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仁者乐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仁者乐山
袁兴娣||江苏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宋·苏轼
游完了秀美的峨眉山,我们驱车前往乐山。乐山的著名,源自那尊举世无双的大佛,乐山因此而有了“东方佛都”的美誉。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且让我做一回仁者,去探寻慈祥、大度、平和、深广的乐山之魂。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下,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大佛有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开工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经四代皇帝,耗时整整九十年,其工程之浩大,使我不由得敬佩古人坚强的毅力。
大佛依山面水,雍容大度,气势磅礴仅其双脚背就可围坐数十人。故因此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导游小姐说,大佛当时是为了三江合流造成的水患而修建的,凌云山下,江水湍急,旋涡迭起,乐山大佛的旨意就是在于镇水,让湍急的水流变得舒缓,造福于乐山人民,也造福乐山的子孙后代。
踏着前人的脚印,我走过龙湫,迈过笑容可掬的弥勒殿,穿过飞檐滴翠的载酒亭,来到了凌云寺。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旧名报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大部分组成,天王殿内庄严肃穆的各大天王,或坐或立,姿态万千;大雄宝殿,三尊大佛金碧辉煌,香烟袅绕,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佛前,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藏经楼外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清爽宜人。
出了凌云寺,踏上大佛的凌云栈道,栈道依山而建,拾阶而下,宽阔处可容三人通过,狭窄处仅一人可行,石阶随山势险峻而险峻,随山形宽阔而宽阔。步行十五分钟后,到达大佛脚下,抚摩饱经风霜的佛脚,仰望大佛雄姿,临山而立,只见江面宽广,江水滔滔,奔流不息。感受着灿烂的古代文明,顿觉自己微不足道和渺小。
弃岸登船,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只有在游船上观看乐山大佛,才可以照出大佛的全身,才可以看出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合成的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我站在游船上,翘首而望,只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酷似,堪称一绝。关于这尊睡佛,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广东顺德的农民,乘船来游乐山,在船上照了许多乐山大佛的照片,约半个月后洗印出来,发现了有一张“山形如佛身仰卧”的照片,于是,他将照片寄回乐山,并说明了其中的原委,乐山从此又多了一尊佛。
一千二百年来,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奔流不息,乐山大佛经历风霜雪雨的洗涤,岿然矗立,人类的文明,在这滔滔江水中流淌。“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有山有水的乐山,让我们对山水的审美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袁兴娣,江苏南京人,喜欢文学,喜欢旅游摄影,爬山等户外休闲活动,善良诚恳,热爱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