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成拳关于用意不用力之说
“用意不用力”这个力指的是拙力,比较好理解。一个人出生后从工作学习到生活总会用力,这个力在拳术中称之为拙力。这个力比较好练,很直接也好理解。一般的体育锻炼练的力在中国拳术中称之为拙力,在练习大成拳的过程中要避免用这种力,但初练使用拙力是不可避免的,到了一定程度这种拙力的使用便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功力,也是拳劲,这也叫站桩换劲。站桩换劲指的就是通过站桩慢慢的产生拳劲(静力)而取代拙力。
意指的是什么呢?意指的就是拳劲,也叫功力。王芗斋先生还有一句话叫“意即力也”,意思很明了,就是说意也是一种力,是通过站桩、试力等一系列的手段练出来的,它不是拙力。王芗斋老先生还说“意力同出一气之源”,这句话中所讲的意和力是一回事,意即力也。大成拳中的意是通过站桩养气,练松紧而后使身体各关节、各部位产生互争,通过互争来拉筋,筋长了挣力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身体随着生理的变化会出现很多“像”,这个像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意,有了意,力必然出现,这样就有了意力之说。
大成拳中所指的意不是空想,有些人认为脑子一想意念就出来了,这是不对的,意是通过正确的动作加上苦练,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产生的。郭云深老前辈称有三层功夫,“明劲、暗劲、化劲”由正确的动作加上苦练得到意这个过程就是由明劲向暗劲转化的一个过程。
“意、力”是由虚无中求出来的,比如站桩吧,站桩时周围什么都没有通过正确的练习手段到了一定程度人体会感觉身外有物,有什么都可以,可以是水,可以是皮条,也可以像是被活埋……等等,总之身外有一种东西把身体给固定,要想动就得用力,不用力仿佛动不了,这时所用的力就是意力。芗斋先生称此时出现的感觉是与大气相呼应,老形意拳称之为与大自然相呼应。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意思。拳术中身体上出现的一个像或是一个感觉可以用多种语言来描述它,你这么说我这么说但都是一个意思。比如,八卦掌中说的“趟泥步”,在形意拳中它就叫“如犁行”,都是一个意思在描述一个“像”。
“意力”或者说是意中力,说到底是筋骨力,是由锻炼筋骨而产生的力。这种力在养生和技击上都有妙用。(我在别的文章中已有论述)
筋和骨必须同时练,不能只练筋或只练骨,否则都达不到最佳效果。
在练意时不是一点拙力都不用,其中两手和两大腿都要用一些拙力才能得到意。两手是通过分、伸、抓、拧用些拙力,两大腿通过坐胯增加两腿弯曲度来用些拙力,其它的地方不可用拙力,要想一点拙力都不用是不可能的。但用拙力时一定要在内行人的指导下练习,不能通过别的什么方法进行,更不能通过看书来运用拙力。
“用意不用力”也可以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用功力不用拙力”或“用筋骨力不用肌肉力”或“用刚柔力不用拙力”或“用静力不用拙力”等等,这样说可能更好理解,但这是我说的,不是武术大家说的。
总之,理解意比较困难,主要是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把中国文化抛弃掉,大家学物理看西方的体育比赛,久而久之西方文化的力在人的心目中占据了绝对位置,而中国文化(大成拳)中所说的意力被人们越来越难理解。
大成拳中所指的意力有如下特征:
1、大成拳的意(力)是从虚无中得到的,是练空得到的。
2、意是通过正确的形加上苦练自然产生的,意一经出现很快就能变为力,意力像是双胞胎同出一气气源,意是哥哥力是弟弟,哥哥出生后弟弟很快就要降生,不会有意而无力,有意而无力的意,不是大成拳所说的意,意即力也。
3、“意力”是“中力”,它像停在十字路口的力往哪边走都行,走了还不动,它是在不动下还能产生并使用的力。也可以说是“静力”。
4、“意力”在没有重物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比如:像推车,实际没有车什么都没有,就好像真有一辆车可以使劲去推,而且还真能用上力,再比如说拳击里有打砂袋,而大成拳的力不用真打砂袋,随便一动就好像有砂袋,处处是砂袋随便打,而且还能用上力,这种力才是大成拳所要求的力、意。
5、意力无贯性,不管做什么动作你用力就能动,不用力马上就停,动不了。这是挣力,不是抡力,不像其它运动一经发力,力没了凭惯性也能抡出多远,像砍砖头,一发力砖头出手了没有力了,但砖头还继续往前走直到靠地球的吸引力把它给吸在地上。
当然大成拳的意中力比起体育运动的力特征还有许多许多,但都比较专业,没有一定功夫的人很难理解,以上我仅举最平常的例子,是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要想真正的理解大成拳所讲的意力,还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加上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