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学写景
我不怎么爱读外国文学作品。一是外国人名那么老长,而且还有昵称,容易让人记不住,记住了也容易混淆。二是有些译者水平真的有限,他们很多时候人话不好好说,译的句子艰涩难懂,让人读起来费劲儿。
但是,也有例外。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我爱读,主要是情节离奇曲折出人意表。还有一位作家,就是今天我想介绍的,法国作家莫泊桑。
现在,就摘选莫泊桑短篇小说《月光》中的部分句子,来看看高手是如何写景的吧。
先来插入剧情介绍:“他”即神甫不相信爱情,这天晚上,得到他外甥女去约会的情报,于是提了一根棍子要去“棒打鸳鸯散”。下面数段是连续文字,为了讲解不得不把它们弄得支离破碎。括号中红字部分是我的解说。
他的小花园完全沐浴在柔情的月光中。(写景从来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永远和写人记事等融合在一起。还要注意,这里用的是神甫的视角,叙述比较方便。)果树成行,初露新芽的纤细枝条在小径上勾勒倒影,高大的忍冬藤攀附在他的屋墙上,吐露清新甜美的气息。(具体形象地描写,一定不要粗线条,越细小越真实。而且描写要有中心:这里要突出景色的美,好为下文神甫的改变作铺垫。要大量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在这清丽的夜晚,一种馨香馥郁的心性也随之飘荡起来。(结合人物心理描写。)
他开始深呼吸,像醉汉喝酒一般畅饮着空气。他缓缓地走着,心中充满喜悦和惊奇,连连赞叹不已,几乎忘记了他的外甥女。(这一段算叙事,强调神甫受景色影响而变得“喜悦和惊奇”,而且时不时关照一下全文的情节发展:几乎忘记了他的外甥女。)
一走进田野,他立刻停下脚步欣赏。(“叙事+写景”的路子)整片大地沉浸在温柔的月光之中,淹没在这宁静夜晚的绵绵情意中。(整体上“面”的描写。)蟾蜍不时将短促尖锐的音符抛向夜空,夜莺则用歌喉远远地应和,这歌声断人理性,却催人沉醉入梦。在月光的诱惑下,它们的音乐低回婉转,简直就是为了拥吻而作的。(部分上“蟾蜍”和“夜莺”的“点”描写。点面结合。恰当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总是关照情节的发展:“拥吻”就是情节。)
神甫重新上路了,不知为什么,他的心柔软了下来。他感到自己一下子衰弱了,而且精疲力竭;他一心只想坐下来,想待在那儿,想要在神的创造中思索神,赞美神。(心理描写,说明神甫已经受了影响,不再那么剑拔弩张了——“他的心柔软了下来”。本段不是写景。)
那边,长长的一排杨树随着曲折的小河蜿蜒伸展。月光穿透白色的水汽为它镀上一层银辉,而这薄雾悬浮在河岸四周和上方,如透明轻飘的棉絮,笼罩着迁回曲折的整条河流。(再次写景,依然突出景色美丽怡人。描写多用动态,显得生动而有活力。)
神甫又一次停下,一股难以抑制的柔情愈来愈强烈,直向他的灵魂深处袭来。(强调美景对祖内心的改变。)
一个疑问,一种模模糊糊的忧虑浮上心头,他觉得平时给自己提的那些问题,此时又出现了。
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既然黑夜是用来睡觉的,是用来失去意识、休息和忘记一切的,那为什么让它比白昼更美、比黎明和黄昏更温柔?舒缓迷人的月亮比太阳更富有诗意,它如此素雅,仿佛就是用来映照那些不宜于强光的神秘微妙之物的,那么它又为什么竟能将黑暗照得如此透明?
为什么最会唱歌的鸟儿不像同类那样睡去,而是在撩人的夜色里鼓动歌喉呢?
为什么世界这样朦胧?为什么心在颤抖,灵魂在悸动,而肉体如此绵软无力?
既然人已上床入睡,看不到这一切,那为什么要施展这样的诱惑?如此瑰伟的景象,如此从天而降的盎然诗意,又是为何人准备的呢?(以上5段不是写景,而是运用心理描写反映神甫的思考和改变。写景不会是单纯的写景,它也是要为中心服务的。通常都是和叙事、抒情、议论融合在一起使用。)
神甫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