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联坛的世界之最(上)
楹联是中华的,也是世界的。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闽都楹联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世界联坛上,闽都尤多居其最。
一、最有成就的楹联大师
梁章钜,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城内。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梁章钜一生显要,政绩显著,而且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编著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乃至世界楹联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林则徐赞扬梁章钜“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
梁章钜70岁生日时,好友王淑兰撰送寿联,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楹联丛话》共12卷,收入联话600多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朋友又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继续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
梁章钜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湖北江陵官署题联)、“佛地本无边,看排跶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兰州五泉山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赠林则徐联)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钜在江苏当巡抚时,重修苏州沧浪亭,有不少人送来对联,他都不太满意。后来他自己从《沧浪亭志》中选了欧阳修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和苏舜钦的“近水遥山皆有情”,要题为沧浪亭的楹联。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书写了好几次都觉得不够好。最终这副楹联没有挂到亭上。
梁章钜还擅于作诗,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勤于笔记,长于考订史料。这些方面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文选旁注》《三国志旁证》等。
三坊七巷的小黄楼是梁章钜故居,若设立“中华楹联博物馆”,在国内外都应是不二之选。
《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梁章钜著
二、存世最早的对联实物
现存已知最早的对联实物,就是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南宋端平二年(1235)的帛联。
1986 年 8 月,在福州晋安区北部茶园村,墓葬出土了几幅南宋理宗赵昀时期的帛幡。帛幡上文字分别为:“军民上下咸思德;赏罚分明善用人。”“正直忠良摩万世;宽仁骨鲠劳三军。”“军民揾泪持杯送;无福登消好帅君。”“铜竹昔时膺凤诏;风云他日趣鳌头。”
这几幅帛幡是几副挽联。联中的“好帅君”,应该是军民对这位去世将领的敬称。这位将领,考古没有给出具体的名字和身份。但出土的
一幅帛幡上写着一首诗:“夔门日日望君来,鄂渚人怀去后思。争似早登黄阁去,普天霖雨总无思。”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一幅帛幡落款为“端平乙未”,那是 1235 年。翻开历史,当年蒙古军队三路南侵开始大规模攻击南宋。其中西路,应敌的是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由于决策失误,仙人关失守,大将赵友闻战死,蒙古军队横扫四川,宋军退守夔门。湖北和夔门一带是当年宋军和蒙古军激战的最前线。再从封闭完好的墓葬结构、昂贵的楠木棺、精美绝伦的 400 多件各种款式的丝织品等丰厚的随葬品看,可知墓主人身份比较高贵。由此,男墓主很可能是一位战死的高级将士。
随葬的这些帛幡质地是绢,柔软轻薄,丝织质感强,与墓主人显赫的身份相适应。
在春秋战国时代,帛已经泛指所有的丝织物。当时,帛的用途相当广泛,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常常和竹并称“竹帛”。《墨子 · 天志下》:“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帛是更贵重的一种,主要是达官贵人使用。南宋这座古墓中的帛幡,就是“帛书”的一类。作为挽联,应是现存最早的对联实物。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说起最早的对联,春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之桃符。《宋史 · 蜀世家》记载孟昶的自题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清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记》载有明太祖朱元璋为阉猪苗者题写的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北宋马令的《南唐书诗话类编》记南唐伶人王感化的怪石联:“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明代《八闽通志》说,唐末徐寅的藏书楼——万寿楼有联“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溪头万卷书”。这些楹联在古籍中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保留实物下来。福州出土的宋代帛幡,用实物说明了早年楹联已在社会生活中应用。
茶园村墓葬出土的南宋帛幡
三、最大的摩崖石刻联
我国摩崖题刻多,摩崖题联则比较少见,尤其是摩崖巨联,更为珍稀。在鼓山灵源洞喝水岩的南侧,深涧峭壁西岩上有副素面朝天的摩崖大字联。全联 24 字,高 460 厘米,宽 90 厘米,应是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对联的内容为:“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寿同广成子,住崆峒千三百年。”这副鼓山摩崖巨联,不知道是谁撰写的,联的书写者署名是“鄱阳洪革”。据考证,洪革是南宋的宋代金石三大家、宰相洪适之孙。而洪适弟弟洪迈曾在福州当官 10 年,有著名的《夷坚志》。
郭令公即郭子仪,唐时任中书令,曾主持官吏考绩 24 次。后人常把二十四考喻为德高任久的望臣。广成子是传说中的神仙,住在崆峒山中,据说寿命长达 1300 年。
这副佚名的对联,好像是贺寿赠联,表达了作者对受赠者的良好祝愿。上联祝愿其仕途得意,步步高升,久居高位。下联祝福其无忧无虑,益寿延年,长生不老。联句平仄工整,气势磅礴,是古今罕见的大字联和摩崖石刻珍品。
鼓山摩崖巨联
四、使用同部首最多的对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
相传这是叶向高、翁正春两人“聊天”之作。这副对联一共用了 18 个宝盖头部首的字,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算是中华乃至世界联坛上的一副奇联了。
叶向高是福清港头人,1559 年出生,1607年任宰相。翁正春是仓山建新人,1553 年出生,1592 年中状元,后任礼部尚书。叶向高与翁正春是同乡,曾同朝为官,又是好朋友。
有一次,叶向高回老家福清省亲,船到闽江怀安驿站,上岸后,专程去拜访已告老还乡、闲居洪塘的翁正春。翁正春备酒款待,两人聊得高兴,不觉日头西斜。叶向高想住下来,多聊聊,就说:“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了。”翁正春明白他的意思,便指着自家的房子,说了一句:“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当晚,叶向高便住了下来。两人的对句,成就了联坛的一段佳话。
上联说,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宠宰,翁正春说叶向高是正受到皇帝恩宠的宰相。确实,叶向高一人主政 8 年,历史上称之为“独相”。叶向高告老还乡后,神宗、光宗先后去世,新皇帝熹宗还想依靠叶向高,硬要他进京主政。就这样,叶向高又当了 3 年宰相。应该说,叶向高这些年确实是很受几任皇帝恩宠。
寒家,是翁正春的自况。当朝元老住在“退休”老臣的家,翁正春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翁正春中状元后历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弹劾魏忠贤,被魏党陷害,只好呈辞告老。穷窗寂寞,道出了宦海险恶、人情炎凉和报国无门、心有不甘的心境。
叶向高对的下联是: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说我这官,也是匆匆“过客”。你也曾是朝廷高官、太子少保,这状元府也是“宦宅、富室”,你这房子够宽大的了,心境也不妨再放宽些。
两人分别后不久,翁正春逝世,年 71 岁,谥“文简”,就葬在怀安。叶向高也因斗不过魏忠贤,连续向皇帝递交了几十封辞职信,66 岁按 80岁老臣待遇退休回家,次年也逝世了。
林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中的“中华第一联”
刊于《闽都文化》2021年第三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