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美不胜收

国际艺术大观2020-12-27 11:10:23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要说祖国其它景观是一条锦带的话,那么,漓江就是锦上添花了。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了!

漓江的水彰显着江南女子的闺秀,没有粗犷的阳刚,少却混沌的憨像,更无让你猜不透心事的城府。反而是童稚般的水灵,村姑样的纯真,恋人缱绻似的多情。


1、李可染的漓江山水

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

可染先生在题识中说,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将漓江山水的奇秀蕴籍,不同角度山势的深远高远,用艺术家的“心游”共冶一炉。

所谓“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艺术家以无限的自由描绘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李可染《漓江胜境图》

李可染《阳朔一景》1963年作

对“黑”与“白”的巧妙运用,是“李家山水”一绝: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同样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

这幅作品,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就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而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

李可染《漓江胜景》1964年作

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减弱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

如果真的站在江边,则看不到这么多,这么远,船也不会这么清楚。这是画胜过照片的地方,自由。漓江山水的奇秀和变化无端的四时、照暮景色兼具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之美,特别宜于拓展为大幅创作,但在有自然物件转化为画中的艺术形象时,又有很大的难度。

置身清漓,眼中所见,无处不美,但在任何一个固定的角度取景,都会感到局限,与游览看到的心中印象相去很远。所以李可染在此幅作品中写到:“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

李可染《清漓胜境图》1977年作(1030.4万元,2007年6月拍)

李可染《漓江雨中泛舟图》

李可染《清漓帆影图》1979年作

李可染《漓江边上》1979年作

李可染《烟江夕照图》1987年作 (1540万元,2005年)


2、徐悲鸿的漓江山水

徐悲鸿桂林阳朔故居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故居牌匾

徐悲鸿 漓江春雨图

徐悲鸿 丽江两岸图

徐悲鸿 漓江山水 1937年作

徐悲鸿 漓江山水 布面 油彩 1936年作


3、吴冠中的漓江山水

漓江是吴冠中创作中多次表现的题材,他创作的漓江风景,淡雅清新,优美婉约,写实的手法中穿插着写意的笔意,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中国式审美意韵,常常触动和温润着观者的内心和情感。

吴冠中 漓江竹林人家 1976年作

简朴的屋舍与翠绿的竹林是吴冠中寻寻觅觅的景色。在《漓江竹林人家》重迭掩映的明暗交错中,艺术家在朴实无华的寂静空间里创造了丰富的细节与景深。

吴冠中多样化的笔触或许来自传统绘画元素的继承,虽然我们依稀可以分辨得出远山暗面油画笔的刷痕,但因吴冠中运用之巧,反倒成了山水古画上的点点苔痕,既是客观的自然再现,又是经由艺术家内在精神转化的心灵风景。

吴冠中 桂林象鼻山

吴冠中 漓江新篁

吴冠中 漓江两岸

吴冠中 漓江秀色

吴冠中 桂林的山庄

吴冠中 漓江 木板油画 1976年作

这幅《漓江》是吴冠中经桂林赴贵阳探望岳母途中,在写生稿的基础上创作所得。吴冠中用自己的匠心,把漓江山村的复杂物象,归纳为灰、绿、白三色,而横江、直树与线条优美的层峦,虚实相间,山环水绕,最终统一在温润的银灰调子中,盈尺之幅中有恢宏气象。

吴冠中 漓江山水

吴冠中 漓江风景

吴冠中 漓江岸 油画 1980年作

吴冠中 桂林山村 油画 1972年作

吴冠中 桂林山居 布面油彩 1978

吴冠中 桂林景色

吴冠中 桂林农家 油画 1985年作

吴冠中 桂林 布面油画 1991年作

吴冠中 桂林人家 布面油画 1995年作


4、白雪石的漓江山水

白雪石 漓江一曲千峰秀

白雪石 漓江一曲千峰秀

白雪石 桂林山水

白雪石 桂林山水

白雪石 雨后漓江

白雪石 漓江渔家

白雪石 漓江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