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11|孝是大包容

今天讲两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古人有这么一个说法:“积谷防饥,养子防老”,道理很简单,积蓄稻谷的原因是担心饥荒的到来,养个儿子就是为了自己到年老的时候有人照顾。这种朴素的想法代表很多传统国民的思想,这本身没有问题,说明我们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具体真实的自我,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关于“养子防老”的做法,又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一种功利的表现,很多家庭的悲剧均由此而生,不过这里依然不能说“养子防老”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爱是相互的,孝道往往也是,正常人的思维都是如此: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大部分父母都能够爱子女,所以子女自然爱父母、孝敬父母,所以才会有“亲爱我,孝何难”的存在。父母爱子女是天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之以爱报之自然也是爱。不过,爱子女的父母也有可能收到的结果是爱里生害。我见过一些很懒的孩子,真是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经过了解,原因就是父母太勤奋,代替孩子做得太多了。当然有些勤奋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这种言传身教的做法也是我们一贯提倡的,但一定不是父母代替孩子做事,因为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作用是引导和简单的协助,一定不能代替,因为代替不是成长,当然更不是教育。
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亲憎我,孝方贤”在今天只是一种可能。一般情况下,对于自己的子女,父母怎么有讨厌的理由呢?当然部分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或许有“憎”的可能。从相互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父母用怎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怎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父母。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有一个健全的心理;没在一个相对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内心。在中职学校,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有共同的问题,也就是家庭不和谐、不幸福。所以,从很多学生当中可以验证这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幸的家庭往往有不同的不幸。
父母憎孩子或者孩子憎父母的本质都是憎恨自己。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延续甚至是自己的复制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完成,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做父母的没有明白。孩子当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尽管有基因和血缘的关系,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孩子培养成为父母心目中的样子,大多都不是成功的做法。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认识自己,做孩子自己,成为他想要成为的自己。当然只有明白的孩子才能做到“亲憎我,孝方贤”。拿我自己来说,我成长的家庭并不幸福,成长的路上伴随着各种暴力、争吵和打骂,甚至抛弃,但我今天的内心依然能够原谅父母当年一些在今天看来不正确的言行,因为我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今天看到父母身上很多不足,是因为我进步了;我看到自己的父母比不上别人的父母,这正是我要比别人更加努力的理由。我还看懂了父母眼神的无奈,尤其是他们生病的时候在情感上对我的依赖,如同我小时候依赖他们一样。
孝是包容,孝是无条件的,但孝并不是双向的。孝是以自己为原点,以一颗真心对待父母,然后扩大到用真诚对待一切人、乃至一切众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