这样就能实现140W、180W,以及240W的充电功率了。最为重要的是,此时USB线缆电流依然只需要5A,因此线缆本身并不需要做得特别粗硬。更不要说,由于UBS-PD 3.1协议是影响力覆盖全行业的充电标准,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期待未来一些功率超过100W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设备,升级到USB-PD 3.1充电方案。换而言之,如果小米的量产版200W手机快充技术是基于USB-PD 3.1实现的,那么对应的充电头和线缆将能够更好地兼容这些设备,不会出现目前20V/10A方案给笔记本电脑充电时“可用功率减半”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小米实际上正是此次USB-PD 3.1协议制定过程中,做出了贡献的10家中国厂商之一。换而言之,无论是从本身的技术储备、用户使用的便利度,还是对于自家其他产品的兼容性来讲,小米都有十足的理由在量产版200W有线快充上换用符合USB-PD 3.1标准的高电压5A方案。
ARM日前刚刚公布的CPU与GPU架构,其实还有这些小秘密。
奈飞进军游戏行业这件事,或许还得另辟蹊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