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飚 | 何为得气?还针灸界以历史真相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外国人不经过经络和腧穴的学习,仅仅是做“干针”也能得出和中医针灸差不多的疗效。是传统针灸的不堪还是后人不得其法?

何为得气?“酸麻痛胀,针下沉紧”?

2017年夏天,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在美国洛杉矶采访了陆飚先生。师从郑魁山与杨甲三的他,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潜心钻研,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这可能是针灸真正走向世界的契机~

陆飚

1979年考入甘肃中医学院

1986年毕业后留校在针灸教研室跟随郑魁山教授学习针灸

1986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甲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1991年受聘于美国洛杉矶友三中医药大学任临床教学部主任

1997年与夫人荆小庭一起开创了私人诊所“美国传统中医康复中心”

视频

针灸界被教科书误导了太多年

我们认为针灸主要就是调气。精气神三个层面里,精的层面可能是运动,骨伤的手法复位,手术,这都是调精,精就是物质的层面。神就是神智、精神。而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中医认为有一层联系,它们的中介就是气。针灸就是调气的,通过调气让身体能够痊愈。

看古代针灸的文献,每一个文献都谈到,针灸要想取得效果一定要得气,或者说气至。这两个意思是很相近,就是气来了,得气了效果就一定好,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上说“凡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如风之吹云”。就是说效果来了就好像风把云彩吹开,太阳显出来了,所以效果就这么快。

又有一种说法“如汤泼雪”,开水泼到雪上了,雪一下就化了,地面露出来。雪就好像是疾病,用开水把它一泼,雪马上就消失,地面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中医认为得气是最主要的。

尽管每个人都强调得气这么重要,但是很遗憾,我们教科书上把得气的这个概念给它弄错了,书上说:得气就是酸麻痛胀,针下沉紧。这个是不确切的,把“酸麻痛胀,针下沉紧”作为得气的标准,我们整个针灸界就被误导了,而且把我们的疗效全丢了。

为什么?我常常就跟学员说,你针扎下去,酸麻痛胀有了,你觉得得气了。你把针扎深一点,有什么感觉?酸麻痛胀。你把针退出来一点,有什么感觉?酸麻痛胀。你把针拔出来扎到左侧、扎到右侧、扎到上面、扎到下面,都是酸麻痛胀。我专门挑一个在两个经络中间没有穴位的地方扎下去,也是酸麻痛胀。可以肯定扎哪都有酸麻痛胀,因为底下一定有一些神经末梢,所以把这个作为得气的标准的话,扎哪都得气,我还学经络做什么?我还学腧穴做什么?这个逻辑上说不通。

什么才是真正的“得气”?

身体有很多组织,有皮、肉、筋、骨等不同的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我们中医认为我们有经络,有穴位。尽管我们没有找到它的实质,但是经络现象是存在的。

我们现在就想象经络好像地底下埋的电线,我们的针尖碰到经络,一定和没有碰到经络有不同的感觉。那么从中医的角度,从针灸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得气就是扎到肌肉浅层的那个组织以后,引发了肌束的收缩,激发了感觉神经的活动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所以肌肉会跳一下,同时有这个针感,酸麻痛胀就出来了,但如果没有扎跳的话,是不可以的。

《难经》七十八难就说“气之来也,如动脉之状”。就是像动脉一样,《标幽赋》上讲得更加形象“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钓鱼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鱼上钩了以后,一定会挣扎,钓竿一定是上下在跳动的,所以它是讲这个动的感觉。

到了后来清代末年以后有一本书《针灸内篇》,有一个林屋江上外史提出这个针感,说酸麻痛胀是一种针灸得气的表现,以后我们就把它应用过来了,但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应用,是一种错误的。因为我们临床上工作这么多年,病人来了,我把针扎下去,扎出个酸麻痛胀,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真针灸与假针灸

所以为什么现在搞针灸相关的科研,出来的结果都不太好,为什么?有人提出是“泛穴论”,所有的科研,大样本做出来,有些人做出来有一些差别,但是很多西方的研究机构过去得出的结论就说——扎哪效果都差不多,你辨证取这个经络,取这个穴位扎出的疗效,跟随便扎一个,哪怕故意避开穴位,避开经络,扎出来的疗效之间的差别不显著,所以这成为我们针灸最尴尬的地方。

所以我们这次开会,有专门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人,他们专门审批研究基金。他说为什么现在不想让大家做中医针灸方面的研究?因为做出来的结果都不好,对中医针灸是一个否定,再做一个针灸科研还是结果不好的话,以后我们这一大帮做针灸的人,会失去很多病人。所以他现在不去投资这方面的科研了,退一步讲是在保护我们。

扎得局部跳了,就是真正的针灸,如果没有扎跳,相对而言就是假针灸。在假针灸里头,一定要再分出个“真针灸”和“假针灸”,那就难了。而且所有扎针都是主观的,得靠病人,但实际上我们针灸得气的肌肉跳一下,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如果我们把这个客观的指标拿出来在针灸界达成共识,大家都认可了,那以后我们的科研就了不得了。第一,你任何人做的话,你首先要尊重我,你得气了吗?你扎跳了吗?扎跳再跟没有扎跳做对照,那是天壤之别。

老祖宗几千年的积累,不可能就这么一点经验,所以这是我们后人没有做到的,而不是古人的错。《伤寒论》以后,针灸被边缘化了,都是以方药为主,所以这一千多年过去,当然好的针灸师就少了,大家也就不懂了。写教科书的人大部分都是学校的老师,临床做得比较少,也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得气,什么样的做出来效果才好,所以按教科书治病基本上都是没有效果的,这是我们中医最大的困境。

还历史以真相

我觉得我们中医现在存在着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临床,中医永远离不开临床,能够流传几千年,就是由于它的临床有疗效,有群众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临床捡起来,尤其是针灸,一定要正本清源,一定要还历史以真相,什么叫得气?一定要搞清楚,把古人的疗效和手法还原出来。

第二就是教学,只有我们临床做出来了,我们才能一代一代再教学,才能够传承,如果老师都搞不清楚,都一团糊涂,怎么可能把一个学生教好?如果我不会踢足球,我怎么可能教出一个世界冠军的足球队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了临床基础,教学就有了保证。

第三是科研,临床的基础好了以后,搞科研也就容易了,我们搞科研有了一个客观指标,这样做出来,统计出来,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针灸这样扎下去,效果就是好,那很多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对我们世界各地,各国人民来说,那就是一个福音,就是让他们治病效果提高很大的一步。

我现在做一个微信的传承班,有很多学生是小白,是没学过中医的。学了以后按照我的方法做,做出来都是顶尖的针灸专家能做出来的这个效果,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客观指标,就好比我们打枪一样,有一个准头,如果没有这个准头凭感觉打,那这个人可能打了十几年枪,还是一枪都打不到靶点上。

扎跳是一个客观依据,谁都看得见,摸得着,就好比我们煮饺子、煮面条得用开水煮,什么叫开水?开水就是沸腾,它有一个客观指标,水是会滚的,如果你说用热水煮,什么叫热水?40度,60度,75度,这样我们一辈子都吃不到熟饺子,热水泡一泡,全给泡烂了,所以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指标,我现在最想要说的就是,在我们针灸界一定要还一个历史的真相,扎跳,就是得气!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