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十眉:肝气肝火】

肝 气

肝喜条达,郁则气结气逆,引起诸多症状。

(一)气郁本经

典型症状:胁胀,胁痫,胸闷,情志消沉,郁郁不乐嗳气不舒,食欲不振,苔白薄,脉弦。

基本方

柴胡9克 炒枳壳9克郁金10克制香附1 0克生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痰滞:加制半夏9克、陈皮6克。

2.化热:加丹皮l0克、炒山栀9克。

3.血瘀:排丹参12克、桃仁l0克。

方义

基本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枳壳消痞除胀;白芍、甘草缓急柔肝。

(二)气郁伤阴

典型症状:胁肋刺痛,口苦,嗳酸,咽干,舌红或起刺,脉弦数。

基本方

北沙参12克 生地12克麦冬l0克 当归10克川梀子9克杞子10克

加减法

1.口苦;加龙胆草4.5克。

2.嗳酸;加左金丸3克(吞服)。

3.痛剧:加延胡索12克。

方义

基本方系一贯煎。用生地、麦冬、北沙参滋肝润燥;当归、杞子养肝血以柔肝体,佐川梀子理气止痛。

(三)肝气横逆

犯 胃

典型症状:胃脘疼痛,走窜不定,胁胀,嗳气,吐酸,食欲减退。

基本方

川楝子9克 炒元胡12克 黄连3克 吴茱萸1.15克 生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食欲减退:加生熟谷芽(各)l0克。

2.嗳酸较频:加煅瓦楞18克。

方义

基本方用金铃子散,合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方中川楝子疏肝气、泄肝热;元胡行气、活血、止痛;黄连清热泻火;吴茱萸开郁散结。二方为辛开苦泄之反佐法,用于肝气横逆,胃痛吐酸有殊效。芍药甘草汤功专缓急,止痛更捷。

乘 脾

典型症状:脘腹胀坠,腹鸣腹泻,泻后始舒,但反复发作。

基本方

白术12克 陈皮9兜 生白芍12克 防风9克 桂枝6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l.腰胀较甚:加木香9克、大腹皮1 0克。

2.脾阳亦虚:加熟附片6克、炮姜3克。

方义

基本方用痛泻要方合桂枝汤法。方中白术健脾,白芍泻木,陈皮理气和中,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泻肝木而补脾土,调气以止痛。加桂枝温经散寒,甘草和中。

(四)气滞血瘀

典型症状:胸胁疼痛而有定处,形体消瘦,面少华色或晦黯,舌有青紫,脉象带涩。

基本方

当归l0克丹参15克 旋复花12克(包煎) 茜草15克红花6克 桃仁9克 甘草3克炙 鳖甲12克

加减法 .

1.气虚:加炙黄芪12克。

2.痛处有硬块:加三棱1 0克、莪术15克。

方义

基本方用旋复花汤法以降逆下气,行血祛瘀;但肝郁日久,血随气滞,营血痹阻,脉络瘀阻,惟恐药力不逮,故加当归、丹参、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炙鳖甲可以软坚。

参考

l.肝气一证,可以概括现代医学之癔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肿大、肝硬化等。

2.常用方有四逆散(疏肝理气、和营解郁),逍遥散(疏肝解鄙、键脾和营),丹参饮(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逐瘀、消痞、止痛)等。

3.肝气尚可上冲,临床表现为暴喘上气(宜旋

复代赭汤平肝降逆),喉中梗阻之梅核气(宜四七汤平肝降逆),气厥(宜五磨饮子顺气降逆)。

肝火

肝火多出肝郁所化,郁久伤肝,下汲肾水,导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术。其证又有实火、郁火、虚火之分。

(一)实 火

典型症状:头痛头胀、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夜寐难安,或目赤,耳聋,吐血,溲痛。

基本方

生地15克柴胡6克 黄芩9克 炒山栀9克 龙胆草6克 术通6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1.心火亢盛:加淡竹叶6~9克。

2.火旺伤阴:加龟版12克(先煎)、麦冬10克

3.引动肝风:加生石决30克、钩藤l 5克(后入)。

方义

基本方取龙胆泻肝汤法。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泻肝胆胃火,佐生地滋养肝血,以防火盛伤阴;柴胡疏肝气;木通利小便,均使火邪散泄;甘草和中,调药之过于苦寒伤胃。

二)郁 火

典型症状:情志忧郁,胁肋胀痛,口燥咽干,饥不思食,呕恶酸苦,头胀,易怒,烦热,妇女乳房结核,脉多滞结不畅。

基本方

柴胡9克 当归9克 生自芍l 0克 自术10克 茯苓10克 薄荷3克(后入) 甘草3克

加减法

1.热盛:加丹皮9克、炒山栀9克。

2.痰郁:加黛蛤散15克(包煎)、瓜萎12克。

3.瘀滞:加旋复花12克(包煎)、茜草12克、郁金10克。

4.乳核:加小金片4片(1日3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逍遥散,取木郁达之之法。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柴胡疏肝解郁,使用少量薄荷以增疏散条达之力。

参考

1.郁火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溃疡病,肝炎等某一阶段及神经宵能性疾瘸。

2.常用方有化肝煎、丹栀逍遥散等。

(--)虚 火

典型症状:面时烘热,虚烦不寐,嘈杂易饥,头胀头晕,颧红骨蒸,腰痠膝软,耳鸣目糊,脉弦细数。

基本方

生熟地(各)12克 知母12克 黄柏1 0克 龟版12克(先煎) 桑寄生18-30克

加减法

1&8226;心火盛:加黄连3克、黄芩9克。

2&8226;肝阳旺:加生牡蛎30克、自芍10克、菊花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大补阴丸法。方中生熟地补肾阴,养肝血;龟版、桑寄生滋阴潜阳,补肝益肾;知母、黄柏泻火以存阴液。

参考

1&8226;虚火一证,常出现于现代医学之高血压、精神病、结核病、神经官能症等某一阶段。

2&8226;常用方尚有羚羊角散(清肝火、养肝阴、解肝郁),黄连阿胶汤(补肾水、泻心火)等。

肝 风
肝风之来,其标多从火化,其本则由于阴亏血少。阴亏则阳盛,风从阳化;血虚则生热,热则生风。阳亢则肝风上冒巅顶,血虚则旁走四肢,两背又相互为因。
(一)上冒巅顶
典型症状:头晕头痛,目眩耳呜,面时升火,甚则卒然昏仆,半身瘫痪。
基本方
山羊角30克(先煎) 生石决30克(先煎) 天麻10克甘菊花10克 桑叶1 0克 自蒺藜12克
加减法
1.耳鸣:加磁石l 8克(先煎)、石菖蒲1 2克、蝉衣4。5克。
2.目糊:加石解l 0克、杞子l 0克。
3.血阴虚:加生地12克、熟女贞12克。
4.舌苔白腻:去山羊角、菊花、桑叶,加制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山羊角、生石决、天麻、白蒺藜以平肝潜阳,镇惊熄风;菊花、桑叶清泄肝热。
(二)旁走四肢
典型症状:四肢麻木,筋肉惕动,或肢体拘急,脉细弦。
基本方
制首乌12克 当归l0克生白芍l0克桑枝l 5克地龙干10克钩藤15克(后入)
加减法
1.大便干燥:加黑芝麻18克(打)。
2.夜寐不深:加熟枣仁l0克、柏子仁10克。
3.手足颤抖:加全蝎末0.15克(吞)。
方义
基本方用制首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钩藤、地龙干、桑枝熄风通络。
参考
1.肝风多见于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预兆,脑血管硬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常用万有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滋生清阳汤(熄风和阳),养血胜风汤(养血熄风)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