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才还是通才?有选择更幸福!

现在我除了照顾女儿的吃喝拉撒睡外,就是陪女儿玩耍。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她需要我陪着一起读绘本,一起玩玩具,一起做游戏,或者背着她出门遛达。

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她会乖乖地自己翻箱倒柜。

即使她翻箱倒柜自己玩耍的时候,也特别不喜欢我看手机,或者看Kindle。只要我拿起来手机,她就会爬过来把手机拿走,或者咧着嘴要哭,感觉自己不受重视,很委屈的样子。

不过还好她不排斥我看纸质版的书籍。现在我会在每个房间都放一本打算读的书,这样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玩耍的时候,我可以得空瞄几眼。

现在客厅我放了一本《在耶鲁精进: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一个卧室放的是《学会提问》,另一个卧室放的《自控力》。

今天看完了客厅的这本《在耶鲁精进》。作者是新闻领域专家,有三个硕士学位,哲学、工商管理、国际关系,是某一年耶鲁世界学人,总之就是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这本书三分之一的内容,我是一知半解的,什么对冲,什么黑天鹅,还有阿尔法收益,贝塔收益……。

我表示看不懂。不过倒让我想了解一下经济学及投资理财的一些基本常识。

书中有些观点让我很感兴趣,比如专才和通才的关系,有选择使人幸福,标签效应等。

 做专才,还是通才? 

19世纪末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称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现象出现在很多领域。例如,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

或者一个人付出20%的努力,对一个领域了解80%。

作者认为,这20%努力了解到的80%的知识已经足够使用。如果要掌握剩下的20%知识,需要付出另外80%的努力。

所以一些人宁肯把努力用在别的地方:跨界学习。

第一次接触这种说法,倒认为是很有趣的理念。如果果如作者所言,这倒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一个新的领域。

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对那个专家头衔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只想追逐不同的知识。

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享受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感觉,然后喜欢上了法律,就跨专业报考了法律。

后来听说了“复合型人才”这个词,说我们这种跨学科专业背景的人属于复合型人才。到底是不是人才,得另当别论了,总归是“复合型”。

回到这里的通才,这本书叫做《在耶鲁精进: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这里的通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呢?

虽然在工作中没有感到自己“复合型的背景”有什么特别优势,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倒感觉到复合型人才或者通才的重要性了。

对于经济学科方面的内容,我看得很吃力,云里雾里。看不懂啊😂

为了能看懂更多的书,为了能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交流无障碍,我绝对赞同“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

让标签呆在商品上吧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叫做“贴标签有魔力”,如果我们孩子说“你是个整洁的孩子”,这句话会提升孩子收拾屋子的机率,比“你应该变成个整洁的孩子”,高出五倍。

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而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还是“坏”。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你怎么这么笨呢?都告诉你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除了吃饭、睡觉,你还会什么啊?你怎么这么堕落……”

当一个孩子老被说成笨孩子,当一个丈夫或者妻子在家总被另一半数落的时候,这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贴标签呢,然后就真得笨了,堕落了。

无论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是作为丈夫或者妻子的我们,记得不要轻易对孩子或者另一半乱贴标签哦,因为这样可能促使孩子或者另一半向消极方面发展。

我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有选择更幸福

在作者与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会面时,提到一些养育孩子的有趣观点。

孩子在被养育得过程中学会了一切,孩子的策略是父母策略的镜像:你用什么策略来对付她,就教会她用什么策略来对付你。

小时候严格要求,长大尊重个人选择。顺序千万别反了。你是愿意孩子小时候没有多少空间,长大后有很多空间呢,还是小时候很多空间,长大后没有空间?

“你说什么使人幸福?我觉得是有选择使人幸福。”

的确,有选择自由的人更幸福。

我选择做全职妈妈,陪伴女儿的每一天都很幸福。有很多很多妈妈都希望陪伴孩子成长,可是为了生活,还是有那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每天的工作很不开心,想辞职回家,可是辞职就没有了收入,生活怎么办?房贷怎么办?孩子学费怎么办?

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更多的选择。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随时陪在身边,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都具有随时炒老板的资本😂

有选择使人幸福!

写在最后

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说关于抽签。抽签把一切交给运气,看上去是绝对平等,但抹杀了被社会珍视的另外一些平等观:为什么不先救孩子?为什么不把机会让给那些有巨大贡献的人?

忽然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发生沉船事故后,妇女儿童先行,感动了无数人,这事貌似不能用抽签决定吧。

灾难面前,女人需要被保护,男人也需要被保护,可是因为男人身强力壮,相比而言,妇女儿童属于弱势群体。

所以才会有“妇女儿童先行”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署长克拉克(Helen Clark)在参加联合国减灾会议时称:“女性更容易受到灾难侵袭。”

而且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全世界女性和儿童死于灾难的比例高过男性,达14倍之多。

虽然人与人是平等的,生命更是平等的。但是没有绝对的平等,保护弱者,是人性,是本能,是道义?我也说不清。

借用作者一句话结尾,读书,无论是传记、历史、小说还是诗歌,好书要重读,写长文章,每本书不必读完有益就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