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排镇——梅菴公祠(39)
2021年2月24日下午,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我的第三站参观游览的是——梅菴公祠。因为了解塘尾,就要了解李姓的来源,以及李姓落籍东莞开荒创业,历经元、明、清的沧桑历程。
据史料记载,梅菴公祠是塘尾李氏十二世祖梅菴的家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 清道光(1821) 重修。坐北向南熙三开间二进合院式建筑布局,首进设二塾台。面阔9.88米,进深14.3米,占地141.2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粱架。
梅菴公祠内现存十世祖至二士二世祖牌位,为东莞地区罕见。后进左侧为康王帅府神楼,供奉康王神像,故此,塘尾李氏村民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七,抬康王神像巡游全村,祈求康王保佑平安幸福,演化成一种独具岭南特色的民俗活动,城“康王宝诞”,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据史料记载,康王祖籍河南洛阳,官为龙捷指挥使,在抗辽兵南侵时,屡建战功,他与祖、父三人都为国捐躯。北宋神宗时被封为英显王,南宋宁宗时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全国多处建有康王庙,被神化称为康王、康帅和康真君等。
“康王宝诞”民俗活动最壮观应该属清朝中后期,在塘尾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塘尾商业蔚起的光绪年代,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由头戴银花帽的打锣会,鸟枪会供二百多人护送康王出巡,还有八音乐器随行,身穿古装的队伍蔚为壮观,同时请来两班大戏,从农历七月初一到初八,日夜轮演,可以想象当年举行“康王宝诞”时的情景和盛况。
据史料记载,塘尾村现存古民居约268座,祠堂21座,书室19座,古井10眼,围门4个,炮楼28座。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
尤为可贵的是,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今塘尾明清古村落居民多搬出外住,房屋空置或出租给外地民工居住,塘尾村民委员会协调村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
据族谱《陇西李氏家乘》记载,宋末李栎囚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南城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回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人口增至1000多人,塘尾围成李氏家族聚落。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