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勇:忏悔的人最有福气
从事咨询工作以来,我看到,很多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爆发出来的教育问题乃至严重心理问题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现,有的怨天尤人,抱怨社会,指责家人;有的继续用强势的方式来管教孩子,频频爆发家庭战争;有的无可奈何,有心无力,放弃不管;有的固执己见,听不见任何人的声音;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开始觉醒,不断地自我学习。
觉醒的家长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在觉醒的家长中,又有不同的情况。有些家长着急焦虑的找方法,像找速效救心丸似的;有些家长学习很认真,但是由于没有深入内挖自己,学到的都是知识,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脑袋上道理都知道,但是心性和行为上没有太大的改变。
当然有一部分家长是最值得赞叹的,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决心,每天再忙,都会抽空学习一点点。每天都在内观自己,反思自己,回顾过往自己教育孩子,以及与家人相处的点滴事情,都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忏悔,不给自己放水,不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借口。所以不知不觉他们的收获是最大的,他们的家庭变化是最大的,最后无形之中,他们的孩子变化是最大的。
《论语》里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儒家是非常重视自我反省的,每天反省自己的思想、念头、言语、行为,有做不得不好的地方就深刻地反思,改正,所以圣贤往往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
什么是忏悔?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们认识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或者罪行,表示痛心或者悔改。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写道: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大致意思就是说,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从心理学上来说,就是我们要发自内心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但是不必一直自责内疚,惭愧,因为自责内疚往往会让自己处于很低的能量状态。
《华严经》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六祖坛经》云: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所以儒家和佛家都是非常重视忏悔的,因为人活着难免犯过错,或大或小,关键。看一个人有没有忏悔的心,是服务于表面的忏悔,还是发自肺腑的忏悔。
其实,大部分正统宗教都是提倡忏悔的,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方向都是为了断恶修善。宗教里面的磕头,其实主要不是为了求神或者求菩萨保佑,更多的其实是教育人们要认错忏悔,因为人能认错,改过就等于自救;人若不知错不认错,谁又能帮得了他呢?
心理学流派家庭系统排列里,很多理论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里讲述是是非常类似的,海宁格讲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良知,如果人做错了一件事情,那么系统就会遵循平衡法则,用另一个错来抵消之前一个错,所以犯错就会遭受惩罚,这是潜意识里无形之中决定的。我一个人能够发自内心的忏悔,其实相当于就平衡了之前的过错,从而就减少或者消除了对良知的影响。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是非常短的,发展到目前最前沿的家庭系统排列,才提出这样的一个理论。而中国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清晰具体的教育理论,所以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可惜现在不少的家庭里,不少人虽然面临孩子教育问题,夫妻关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身心健康问题,很多人怕承认自己的错,甚至不少人习惯性的指责他人,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卸到他人身上,这样的思维,命运往往就会越来越痛苦。
命运的“命”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叩首的叩,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人只要一低头一磕头认错,命运就改变了。所以,改变命运其实很简单,就是放下面子,放自认为对的思维,下定决心,磕头认错。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果能够回顾过去的家庭教育方法,一件一件事情地过滤,做的不好的,发自肺腑地忏悔;与家人的关系,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也一件件地过滤,做的不好的,发自肺腑地忏悔。渐渐地,我们的教育方法就转变了,我们的家庭关系也完全转变了,所以,我们的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其实,真正反思忏悔了,我们自己的身心也会非常轻松,不再那么疲惫。每一次的忏悔都相当于在洗刷我们的过错,就相当于洗刷我们心灵的尘垢,尘垢除尽,心就明亮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所以,忏悔的人,最有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