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穴
肩井穴(jiān jǐnɡ xue)出自《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原稱肩解,《針灸甲乙經》始名肩井。別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肩解(《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王注)。屬足少陽膽經。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肩,頸項之下。凹陷深處曰井。此穴在肩部,當缺盆直上之凹陷處,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經氣深聚之所,故名肩井。肩解穴。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膊井穴。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直刺0.3—0.5寸,深部正当肺间,慎不可深刺。
【取穴位置】
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肩胛提肌;
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颈横动、静脉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穴位配伍】
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配乳根、少澤,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癰。
配合谷,三陰交,有活血利氣催胎的作用,主治難產。
配肩髃、肩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
配乳根、膻中、少澤、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癰。
配合谷、三陰交,治難產。
【主治功能】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1. 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
2. 瘰疬;
3. 乳痈,乳汁不下;
4. 难产,胞衣不下。
【治疗方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疏通方法】
1、按摩:以中间三指放在肩颈交回处,
用中指指腹向下揉按,会有特殊酸麻、胀痛的感觉。
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左右各(或双侧同时)按压1-3分钟;
2、拔罐:选择适宜体味,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30分钟;
3、气功:每天坚持练习八段锦。
【附注】
《針灸甲乙經》:肩背痹痛,臂不舉,寒熱凄索,肩井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難產,針兩肩井入一寸瀉之,須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難產,針兩肩井一寸,瀉之,須臾即生也。上氣咳逆,短氣,風勞百病,灸肩井二百壯。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手足少陽、陽維之會。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五勞七傷,頸項不得回顧,背膊悶,兩手不得向頭,或因仆傷腰髖痛,腳氣上攻……若婦人墮胎后,手足厥逆,針肩井立愈。若灸更勝針,可針七壯。
《針灸大成》: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氣逆,婦人難產,墮胎后手足厥逆,針肩井立愈。頭項痛,五勞七傷,臂痛,兩手不得向頭。
《類經圖翼》:孕婦禁針。
《醫宗金鑒》:主治撲傷,肘臂疼痛不舉。
《百癥賦》:肩井乳癰而極效。
《玉龍歌》: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腳氣酸痛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