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红色】长垓南源——土楼里的“鱼水”情

长垓南源:土楼里的鱼水情
“卖金货,卖银货咯……”那个熟悉的外地口音,又在长陔南源的村头响起。歙南不仅多山,更是险峻,茂林修竹,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是当地最好的写照。
从街口逆流而上,到长陔有四十多里,沿着山脚的狭窄的路面,坑坑洼洼,犹如郦道元《水经注》中所描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样的环境,在多灾多难的岁月里,在族人的带领下,躲避在深山僻坞里,开荒种地,倒是可以自给自足,谋得安身之所。
(笔者在土楼采访楼主毕定章)
长陔村人丁兴旺,慢慢的,周边的土地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也就有几个青壮年的后生,沿着河流的分叉,寻一条小溪沿着山脚,一步步的走进去,然后就有了韶坑、谷丰,也就有了南源。
南源在长陔村出村沿河而下三五里,涉水过河,再从一条细细的河流折腾进去。山脚下唯一的通道,环绕着在溪流边,绕过稀稀落落的村庄,绵延着进去。若是步走,翻山越岭再涉过河,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茂密的小径,加之坎坷起伏的路面,看见屋,走得哭,一般人没事,也没谁去南源。南源,也就得以清闲的蜗居在深山,孤独的犹如被大家族抛弃的一个分支。
(当年的木制土铳)
小村依山傍水,纵然在今日,也无多少户人家,在一百年的模样,也就可想而知。商店是没有的,当地人种玉米、山芋,还有那茂盛的松树杉树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所在。物产丰饶,农忙时间,烧荒开地,随便的播种就是收获,季节来临时,砍树放排到街口,然后去排岭,日子也就不显山不露水的过起来。
大山褶皱里的小小村落,多少是需要买点小东西的,去长陔路远,还耽误地里的农活。而货郎担,则是有人烟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为着一口吃的,爬山涉水,不辞辛苦。只是南源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1934年前后,那个卖货郎的异乡人,似乎来得比以前勤快了。
小小的货郎担上,有女人需要的顶针箍、香粉、发卡,也有孩子喜欢的鱼钩、鱼线,还有没怎么见过的糖果。卖货郎走东村,到西村,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可谁会去想,这个村里人大家都喜欢的叫老刘的卖货郎,他不仅仅是一个卖金货的,他的到来还有其他目的。
老刘到南源,是肩负使命的。江西的红军需要壮大,组织上安排他做侦查员,到周边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播下革命的火种,借以拓展根据地,方便将来隐蔽打游击。他来到南源的时候,山脚下有土墙舍,还有茅草屋,一个卖货郎的,大家都喜欢听他谈天说地、说东道西。
毕定章的祖父毕利源,头脑活络,除了种着玉米、山芋,还砍树放排,接触山里山外不同的人,但老刘来到南源时,看着天色,就盛情邀请着住他家。毕定章的祖母做事勤快、为人善良,厨房里有的南瓜饭、玉米馃,只要锅里有的,都摆出来一起吃。毕利源和老刘一见如故,老刘就住在住了下来。
后来,老刘来南源村,都住在毕利源的土楼里。土楼很大,中间有明堂,厨房在前面。大家都熟悉的时候,在灯火亮起的时候,老刘开始讲江西的红军,讲打土豪分田地,一心为百姓谋福利,讲得村里的年轻人心潮澎湃、跃跃欲试,憧憬着村里也来一次革命,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1935年,一支百余人的红军队伍,来到了南源。他们是从井冈山下来的,根据指示到南源来休整。他们到村里的时候,大家看到来了一群背枪的外地人,都吓得跑到树林里躲起来。原来,乡公所对周边地区红军的活动,是心怀戒心的,此前有过大量的反宣传,说红军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村民总是胆小的,看到来了一队兵,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把粮食都藏起来了,跑到隔壁村去了。
面对空无一人的村子,红军到百姓家烧火做饭,用过谁家的锅,就在锅里放一块大洋,抓了一只鸡,在鸡窝里放一块大洋。还把百姓的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胆大的百姓在树林里,看见自己家一日三餐厨房冒烟,并无被焚烧的现象,悄悄的溜到村里,看着那一块块的大洋,看到是熟悉的老刘他们。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这是当年土楼旧址,重新盖的新土楼)
小小的南源村,很快热闹起来,革命斗争,从井冈山来到了南源,燃起了歙南革命的烽火。中共南源中心区委成立,毕立本成为中心区委书记,毕立红是秘书。时隔八十多年,63岁的毕定章在讲起祖父说的红军故事时,他还情不自禁地唱《红军歌》:“七月初七天,打在开化县,看见蒋匪多得很,红军就打进城,蒋匪放一枪,红军就缴枪,缴了步枪机关枪,还有木壳枪。”红军的领队有老刘,还有老何,他们性格都好,就是一个叫老朱的,个子矮小,最为凶狠。
在村里训练期间,还安排一个班的战士,去井冈山领来了机枪。红军来了,在这偏僻的山坞,一样是要小心谨慎的。大家白天在村里,发动群众,帮助百姓干活。晚饭后,红军趁着暮色进入山林。在茂密的树林里,搭建了红军棚,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
虽然这样,红军来到南源的消息,还是走漏了风声。长陔乡公所的保安队是不敢轻易来的,可是他们联系了国民党军队,带着正规军大队人马翻山越岭15里过来。红军早就躲进了树林里,藏在山坞里。扑空的反动派,根据叛徒的密报,凡事红军做过饭的人家,统统一把火把房舍给烧了。他们怕南源百姓跟红军有来往,把所有的人都赶到长陔,红军不剿灭,不许回来。
毕利源怕土楼被烧了,他在走之前,把柱子、房梁全部拆了藏树林里,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老屋外壳,房子通天的,没法少,下雨天就放外面,他们也烧不着。红军到南源时,带着粮食过来的,他们是借用百姓的锅,到后来自己埋锅做饭。毕定章的祖母热情,给红军烧饭,土楼成为红军的办公场所和开会的会场。
时间一长,毕利源看着红军为百姓做事的真诚和革命的不易,决定捐献了200块大洋。红军是不愿意收的,但面对毕利源的一腔热情,也就出具了一个收据。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毕利源害怕被乡公所的人发现,把收据藏在房梁的榫头里,可是时间一长,后来找不到了。不知是风吹雨淋,纸质的收据受潮腐烂,而消失了,还是被榫头拔进拔出的,给弄烂了。
红军不甘心当地政府的围剿,聚在土楼里商量前往长陔乡公所,打保安团一个措手不及。红军大意了,误以为保安团不堪一击,谁知道情报有误,长陔乡公所里竟然有一个连。红军为行动隐蔽,当时只去了十几个人,结果带路的人不敢走大门,带他们走后门,快到后门时,他胆小怕事,趁大家不备,钻进小巷跑掉了。结果在正面交战中,红军队伍里三个人受伤,(其中一个后来医治无效死在浙江),打不过保安团,只好撤退。
红军在南源前后有一两年,原本说井冈山独立团要来,后来因为长征顾不上,导致南源的红军在面对强大国民党正规军围剿中失败。后来有一部分因国共合作建立新四军,一部分参加了新四军,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一部分回到了江西。
南源革命的烽火,却因此而点燃了,这山脚下的土楼,有着一段永不消失的革命记忆。
(0)

相关推荐

  • 老槐树下的往事

    老槐树下的往事 蔡汉以 2021-02-25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福建省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即福建第一古堡---蔡家堡,有二条村路通往省道.村民由这二条村路,走到山格镇街道赶集,走向外面世界. 这二条村 ...

  • 南部长坪山上建起红军纪念园

    长坪山上建起红军纪念园 建设内容包括修缮革命老街.红军纪念碑.红军纪念馆 长坪山红军纪念园工程位于长坪镇长坪山,原有建筑为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将士旧居,红四方面军驻地旧址等,旧址有老街1条.纪念碑 ...

  • 涛声唱响英雄赞歌

    池兜村悲壮的红色故事 红海湾畔,有一个小渔村叫池兜,村边有两个渔船上落的小港口,因地处偏僻,有利于隐蔽和撤退的优势,而成为当年农会秘密运输的重要通道,在此护送过红军将领.解放后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 再侃侃南胜的那些老地名

    美丽南胜欢迎您     一个为世代村民遮风挡雨村落,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成了人们心中最不舍的牵挂,它的名字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个铭刻于心.亘古不变的烙印,一个肉体与灵魂绝无二心的皈依,更是外出 ...

  • 岩声丨《牛牯扑,忠诚的诉说》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文/图:陈寿南  朗诵:林锋 爱上岩城 倾听岩城 岩 声 夜 读 作者陈寿南:游人在革命圣地瞻仰,在红色景区游览,在红色展馆参观,目的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悟懂弄通 ...

  • 南胜坎下楼的土楼

    坎脚楼(坎下楼) 坎下楼原有三座土楼,分别是顶楼.四角楼.坎下楼,顶楼是一座三层的圆形土楼,楼很大,楼门设有里外两层的门,一层往外开,一层往内开,门板非常的厚,十分坚固.这座楼曾经在清末出过一个秀才, ...

  • 1934年,一货郎救下3000红军,多年后才知里面竟有97位开国将帅

    前言 翻开红25军战史,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一个个形象鲜明生动,可是就在这惜字如金的战史上,用足足300多个字记录了一位货郎的事迹. 这个人叫陈廷贤. 图|陈廷贤 战史里对于陈廷贤的评价很高,说他是改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张红军《民工老刘》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梦启<箱子与杯子> 文/张红军 [作者简介]张红军,笔名海州子.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初冬的一个 ...

  • 昨天“五一”晨雨,经柯洋、金菊园逛南岩

    昨天"五一"晨雨 经柯洋.金菊园,欣赏南岩村 近年来,福安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许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福安市潭头镇下辖的南岩村,就是一个值得郊游的好去处. 据资料记载,南岩村先祖王 ...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 王明生

    文化墙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王明生 7月10日,娄烦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组织全体党员和会员代表参加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学习教育活动.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静游镇东六渡村,红军路经的地方.我们实 ...

  •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24号作品】林文钦:在那杏花盛开的乡村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18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在那杏花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