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民居
山势高低错落,建筑因地制宜。
户部山离徐州博物馆很近,顺旁边的一条马路,蜿蜒几下就到了。名曰山,其实为一缓丘。项羽旧迹“戏马台”居高位,其他民居众星拱月散落其旁。
徐州曾是漕运重要枢纽,明代户部分司设置于此。历史上的黄河曾经在今天地理上的安徽、江苏版图上左右摇摆过,明末时黄河决口水漫金山,浸淫徐州城,徐州主事便将户部分司至迁南山,以避水患,“户部山”之名由此而来。
即为山形地胜,达官新富也趋之若鹜,都在山地上置地架屋。素色的清水砖建筑群和旁边的五光十色的酒楼、商铺形成了反差。飞挑的屋脊高低错落,似海浪翻滚,目极无穷。灯红酒绿的下面,只有这些老建筑依旧在矜持的把守自我个性,在熙熙攘攘的烦杂中散发出一份宁静。
户部山号称有八大院落,崔、郑、翟、余等等大户人家布落期间。历经战乱和劫难后,保留完整完好的院落还有17处之多,这值得堪慰。2006年户部山建筑群升级为国家级文物。
顺小路走,第一个进的就是崔家大院。主人崔焘是清道光年间入翰林院的进士,门口的金字“翰林”匾额,昭示的就是主人的身份。崔家大院正在如火如荼的翻修,大门洞开,不收门票。整个大院占地近5000平方米,算是户部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了。虽是清中期建构,房屋规格也不高,但从砖木石三雕等来看,也能看出建筑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里面垃圾如山,障碍重重,实在是再无法前行观瞻了。但愿修葺好的崔焘故居不要返老还童,还是旧颜养眼。
这里唯一收门票的就是徐州民俗博物馆。浏览了一圈,感觉大院没有统一筹划,位置不同,地势不同,院套院,房挨房,左突右冲,仿若踱入迷宫。出来才知道,原来它是将余家大院和翟家大院连为一体的大院落,更名为博物馆,陈展当地世俗民风。
余翟两家还有姻亲关系,余家是在徐州开茶行的徽商,翟家是在徐州做买卖的晋商,都家道中兴,深深庭院的背后是殷实的家资在垫后。单独来看,各院则自成体系,正房、偏房、客厅、花园、戏台等一应俱全。墙外有着刻板的社会规则,在墙内洋溢着就是柔和的生活气息了。
这些每座大院都有浓郁的背景和故事。贵富以后的第一个物质性的表现情态就是建屋扩宅,提振门风的气质。他们的经意间,其实不经意间创造了文化遗产,在走马观花的游赏中也能体会到很多。
10元的门票
户部山古建国保碑
崔家的大门。委屈的狮子绑着两根杆杆,上面吊着两个灯笼。
崔家的狮子。狮目圆睁,大有来者不善的感觉。
崔家的右掖门。
崔家的青砖照壁。
崔家的又一院落小门。
崔家宅院一影。
崔家的更楼,它是户部山最高的一座建筑物。
正脊上鱼龙。
民俗博物馆的大门。
余家大院的硬山正房。
余家积善堂的陈列。
余家大院的偏房,平淡而普通。
漂亮的如意形滴水。
支摘窗,即不像苏杭的三段和合窗,也不像北方上下一样大的支摘窗,比较独特。
小式瓦作的硬山屋顶。屋脊都是没有复杂饰件的清水脊。
瞿家大院的一角,房屋是典型的北方民居。
瞿家的两层楼房,下为条石,上为青砖。这是全国独有的鸳鸯楼,这种楼上下叠压,内无楼梯,楼上的门对着上坡,楼下的门对着下坡,朝向相反,好似鸳鸯叠在一起。它巧妙地解决地面落差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