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上海“外滩源”(二)六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外滩源(二)--上海万国建筑博览集聚地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我国近、现代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均从这里孕育发展并走向壮大。现存有15幢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

       “外滩源”不等同于“外滩”,外滩源位于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在时间上,外滩源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在空间上,是外滩的起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其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外滩的源头,成为外滩——这个上海“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外滩源主要干道: 虎丘路,原名博物院路(Museum Road),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1943年以前属于上海公共租界中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南起北京东路(租界时代名为北京路),北至苏州路,全长334,宽度为11.5米-15.4米。1860年代初,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此路,1865年命名为上圆明园路。1873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博物院设在本路,于是在1886年改名博物馆路。1943年改名虎丘路。沿路为仓库、住宅,有文汇报社。

本期目录:

    一、业广地产有限公司。滇池路120号,砖木结构,1908年竣工;

    二、亚洲文会大楼,虎丘路20号,1932年建;

    三、广学大楼,虎丘路128号。1932年建造;

    四、哈密大楼,即原来的青年协会大楼,虎丘路131号,1924年建;

    五、光陆大戏院(曙光剧场) 虎丘路146号,1928年竣工。

   六、哈密大楼:圆明园路149号, 建于1927年

一、业广地产有限公司  滇池路120号 

大楼带有十七世纪英国安妮女王时代的建筑风格  建于1908年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业广地产有限公司。通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1908年竣工。带有英国安妮女王时期的建筑风格。

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于1908年竣工。楼高4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门窗洞口进深较大,外观厚实,立面外墙工整细腻,南入口门庭是用砖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的古代砖石结构砌法的叠涩式样。整幢大楼带有十七世纪英国安妮女王时代的建筑风格。

    业广地产有限公司是有几个在上海成功的洋行经纪人合资创建的,主要股东有仁记洋行的伍德(A.G.Wood),元芳洋行的的伯顿(J.G.Purdon),兆丰洋行的霍格(E.J.Hogg),公平洋行的华德(W.C.Ward)。他们的主要地产集中在当时还未发展起来的虹口,以天潼路、河南北路、吴淞路、海宁路向东北辐射,很快就占领了大名路、唐山路、栗阳路、东汉阳路、海伦路一带。

业广地产有限公司以出租房屋为主体,同时兼做买卖及抵押等商业银行的业务。房屋出租对象主要是中国居民和小型工商业主,基本都是快捷式住房。公司拥有房屋总数3,000幢(包括里弄住宅)以上,其中西式住宅很少,不超过200幢,滇池路大楼就是西式住宅的代表。

1956年4月,业广地产有限公司的生意在无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背景下,将所有的财产转让给了中华企业公司后,结束了在上海的业务。

二、亚洲文会大楼,虎丘路20号

 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筹建  建于1932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是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于1931年-1932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20号)建造的一幢5层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年,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1871年花费3000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1874年2月13日,开设博物馆,陈列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采集来的动物标本。1886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

八卦窗。

1931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筹集到16万两白银,拆屋重建,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到1932年建成五层的新会所大厦,属于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立面竖向构图明显。顶部、阳台和铁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图案进行装饰,最特别的是设计了八卦窗。经过陈列布置,到1933年11月15日正式开放。其中底层为伍连德讲堂(演讲厅),二楼、三楼开设图书馆,四楼、五楼为博物院陈列室,四楼陈列自然标本,五楼陈列中国历史文物。参观者月均7000余人。

1952年6月27日,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由于经费来源断绝,被上海市政府接管。现在这里是上海图书馆的一个书库。1990年代,上海图书馆将底层演讲厅出租给青岛证券公司。2010年开辟为上海外滩美术馆

三、广学大楼  虎丘路128号

当时国内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  建于1932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1887年英国长老会传教士创建同文书会,1894年更名为广学会,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

建築坐東朝西,九層鋼框架混凝土結構,装饰艺术派风格。佔地61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89平方米。1932年建造,翌年竣工使用,因廣學會機構所在,故名『廣學大樓』。

广学大樓聘請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整幢建築的立面為銳角狀線條裝飾,出女兒牆收頭。入口西立面作貫通立面的巨大尖券造型,氣勢非常宏偉。它的深褐色面磚和豎線條處理,層層收進的頂部造型,無不反映出當時美國藝術裝飾主義摩天樓的特色。

廣學大樓和真光大樓同為鄔達克設計,兩幢大樓不僅造型新穎,而且結構、設備都代表了當時上海甚至遠東地區的最高水平。

四、哈密大楼(又名为虎丘公寓)虎丘路131号

原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建于1924年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虎丘公寓,位于虎丘路131号。原名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简称青年协会大楼)。1919年由国际基督教青年协会集资兴建,1920年竣工,1924年又扩充改建。占地面积1031平方米,建筑面积4799平方米。坐西朝东。6层。砖混结构。采用维也纳分离派式,平面布局为合院式,入口立面内凹对称。


     大楼原为办公及住房两用建筑。大门临街有水泥圆形立柱2根,两侧各有5扇玻璃钢窗,大门为硬木框玻璃方格门。进门为穿堂,内有水泥柱8根,花砖地坪,穿堂对门两侧有电梯2座,中为磨石子踏步楼梯。二楼扶梯旁边建有平台1座。大楼每层有单间至四间套房供租用,内部设施参照当时美国普通公寓的标准,水电煤卫等设备齐全。现作居民住房。

1999年9月23日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五、光陆大戏院(曙光剧场) 虎丘路146号,

由美商沙孟洋行于民国15年(1926年)创办  专映电影  建于1928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光陆大戏院(曙光剧场) 位于上海虎丘路146号,观众厅2层,807座。由美商沙孟洋行于民国15年(1926年)创办。专映电影,民国22年12月,英侨A、D、C业余剧社曾租营演出话剧。民国30年被侵华日军强占,改为文化电影院专映日本新闻影片。抗战胜利后被美军租用作俱乐部。

1951年1月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剧影兼营。1951年4~5月配合镇反运动,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演出三幕八场话剧《不拿枪的敌人》,33天连满60场。1954年2月10日改名曙光剧场,于同年4月7日开幕,话剧、京剧、越剧、豫剧、曲艺、杂技先后在此演出。1955年改为专映科教电影,1964年划归市外贸局使用。

光陆大戏院(现名光陆大楼)虎丘路146号

原为光陆大戏院(斯文银行建造),解放后曾做曙光剧院。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8年竣工。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的造型更有代表性。平面成扇形。底层西面为戏院,内部装饰精美,楼座设包厢。其余为办公、公寓大楼,结构处理的技术水平较高

文化艺术活动也是虎丘路先开的风尚,爱好戏剧的英国侨民搞了个“爱美者剧社”,名字有点怪,其实是“话剧票友”的英文音译。后来,剧社的房子着火了,索性在虎丘路上建起了风靡一时的娱乐场所——光陆大戏院,由英美商人开设、主要放映英、美电影和演出西洋歌剧,还有卡拉OK,舞厅和酒吧。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900只座位,两侧设有包厢专座,内部装饰讲究,顶部和四周墙面都有浮雕图案。

在二三十年代它与大光明,大上海、夏令佩克、奥提翁等影院都是当时的头轮电影院,但它的票价最高,人家戏院化小洋六角能看场好莱坞大片,它这里要花大洋一元。关键是这里客源的欣赏口味和收入都较高,而光陆放映的电影艺术性也比其他影院高。

六、哈密大楼:圆明园路149号

曾进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文汇报馆等单位   建于1927年

     哈密大楼铭牌

该栋建筑曾进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文汇报馆、沙咪洋行、瑞和洋行等单位

哈密大楼位于圆明园路149号,建于1927年,由新马海洋设计(Mocrhend halse),新马海洋是上海著名设计事务所之一,上海跑马总会大厦(今上海美术馆)就是他们的作品。

哈密大楼立面风格为折衷主义三段式立面,整体比较适当,细部精美,入口大门及阳台处理细节精致。整栋建筑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7层为混凝土结构,加建的8层局部有钢柱,楼梯均为钢筋混凝土楼梯。哈密大楼于2009年进行外立面修复,修复后的哈密大楼换然一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