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记: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考前,有几次重要的考试,二模是其中的一次。
二模结束,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复习已经到了冲刺阶段。怎样总结好二模,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考完了,成绩还说得过去,要松一口气,就不自觉地出现了一些浮燥情绪,具体表现为做题经常出错,话多,坐不住,经常会把书或资料弄得哗啦哗啦响,耳朵里什么动静也能听的到,东张西望,又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等等。
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过来,就会对自己,也对周围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但会让大家止步不前,或许还会倒退。在这段关键时期,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就要努力克制自己,尽快回到原有的良好状态上来。
坚持。不管做什么,坚持都是一种好的品质。古人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家都在努力地向前走,谁能坚持到底,谁才是赢家。这就像骑自行车上坡,越往上越累,腿都酸了软了,但只要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能到达坡顶。如果停下,可能就会退到坡底。
耐心。经过前期的复习,知识点、能力点都已经不再陌生,有人难免会产生一些大意心理,学习深入不下去。其实,每一轮复习都不是简单的重复,应该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地分析、归纳,走进知识点、能力点的深处去,明确深层内涵,归纳出方法,找到解题的思路。这是一个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只有耐下心来,才能发现奥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是心静、善于积累、善于归纳的人。
规范。有人为了节省时间,做题时,往往只简单写几笔,很少写出完整的答案,觉得自己知道就行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急躁和应付。简单的题目,自然没有必要写得非常详细,但对于一些大的论述题,如果也这么概括,很有可能会养成一个习惯,只有简单的要点,而没有应该有的分析。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对了,但得分却没有自己想象的多,这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平时训练过程中不能有偷懒心理,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是为了理清自己的分析思路,找到最准确的表述语言。
正视弱点。有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一些问题发现不了,或是有意地回避,这就使得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甚至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自己后一步努力的方向,要尽快地补上知识上的漏洞,再通过适量的训练,强化对问题的理解,理清问题的思路。问题的解决,就是自己前进的过程。
长远的眼光。成绩让人高兴,错误也不要灰心。每次考试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更要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能及时地查漏补缺,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每一个题目,都不要只盯着题目本身,要学会找出考点,明确命题的方向,并借助这个题目理清这一类题的解题规律,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如果只盯着一个独立的题,思维开不出去,路就不会拓宽。不为一次的成功沾沾自喜,也不为一次的失利灰心丧气,有了长远的眼光,才会有大的格局,这是取胜的关键。
当然,各人情况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但要做到这几点,对于后期的发展是有利的。要放远眼光,耐心、规范,补足短处,坚持到底,成功就会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