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故里征文 ‖ 思礼,我从你的世界走过(任芳)
在岁月的长河中,如果你记住了某些人或事,必然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如我,每次路过思礼,都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故事的开头都是这样,适逢其会。1996年春天,清明节,同事约赴清明赶会。三个女孩,骑自行车,从市区出发,近一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才来到万羊山下。印象深刻的是爬山的人真多,会上摊位真多。我第一次登上万羊山,远眺三河水库,如一面镜子,波光耀眼。也知道了右侧不远处,长眠着烈士于思礼,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思礼这片热土上广为传颂,思礼镇也因此得名。那一刻起,我有了从你的全世界走过的念头,这念头,在心底植根、发芽、抽枝、疯长,之后的岁月里,我多次前往。每一次,都如初见。
万羊山下访卢仝
万羊山下,石榴寺旁,是唐朝诗人、“茶仙”卢仝文化研究苑。步入展室,恍惚间穿越时空,跟随卢仝出游四海,广交名流。卢仝本是草根文人,一介布衣,终生未仕,却在当时和后代成为传奇。据说,他年少时在石榴寺读书,树荫不随日移,却随卢仝步履而移动,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扬州期间,大唐茶贡院的“茶圣”陆羽登门造访,并将卢仝的茶社更名为“访卢阁”;新茶刚成,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就派人专程给其送去贡茶,并用白娟斜封三道印,可见对卢仝的尊崇,卢仝也因此写就流传千古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七碗茶歌”;他还深得韩愈器重,是“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韩愈《寄卢仝》一诗中,竟有八次称其为“先生”,这在诗歌史上也绝无仅有;隐居嵩山著书立说,闭门一纪“十二年”,写出《春秋摘微》一书,韩愈赞其“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等等,诸多事件,无不彰显着卢仝充满传奇的一生。
早年,黄河路上开过一家“七碗茶社”,我曾去过几次,社内墙上醒目处挂一幅书法。那是我第一次拜读“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读之酣畅淋漓,茶未入口,人已微熏。他不仅道出了饮茶人的口腹之欲,还在茶中凝入净化灵魂、激发文思的意境。尤其“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一句,卢仝体恤民情、感念苍生的高尚情怀跃然纸上。
行走在思礼镇的街道上,我偶然看到一个宣传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驻足凝思间,见一位六十多的妇人,牵着小孙女,悠闲地从广告牌下走过,岁月静好。卢仝的后人,正一代一代,传承着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胸怀天下、情系人民的精神和情怀。
玉阳湖畔有人家
我高中同学、朋友孔,老家在三河村,一段时间里,“三河寨”和“三河村”,我傻傻分不清楚。后来才知道,三河寨在三河村东边。三河村因塌七河、洪涧河、五指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村民多孔姓,是济源市孔姓家族的发源地。
2016年,我还在上班,朋友说起他们村里重建了文庙。投资180多万元,资金筹措靠的是群众自筹、集体出资和社会捐赠。我很是惊叹,三河村民好厉害,好有胆识和远见。
前几日,午后,突然起风,风很大,吹得心思凌乱,突然动了去三河村的念头,就驱车导航,直奔目标。寻得文庙,静静地坐落在村子东头,大门锁着,透过栏杆,大成殿庄严肃穆,院子显得有些空旷。穿行在大街小巷,看到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小牌子,挂在门口一侧墙上,内容丰富多彩:“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比上不足,努力奋斗”等等,不经意间,透露出房屋主人的家风和美好期许。拐进一条街道,呵,一整条街,一整面墙,全是“孔氏箴规”,徜徉期间,街道安静,除了风声。
村南,三河湿地公园工地,已接近尾声,东南连着玉阳湖,西边与万阳湖一坝之隔,绿草如茵,花香四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一座精巧的石拱桥,飞架其上,上刻“儒桥”二字,笔力苍逑。
玉阳湖畔有人家,此心安处是吾乡。
万阳湖,一个美丽的湖
在成为万阳湖之前,它是一个小水库,“三河水库”,质朴羞涩,即使紧靠路边,旁边的商铺房屋遮挡着视线,也难睹真容。2009年,按照济源“三湖新区”的总体规划,更名为万阳湖。修整建成后,原来的“臭水沟”华丽转身,成了碧波荡漾的“城市后花园”。
春暖花开,垂柳依依;夏风习习,草木森森;十月的粉黛乱子草,连片成海,红黄相间的月季,风姿绰约;雪后初霁,水面烟雾笼罩,如诗如画。万阳湖一年四季,美不胜收,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吸引着远近市民前来游玩。当三湖新区的蓝图全卷铺开,玉阳湖、万阳湖以及毗邻的曲阳湖相互通连,如三颗明珠,美丽动人,镶嵌在玉川大地上,文人至此,想必会吟出“总把三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诗句吧?
思礼,在我的印象里,还有九里沟的清幽透绿;水洪池的云海雾凇;思礼、庆华村先烈的红色故事;那些年·小镇里兵工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酒店艺术;南坪古村落里浓浓的乡愁;健步如飞的愚公渠观光大道……
期望有一天,我可以说,思礼,我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完
作者简介:任芳,济源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