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财会类专业初窥(下)
阅读提示
全文共2149字,读完约需7分钟,没有时间阅读全文的读者可以看文末的要点总结。
在上篇推文中,我们所列的财务课程是任何一个学校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这些也是财会类课程的代表。有同学会疑问,为什么审计和财务管理其它非会计专业也要必修会计课程。这是因为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不懂得会计,那么审计只是一个空虚的框架,从二者关系上说,做审计的一定懂会计,但做会计的往往对审计知之甚少。此外,由于在就业上,财务管理岗位也会涉及大量会计内容,所以财务管理的学生也要进行会计知识学习的。
从学习过程上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类课程时都会将其视为纯记忆的文科,靠死记硬背重点内容来通过考试。这往往也是一般工商管理类学生所达到的高度。
但是作为日后在财会行业谋生的专业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学习积累后,一般会逐渐理解会计的逻辑脉络。这个过程是要求花许多力气去理解而不是记忆的,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摆脱会计知识记忆上的约束,懂得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学到的方法。
而财务管理与会计课程不同的是,财务管理在深入学习后,会逐渐从其表面的计算转向理解其背后的实际内涵,这也要求学生最后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审计课的学习,学生一开始便会云里雾里,特别是会计课没学好的学生直接就放弃了,审计课程不仅涉及大量会计知识,也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如果没能很好记忆这些术语背后的实际意义,那更大范围的程序方法便无从谈起。
总的来说,基础课程学习不仅强调理解记忆,也重视应用,所以怎么熟都不过分。因为这些是本科毕业生一开始从业时就可以直接用到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毕业后的学生即使从事会计工作,也无法及时理解工作内容,最后沦为简单重复劳动的“工具人”。
学习了基础专业课后,在大学后半期,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会根据自身的侧重点不同。高阶的课程基于对应就业时的行业而细化,其中会计学专业一般会学习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掌握在政府会计准则下简单的会计业务,建立对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业务的基本逻辑框架;成本管理会计,主要学习典型的生产性企业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可能还会学习金融会计,商业银行会计等。
同理对于审计专业学生,他们将分别学习企业审计学、政府审计学,了解在企业和政府内部的审计方法。而财务管理的学生会学到投资学和金融学,对资金运用和资本市场达到更深入的了解。
在细化课程上各个专业会有重叠,另外由于学生就业去向面广,自学没学过的细化专业课程也十分常见。所以报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大可不必纠结于课程的学习,毕竟殊途同归,在最终职业证书考试或是就业时,总会遇到是本科时期没教过或教的不深的专业知识,同时本科的目的之一并不是仅仅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是为了给学生打下一个有财会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础。
除了学习专业课外,财会专业学生会学习许多经济和工商管理类课程,以提高自身基本的商业素养。同样出于就业导向,这些课程的教学,学校里面也比较受重视,因为学校出来的学生,除了进入财务岗位外,有的会进入一些大型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还有的会从事金融银行业等。
首先是工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学习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观点。虽然里面关于实际管理操作的知识不多,但对于学生可以建立起管理的大框架;还有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现代企业如何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的运营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理解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和运行逻辑;以及市场营销,了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掌握市场分析方法及产品的营销策略等。
其次为经济金融类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学习国家如何通过财政与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微观经济学主要学习个人需求与市场供给间的关系;还有统计学,了解简单的经济统计方法;以及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
从学校总体趋势上看,目前大学财务类专业的学习,已经从过去的专精财会内容,逐渐转向知识面更广,内容更杂的课程学习。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在教授专业课与经管课的同时,有的会教授法律,软件编程,甚至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的知识,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财务人才的需要。因此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在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中锻炼出较强的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才是未来毕业后能在不同行业的财务岗位上走的更远的关键。
要点总结:
1.财务类课程不仅重记忆,更重理解和运用;
2.高阶课程的学习明确了学生的主流就业方向;
3.经管类课程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
4.财务类本科的学习越来越综合化,培养综合素质和宏观思维是学生毕业后能走更远的基石。
下期预告:
下一将,我们将开始介绍会计类专业最吸引人的方面——就业,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