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游忆 · 九江周敦颐墓凭吊濂溪先生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按照计划,我于2007年11月28日晚八点从南昌机场返回天津。最后这一天的活动主要在九江市内了。
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东滨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古称浔阳、柴桑。秦设九江郡,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它“襟江带湖”,雄据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称“江西门户”。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日、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亦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现为江西北部重要工业城市和唯一的对外航运港口、昌九工业走廊中的重点开放开发区。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二千多年来,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
九江历史悠久,很多名人在此留下踪迹。市区主要景点有九江长江大桥、长江大堤外广场、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当年宋江醉题反诗的浔阳楼等景点,市中心的甘棠、南门两湖,面积120万平方米,两湖间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还有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濂溪墓。
当听说濂溪墓就在九江学院附近,我向主人请求,在观赏其他景点之前,先去瞻仰周敦颐濂溪墓。
周濂溪夫子墓
周敦颐号濂溪,是我国宋明理学开山祖,亦为宋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圣人,被看成是中国儒学薪火相传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 “文简而意博”,创造了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思想经朱熹的发挥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经久不哀。
濂溪先生生活在宋朝,原籍是湖南道县人,但同江西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时间在江西做官,初仕分宁(修水),又调任南安(大余),在南昌任知县,又在赣州任职,最后知南康军(治所星子),他对九江情有独钟,1061年,周敦颐赴任到达江州(九江)时,因为仰慕慧远、陶渊明、元结、赤松子等圣贤人,在九江做了一次旅游,在濂溪古道(现 3525厂区)到庐山的行进过程中,行到天花井时,偶尔登上天花井向江州府眺望,发现一处暗含"青龙白虎"的好去处,再加上周敦颐在湖南道州的籍册已经脱离,嗣后无可能回到湖南道州安葬,随定下决心,与母亲郑氏、前妻陆氏(当时已亡)、继弦蒲氏合葬的想法。因此托付友人潘兴嗣在莲花峰下购置地产,盖筑"濂溪书院"。晚年隐居于九江庐山莲花峰下,讲学著书,著有《爱莲说》、《太极图说》、《易通》等,死后即葬于此地。并告诉子孙,“遂为九江濂溪人”,其墓人称濂溪墓,盛时占地30余亩,牌坊、亭榭错落有致,气势雄伟,曾被列为“江州十景”之一;濂溪墓延存900余年,一直被濂溪后裔和学生所保护。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炸毁。
1998年3月,由九江市政府和香港周氏宗亲总会总投资133万元的濂溪墓重修工程正式启动,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濂溪墓景观修建工程,包括牌坊、大门、爱莲池、状元桥等,再现了《爱莲说》中碧波莲叶的情景。
如今庐山脚下十里谭家畈濂溪墓的墓地已基本修复,沿着高大的土坡向上,便到了墓区,墓前五碑相连,最高大的是濂溪母亲郑氏墓,右为濂溪本人,左为濂溪两位夫人,再两边则为图碑,后面为三块碑,上面刻有濂溪的《太极图说》、《通书》还有《爱莲说》,代表了濂溪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爱莲池留影
莲溪祠
爱莲堂
莲溪像
濂溪墓冢
爱莲说碑
与濂溪后人合影
从濂溪后人口中得知,这次修葺濂溪墓,主要靠周家后代捐助,政府拨款有限。所以,当早晨我们来到濂溪墓时,负责守墓的后人抵触情绪很强(以为我们是政府官员),不仅喋喋不休地诉苦,而且坚持门票不肯打折,连同行的九江学院老师也要按章购票。后来得知牢骚发错了对象,才渐渐缓和下来,终于给了我们面子,与我们一起合了影。
他的话固然不无道理,作为周敦颐这样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其墓冢的确需要得到重点保护。但我也能理解当地政府的苦衷。我和同行的老师说,倘若江西九江经济能像江浙和广东那边那么发达,这点经费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文物保护的基础还是有赖于当地经济的发达啊……
公众号id:yayu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