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氢能一体化进程提速!物流车、加氢站、公交车全布局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信息、项目、供应链交流平台。微信:chencjn16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公司及主营业务和需求。

继5月份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路后,长三角氢能公交一体化线路也正在紧锣密度地筹备当中。

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大会上,“长三角公交一体化推进联盟”成立;

图1 2020中国国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大会

“长三角公交一体化推进联盟”由长三角区域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城市公交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以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为主体。该项目是对《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项目的呼应。

●1、长三角推进氢能公交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公交的互联互通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重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到,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图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

目前行驶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5条公交线路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1)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并计划在三年内更换为更加绿色环保的氢能源汽车;

(2)示范区开始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门壁垒,统一规划公交线网和运营方式,建立一门式审批服务,进而优化公交衔接和换乘,建设公交专用道,加快实施统一的公交优惠,激发出公交对社会交通体系的“稳定器”作用;

(3)统一整合开发公交信息,统一服务规范,推动示范区智慧公交高质量发展。

目前各先行城市间的氢能源汽车示范项目普遍存在车队规模小,运营范围小,各城市乃至各单位间缺乏协作、单打独斗等问题,尚未有效达到车站协同、互通联动、共利共赢的局面,试运营的氢能汽车往往集中在某几条线路上,运行距离有限。这样一来,氢能源汽车运营可能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充分的暴露,氢气大范围的协调方式也难以得到验证,氢气的跨地域组织协调、氢能汽车跨地运营、加氢站高负荷运营等情况难以得到实践,问题也就难以暴露。

氢云链在对企业进行访问时谈到氢能源发展的问题,该企业一名负责人谈到:“氢能源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因为处处都是困难。如果要选一个的话,我觉得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太少,加氢站太少,运营的区域太小。”

长三角构建氢能物流示范项目、公交一体化项目、推进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解决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2、长三角公交一体化的难题●

现阶段长三角公交一体化仍处于探索阶段,正如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薛美根所言,“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明白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

1、票价政策。长三角各地公交卡种不同、票价不同、优惠政策(老年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不同,需要进行统一协调。

2、疫情管理。疫情期间,各省市防疫政策不一致,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以健康码为例,各地区尚不能互认健康码,容易造成跨区客运存在管理上不必要的麻烦。

3、线路规划。在跨区公交线网规划上,单开和对开线路该如何分配?如何规划能够做到效益最大化?

4、基础设施。维修保养、加氢站、充电站等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加氢补贴、氢气调配等问题。

显然,打破地区行政壁垒是现阶段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这些困难都需要在实践中推动解决,从而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长三角之外还有哪些发展模式?●

从长三角氢走廊,到氢能物流示范线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再到长三角公交一体化,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快速增强。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各省间属于“强强联手”,以产业基础最好的老大哥上海牵头发展,颇有地区联盟的意味,长三角氢走廊、氢能物流线路项目、长三角氢能公交项目都可谓是长三角特色产物。

单个城市发展无法与区域发展媲美,国内其他地区必须同样走区域合作的路线,才能在规模上与长三角竞争。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以奖代补”的政策中,鼓励各地区以城市群形式进行申报,目前已有山东、珠三角等地传出以城市群名义申报示范资格。

图3  数字轨道胶轮电车

氢云链认为,现阶段区域合作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还有珠三角、四川、山东等地。与长三角地区合作/联盟的形式对比,四川等地发展模式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珠三角的协作来源于城市的“兄弟情”。氢能汽车运营业务目前以佛山和云浮开展得最好。佛山、云浮的氢能产业协作起于佛山对云浮的对口帮扶,佛山/云浮氢能产业起步也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两地关系密切,合作顺畅。在广州市加大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投入后,广州一直是广东省的老大哥,同时由于“广佛一体化”和汽车产业中的上下游关系的影响,广州与佛山在氢能产业的合作预计也没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珠三角是广深“双核”模式,在深圳加入氢能产业发展队伍后,需要处理广深这两个核心城市之间的关系。此外,广东省“氢走廊”、“氢湾区”的声音一直不断,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也是广东省需要克服的难题。

四川省“1+N”模式基于经济发展特点。四川氢能产业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围绕成都建设的氢能产业集群,成都是唯一核心,其他呈现星状辐射。概括说,成都基于天然气产业以较快速度建立了氢能产业,并通过引进企业和技术补足了相关产业环节,其他地市基于原有产业、资源优势配合成都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曾经成都以“一省养一城”的“吸血”发展后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模式闻名全国,四川省氢能产业延续了这一模式。成都在建立氢能产业集群后带动周边发展,1+N 产业集群形式有特色,也有典型意义。

另外,重庆也在加快氢能产业建设,川渝地区的氢能合作值得关注。

山东强在统筹规划,分头发展。由于山东省以重工业为基础,重工业有很强的规模和统筹性质,全省企业互相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重工业起步的山东氢能产业一开始就呈现了很强的统筹规划特征,同时济南、潍柴、青岛、济宁多地并行发展,没有明显的发展核心,同样颇具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同样规划了两横两纵的氢走廊项目。横向走廊将以青岛—银川(山东段)高速公路沿线、日照—兰考高速(山东段)公路沿线布局发展。纵向以京沪、京台公路沿线、滨州—莱芜高速公路沿线布局氢能交通产业。

最后,产业没有固定的模式,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需要探索。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已有的产业发展经验,从而少走弯路,加快产业发展建设速度。

编辑:风氢扬  校对:陈丹  审核:杨东川

注:文内信息仅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