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医案3
52岁的袁先生,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教授。12年前袁先生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趾关节肿胀、疼痛。遂自行到诊所购买止痛药口服,肿痛缓解。自那以后每逢劳累时肿痛便发作。也曾在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痛风”,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去年7月又曾到北京某医院就诊,口服“塞来昔布、别嘌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有所好转。去年11月中旬,患者双足背肿胀、疼痛伴局部皮温升高,皮肤暗紫,以右侧为剧,伴右下肢行动不利、受限,在学生的搀扶下来到我院就诊。
检查:被动体位,背入病房,体温36.5℃,心率6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 96mmHg。患者急性痛苦病容,右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变形。肤色暗紫,皮肤变薄、压痛,左侧肤色暗紫、略肿、轻压痛。右足背压痛、活动不利。抗“O”597IU/ml,类风湿因子118IU/ml,红细胞沉降率77mm/h,CRP44mg/L,CCP79U/dl。舌质红、苔少,脉浮滑。
中医诊断:热痹。
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证属:风湿痹阻骨节,日久化热夹瘀。
治宜:清热通痹,祛风化湿,活血化瘀。
方用:风湿五号方加减。
药用:
青藤根、闹羊花根、云实根、雷公藤根、
桂枝、防己、桑寄生、
威灵仙、仙灵脾、
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红豆杉、
木瓜、元胡。
并配用头孢曲松钠、甲磺酸培氟沙星连用抗炎7天。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首乌粉。局部关节每天用新鲜中草药外贴。
第二天换药时局部皮肤有皱纹、肿消、压痛减轻,可见有淡黄色液体流出。连用7天,肿基本消除。病人自己迫切要求回学校,带中草药7剂出院。服后肿痛明显消除,肤色恢复正常、压痛明显减轻。ASO158IU/ml,类风湿因子96IU/ml,红细胞沉降率35mm/h,CRP15mg/L,CCP20U/dl。后又继服中药30剂,肿痛基本消除,复查红细胞沉降率30mm/h,今年的2月1日复查关节肿痛已基本消除,红细胞沉降率20mm/h,能自己步行活动,肤色偏黑。继服中药30剂。
证析:方中的青藤根、闹羊花根、云实根、雷公藤根、白花蛇舌草、红豆杉、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
元胡、木瓜祛风止痛;
防己、桑寄生祛风利湿、利通关节;
威灵仙、仙灵脾祛风温阳;
该方应用后3天,患者就出现症状好转,共奏上药清热解毒、祛风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