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远去了的缝纫机声
远去了的缝纫机声
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我们家的缝纫机声了,但缝纫机一直摆在我们家显眼的位置,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
那是我们夫妻结婚以后买的,那时候我们刚工作,工资不高,要买一台缝纫机还得集聚几个月的工资。我们省吃俭用,在置办了电视、自行车以后,便举全家之力,购买缝纫机。妻子通过她弟弟在县城商场买了一台凤凰牌缝纫机。她乘车去,乘车回,带回的是崭新的缝纫机,当她把未组装的缝纫机从公交车上一件一件往下搬的时候,我的心里十分高兴。到家以后,按照说明书安装好。那亮闪闪、名晃晃的缝纫机,棕褐色的架子,金黄色的板面,黑色的机头,油光闪亮,妻子高兴地脚踩缝纫机,那哒哒哒的声音,特别悦耳。她无师自通会用缝纫机,只见她脚踩踏板,右手按一下缝纫机的滚轮,左手按着布料,向前推送,便有了一行行针脚绵密的线条。我们一家三口的衣服都是买现成的,缝纫机也只是用来缝缝补补,偶尔有一两件衣裳裂了缝,绽了线,妻子便轻而易举缝好,大多时候缝纫机都闲置着。
有一年的冬天,刚上幼儿园的儿子没有棉鞋穿,学校里没有取暖设备,便想给孩子一双棉鞋,本想请一位亲戚做的。因为亲戚家孩子多,很难抽出时间做。于是妻子立马着手准备为儿子做棉鞋,她说干就干,选择布料,缝制鞋面,要将棉花放置鞋面的夹层,还要将鞋帮的边沿服服帖帖地缝好,这不是一般的针线活,妻子一学就会,不到一天她就把鞋面做好。鞋底的制作也很费工夫,把布片一层一层叠加糊好,在太阳底下晒干,可是孩子急着穿棉鞋,妻子急中生计,她把一层一层鞋底糊好后,用电熨斗烫平、烘干,然后将缝纫机换上粗针头,沿着鞋底边沿密密麻麻地走上一圈又一圈,缝纫机发出笃笃笃的声音,传达出的是妻子对儿子的爱。鞋底做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鞋面和鞋底,完满地缝制好。这是做棉鞋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可妻子硬是一针一线,连夜做成了一双棉鞋,第二天孩子穿上棉鞋上学,孩子不受冻,我们俩的心里暖暖的。
有一回母亲到我们家,妻子拿出她的手艺,亲自裁剪,为母亲做了两条短裤,缝纫机的滴滴滴声和着布料的馨香,把家渲染得温馨和乐。母亲高兴得逢人便说:儿媳妇手巧。母亲年轻的时候,一家人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她为我们缝制了一件又一件单衣、棉衣,她在灯下穿针走线,她灯下做针线活的样子,很像一幅画,画的名字就叫“慈母手中线”,只见她连续深挖几针,抽出线来,不时地抬起手,将针在自己的额头磨几下,再深挖几针,针线的正反面留下的是不一样的针脚。我上小学那一年,母亲带着我到邻村的裁缝家,做一件上衣。记得那家的缝纫机又老又旧,颜色跟连接缝纫机皮带一样黑。但那穿针引线,脚踩踏板,运转自如地滴滴哒哒的声音,缝纫机机针一上一下地跳动,留下的清晰细密的针脚,是那样的精致。走边、滚边,针线总是疏密有致,针针线线,均匀一致。那时我们怎会想到有一天我们也会用上缝纫机。母亲一辈子也没有用上缝纫机,现在她看到我们家有了缝纫机打心眼里高兴。她坐在缝纫机旁,小心谨慎地摸摸这,又摸摸那,正好邻居家的女婿从南京回来带着照相机,我便请他为母亲照了一张像,不曾想这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照片。她端坐在沙发上,边上是那台油光锃亮的缝纫机,这张照片一直挂在老家老屋的墙上,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对着这张照片注视很久,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到县城工作以后,很少用得上缝纫机,孩子大了,衣服破了根本不需要补,早就以新换旧,缝纫机一直闲置着。搬家几次,家具换了好几回,唯一没换的是缝纫机。当我们举家迁到南京的时候,就连比较值钱的电视机、沙发、高低床,都不带了。说,不值运费钱。但我坚持缝纫机一定得带着。它是唯一从老家带来的旧家什,在省城又搬了一次家,当搬家公司搬运家具的时候,有人问,缝纫机带上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带上。到了新的居住地,各种家具都有它们的合适位置,唯独缝纫机难以安排。放在客厅,太显眼,再说客厅也没地方放。放在书房,好像不伦不类,最后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放在卧室的床头。正好一面是床头柜,一面摆上缝纫机,就当床头柜用。铺上一块花布,这布料跟儿子年龄差不多,还是儿子出生一周年的时候,亲戚出的一块布料。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色彩依旧如新。上面摆上我们夫妻俩的合影,顿时有了家的氛围。环顾四周,所有家具中,最显眼的还是这台缝纫机。唯有这缝纫机和这块布料见证了我们夫妻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我们家的发展变化。虽然那悦耳动听的缝纫机声不再响起,但每每看到这台缝纫机,我就想起我们夫妻共同走过的日子,我们有今天的生活,感谢这社会,感谢这个时代,更要感谢的是妻子,她的辛劳、能干,才让我们家的日子变得鲜亮起来,生活越来越幸福。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孔秋莉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