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校财政拨款首尾差距达64倍?贫富差距正不断扩大
在“双一流”已成国内普通高校标杆的背景下,2019年,高职院校也迎来了自己的“双高计划”。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12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名单公布,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比之普通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高强度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自200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结束后,国家已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针对高职教育进行方向性引导。
“双高计划”经费投入创新高
令人倍感振奋的是,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计划投入为317亿元左右,而对“双高计划”则以教育部“领投”、带动各部委“跟投”的方式,给予了计划总投入650亿元的重金加持,足足是“双一流”的一倍。
具体来说,中央财政每年将引导资金20余亿元,其力度相当于示范校、骨干校一轮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积极完善拨款制度,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目前,山东省已为15所入选学校拨付3亿元省级建设经费。据悉,之后还将按照每年每校3000万至5000万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并要求各市和举办单位要落实承诺的项目建设资金,建设周期内共投入15.458亿元。
另外,湖北省明确要求加大对“双高计划”学校支持力度,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倾斜。
“双高”出台,让财政释放新红利
一直以来,高职学校追求“升格”,与缺少强有力的资源投入是分不开的。回顾历史,示范(骨干)校建设期间,也是高职学校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
聚焦职教(ID:zjteachers)整理得到74所双高院校公开发布的2020年预算表,并对其中的财政拨款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可以一窥“高职样板校”的经费结构,看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校给予了怎样的经费支持力度。
校际差距达64倍
2020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骑绝尘,财政拨款收入达18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超过8亿;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超过5亿。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其财政拨款收入也超过4亿,表现不俗。
总体来看,多数“双高”职校获得1亿-2亿元的财政拨款;获款2亿-3亿者次之。但校际差距较大,最高者可超过18亿,最低者却不足3千万。
“双高”院校较为依赖财政拨款
从各“双高”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预算总经费比例来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达99%,财政拨款几乎为其全部收入;仅有7所高职校财政拨款收入比例不高于30%。值得一提的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虽获得的财政拨款收入较少,但这一部分资金也只占其总经费的13%,证明学校拥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办学实力较高,“造血能力”极强。
我们必须警醒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有地位,固然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投入。中国大部分公立高校其经费主要依靠中央、地方财政支持。但“双高”职校还要积极拓宽办学资源渠道,使经费来源多样化,以此减少对财政经费的依赖,增加学校办学的财政独立性,避免经费一旦下降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哪所“双高”院校获更多的财政倾斜
教育部表示,将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小编综合整理了双高院校2020年及2019年两年的财政拨款收入数据(53所职校公布两年完整数据),发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增长量最大,超过3亿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亦超过1亿元。
而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涨幅达303%,堪称因“双高计划”获得经费最大飞升。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53所职校中,有多达13所职校获得的财政拨款不增反降。
“双高计划”加剧高职校发展失衡
“双高计划”好处多多,但也留有隐患。在今年两会上,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提出,“'双一流’计划对高校失衡产生了叠加效应。”这一现象或将在“双高计划”重演。
从各省“双高”院校与普通高职的中位数来看,各地高职校财政拨款数额已拉开差距,尤以北京、广东、湖北、安徽、浙江、河南、重庆明显,这势必导致学校发展失衡。各地需从“双一流”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引起重视,早做规划。
“双高计划”既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攻坚之战,也是改革迈向升级版的开拓之举。经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深入建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目标、模式、路径等均趋成熟,如今,通过“双高计划”建设必能突破发展瓶颈,清除顽疾。同时,“双高”院校在得到财政扶持之后,也要走稳步、迈大步,深入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育训并举开放办学格局的建立等新举措,更要肩负起“龙头”职责,舞动职业教育“一池春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