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含蓄
我们在欣赏诗词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的诗,我们读了一遍,就觉得索然无味;
有的诗,却百读不厌,越读越觉得有滋味。其中的原因是与诗的境界有关。前者太直、太露,诗人将要讲的都讲完,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想象空间;后者则相反,其丰富深沉蕴籍的内涵,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种境界我们称之为含蓄性意境。
含蓄的美,也特别适合东方人的传统美感和生活风范。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之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歌内容的含蓄深隐;二是表现手法的曲折隐晦。
(1)诗歌内容上的含蓄深隐
指诗意始终没有正面说出,读者只能去揣摩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轮廓,因此千百年来对诗意主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例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歧义多,有“艳情说”、“悼亡说”、“自伤说”、“咏物说”、“政治影射说”、“寄托不明说”、“诗序说”等十多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题旨过于含蓄之故。这是特例,一般说来,诗意含蓄还是可以理解和觉察的。
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表面上看是在咏歌洞庭湖的阔大气象。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一副描绘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名联。但诗作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描绘大气象,而是借此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垂青援引,因为通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已将自己希望引荐的意图含蓄道出。最后两句更是化用成语: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将自己不愿“端居”道出。
再看另一例(两首):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吧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酬朱庆馀》
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两首诗一问一答,皆是比体,双方的问答都在比体中含蓄道出。
前者以一新妇身份,借询问夫婿画眉是否入时来探听自己的诗作对方是否中意,是否能够中举?
后者张籍则借越女新装和一曲菱歌作喻,暗示朱庆馀的诗作别出心裁,具有民歌朴实清新,不是城中诸作可以匹敌的,暗示他应试肯定成功。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具有双层内涵,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是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节妇吟》实际上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用以明志。
这首诗便是婉约回绝李师道邀请的一篇名作。全诗借男女之情来委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写的堂堂正正又委婉含蓄。
(2)手法上的曲折隐晦
如何才是含蓄手法?比较一下李商隐写三首诗即可知晓。
其一《歌舞》
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此诗是正面直接道破,当读到“君倾国自倾”时,已明白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诗篇终了,诗意也随着完结,缺乏蕴籍和余味。
其二《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因相忆而形诸梦寐,梦醒而余香似乎仍在,但垂帘半卷,枕冷衾寒,一人独处的凄凉自不必言,虽含蓄但余味不浓。
其三《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三首比起前两首要好得多,清人纪昀对《嫦娥》的评价是“意思藏在第一句,却从嫦娥对面写来,十分蕴籍”。
下面三首诗送别友人诗作,选一首最好的。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以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三首诗尽管都很出名,但百尺竿头者还是第三首。其原因也还是在于表现手法的婉曲含蓄,它
不像第一首直接点出与友人的别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不像第二首对着“解缆君已遥”的友人,直接抒发“望君犹伫立”的深情;
而是像《嫦娥》一诗那样,从对面着笔,描绘友人的帆影渐渐消逝在碧空之下,眼前只剩下滚滚东去的大江在天地间流淌,表现得含蓄深蕴。
李商隐《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高唐赋》写楚襄王同宋玉登上高唐台上,故说“山上离宫宫上楼”,在台上说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长短黄昏雨”是说不论日长日短只讲与神女云雨事,这句暗指楚王只追求色,不近贤人,所宋玉无愁也自愁。这是借楚王来指唐皇。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天子传》里讲周穆王用八匹骏马拉车,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西王母唱道:“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周穆王答道:“比及三年,将复而(尔)野。”三年后再来。
《黄竹》歌是周穆王看到受冻的老百姓而作的歌。穆王约定三年再来为何不再来?说明他死了。西王母是仙人,从“不重来”里含蓄表达求仙无益,讥讽唐皇迷信神仙。
这两首诗里各提出一个疑问:
笫一首表面没有疑问,实际也有疑问:“无愁”同“自愁”矛盾,“宋玉无愁”何以“亦自愁”呢?
第二首更明显,“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者的用意就明白了。
用问句做结
疑问作结,发人深省: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是营造含蓄美的又一手法。
如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神往世外桃源,明知不可求而故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怅惘,令人叹息之、向往之。
含蓄不能与隐晦、晦涩相提并论
含蓄同隐晦不同: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人家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人家看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猜还猜不透,是隐晦。
庆余《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官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原来这样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女子的痛苦,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不敢说话,就是含蓄的说法。
含蓄的诗词要注意一点,不能使用冷僻的典故,用事要用大家都知道的,否则大家不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
含蓄在抒情的上的使用技巧
经常是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
如金昌绪《春怨 伊州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外战争给了妇女带来的痛苦,但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小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
这样表达出她迫切地想梦到辽西的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所以耐人寻味,比明白说出更有味,会给人更深的印象。
如,崔国辅《怨词》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此诗写宫女对秦王的忠贞,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好像没有关系的罗衣讲起,说这件罗衣是秦王生前替她作的,因为在春风中舞得多了,在秋天里不能著了。说明在秦王生前,这个宫女好像生活在春风里那样,到秦王死后,她过的是萧瑟凄凉的生活。不再著秦王给她制的罗衣,也表示她对秦王的怀念,从而表达出她对秦王的忠贞来。
含蓄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通过想象来曲折地表达。
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通过想象对方想念自己,表达自己想念对方。
另一种是由一意转出另一意,所谓愈转愈深,这种转折也是凭想象来的。
如,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里写的也是词人的想象,想象她用花卜归期,说梦话。一结春不解带将愁去,从春带愁来转出。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这是写春末景象,东风句要东风伴着蔷薇住下来,也就是希望春光能留下来,但到蔷薇花开时春光已快消逝,因而深一层地转出“到蔷薇,春已堪怜”,用来表达惜春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