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漫谈——“起点网文男主”王阳明

初识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名守仁,亦称王守仁。”

第一次对王阳明产生兴趣是在初二阅读了《明朝那些事》的时候,在曾经喜欢看各类小说的我眼里,王阳明的生平可谓是起点网文的男主角剧本。当然,这也与作者当年明月的文字倾向有关,他的文章带着个人感情色彩,而非史官一类的客观叙述,很容易带动读者(比如我)的情绪。往后随着我的阅读面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读了《传习录》之后,不禁惭愧于曾经的浅薄,所谓“网文男主”的形容实在粗糙。我不再偏信当年明月一家之言,更倾向于将其文章当作小说看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阳明的魅力于我而言只增不减。

深知

王阳明少有大志,小小年纪心思便与常人不同。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年仅12岁的王阳明,在京城私塾读书时,一本正经的问私塾先生:“何为天下第一等大事”。当先生回答“读书考取功名,然后加官进爵”,小王阳明却严肃地回答:“我以为天下第一等大事是读书做圣贤”。也许正是坚持初心,他才能在历经人生跌宕起伏后,龙场悟道,成为阳明学的创始人、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的先天条件是优越的,无论是家境还是天赋,这都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但是仅仅依靠天资聪慧绝不足够,更重要的是他学习时投入得像个疯子。为了心中的追求,他对着竹子去格物,不吃不喝,以至于病倒。在17岁沉迷于佛教的学习时,竟然能够在成亲当天,溜出府去和道观里的道士一起谈论修行、养生、打坐等等,直到天亮他才想起家中还有位新娘子在等候着。这种沉迷,难以定义褒贬,但确确实实令人感叹。

王阳明的心境,淡然而超脱。

他22岁考进士不中,25岁科考再次名落孙山。若是换做我,内心必定是凄凄惨惨戚戚;王阳明却表现得无动于衷,反而还要安慰家人:“你们对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动心为耻”。也许正是这样超凡脱俗的心态与行为注定了他的不凡,最终在28岁春闱会试第二,殿试赐进士出身。

王阳明的乐观令后生感叹。

官场浮沉数年,终究在35岁时,他因为得罪了太监刘谨,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当时那里是典型的荒蛮之地,而且有瘴气存在,身处其中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可是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治病先治心,也许正是这样他保护了自己免受瘴毒侵害。

王阳明的魅力不仅在于乐观,还在于心怀他人。

还记得我在读书时,最感动的就是他在龙场为陌生人写《瘗旅文》的片段。当时的他已被贬龙场三年,仕途黯淡,生死难料。在某天,有北方的小吏为了赴任路过龙场,一行三人已经奔波千里、千辛万苦,终于还是没熬过去,死在了龙场。王阳明与小仆怀着伤感的心情安葬了他们之后,在坟前祭告中说到:”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自己受瘴气三年不觉得悲戚,面对陌生三人同受苦难却觉得哀恸,也许就是悲天悯人的心怀。

尘归尘,土归土

苦难的日子终究会过去,这也得益于王阳明军事能力的强大。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当时48岁的王阳明接到朝廷命令去福建平定叛乱。偏巧,在路过南昌与吉安之间的丰城时,他得到了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于是立刻招募士兵,出兵讨伐。他用疑兵之计,声称朝廷派了很多兵马应援,让朱宸濠犹豫不定,借此争取了充足的时间,做好了军事准备。可以说,平定宁王之乱时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528年,戊子嘉靖七年,王阳明57岁。这一年的二月,他平定思田之乱,然后兴办学校、抚慰百姓。这一年的七月,他平定八寨、藤峡之乱。这一年的十月,他病重。这一年的十一月,他启程返家。但是,终究,在十一月的二十九日,他在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舟上病逝,身旁有门人周积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临终遗言。1530年,嘉靖九年庚寅,他仍旧57岁。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他回到了故乡:浙江绍兴洪溪,我想,苍天也在为之哭泣。

伏首拜阳明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王阳明的一生,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此后中国几百年,还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几位重要大臣:东乡平八郎、西乡盛隆、伊藤博文等,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弟子;甚至于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以弱势击败了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回家后把功劳归结为“一生伏首拜阳明”。如此可见,阳明心学所能叙述的内容实在很多也很深刻。

王阳明用他的一生践行了知行合一,致良知,从未松懈;少有大志,目标坚定,一生为了自己的目标烧到油尽灯枯,死而无憾。虽然在追求圣贤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陷于“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但这都是他在追寻自己人生终极目标路上看过的风景。他在贵州龙场悟道,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后世影响深远;他因病死于回家途中,弥留之际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了解他的生平,本身已经算是对心学的接触。

最后,借用当年明月的“终章说明”:“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