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丨柴烧塑器,器显人生
《潜龙》
《鱼儿》
凡是利用薪柴作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传统柴烧为了防止窑内落灰粘在瓷坯上造成瑕疵而在瓷胎上罩上匣钵;而现代陶艺家却以“裸烧”的方式,让木材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器物之间亲密接触,呈现出一种粗犷古朴的美感。而正是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然美,深深地吸引着杨树在现代柴烧艺术上越走越远。
《山水》系列
2010年,杨树在德化成立了柴烧陶艺工作室,成为了德化第一批从事现代柴烧的手艺人。与传统陶瓷作品不同,当代柴烧受禅宗思想影响深重,遵循自然形成的规律,倡导保持事物原有的形态,这也是当代柴烧陶艺的精神所在。当代柴烧陶艺的制作工具都是自然中最常见的物品,土、火、木,三者在窑室中的充分融合及自然发挥,保持着泥土的原始肌理,火焰流窜过的痕迹,和木材烧尽后落下的余灰,如此粗糙朴拙的作品,展现出了工艺者们对于自然的崇敬之情,完美体现了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达到了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艺术高度。
《牛》
对于杨树来说,作品是陶艺创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语言,他喜欢借物抒情,以土与火为工具,瓷器为载体,借以传达内心的所思所想。为此,他设置了几个系列主题——《悦己》《虫蛀》《星云》《山水》《天书》《陨石》《花器》《游子吟》《化腐朽为神奇》等。更为有趣的是这些系列作品主题是循环使用的,因为他觉得人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遭的人或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即使主题固定,但是对主题的思索却是不同的。因此,同一个主题系列的作品,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创作,也带来不可预测的惊喜。
《虫蛀》系列
细看杨树的《虫蛀》系列,浑圆的体态,粗糙的质地,凹凸不平的触感,自然落灰形成了以黑、灰、黄、青色为主的釉面上遍布着不规则的“虫洞”,宛若被时间遗留在角落中腐朽侵蚀,却又顽强地保持着世间原有的姿态。关于时间,我们有太多感慨与惋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探求自我的价值。
《岩骨花香》
《悦己》系列
在《悦己》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简单、古朴、内敛,完全不似我们所理解的“女为悦己者容”中展现出婉转、秀丽、典雅的美,更多是传达一种自我愉悦、自我满足的美。世人有时急于在他人面前展现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或是容貌、或者智慧、或是能力,在某些时候难免会显得急功近利。但美有千百种,一鸣惊人是种成功,厚积薄发也是一种成就。存活在世,他人的眼光无法避免,汲汲赢取,不如脱离世俗、肉体的约束,求得心灵的自在,悦人不如悦己。
《志野》
《游子吟》系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游子吟》系列作品上都有一条难以掩饰的痕迹,像是年老的母亲在即将游子身上缝下的印记,也像我们与父母之间无法跨越的时间与代沟。而且这是一场注定的离别,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所描写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园莽》
在以瓷雕著称的德化,杨树的特别不仅表现在柴烧艺术上,还有他对于茶器类作品的坚持创作,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艺术陈设品,更应该是日常中能够使用的器具。茶壶、茶杯、茶海、茶洗等不同种类的耳熟能详的茶器名称,在杨树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的古朴含蓄,有的大气沉稳,有的精巧细致,甚至还有的潇洒自在,像是率性而为。尽管给人一种粗糙、厚重、腐朽之感,但拿到手上细细观赏,却是意外地令人着迷,色泽流畅的落灰釉彩,交错幻化的虚幻美景,深浅不一的时光痕迹,都深深地展现出了朴素、天然、虚静的老庄美学。
《星云》系列
有人说中国美学的起点是老庄思想,其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抓住了美之为美的实质,让我们对于美有了更深层的思考。而柴烧文化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正统文化网罗中站起来的优秀文化,追求一种物体本真的自然美,改变了传统柴烧陶艺一贯的细腻光洁、亮丽优美的“雅器”形象。
《山川》
在现代柴烧陶瓷艺术中,我们看到陶艺家强调自我意识,一种人的自然本色和心的逍遥状态,或许是现实生活中束缚太多,才从艺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杨树的作品就是如此,朴素无华的质感、古拙敦厚的色泽、沉稳内敛的雅,完全是他在与自然、世界交流碰撞中的思想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