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京剧】会折腾的艺人易成名
第五次青京大赛时,李胜素以场外佳宾身份与几个爱好者娓娓谈戏,看上去仍然仪态温婉诚笃,一副老实人本相。
愚以为:做人老实是好的,但作艺却老实不得。老子提倡“中孚”,按我的理解就是:老实好,但不可过于老实,须“柔在内而刚得中”。的确,京剧界的很多精神枷锁,都是给老实人预留的。“四块玉”的首席侯玉兰,坐科时就红透氍毹,而且录制了《孔雀东南飞》唱片,轰动一时,成为“标准刘兰芝”,还获得“小御霜馆主”雅号。出科后,她坚持台上老实唱戏,台下一袭蓝布旗袍,远离媒体炒作,在旦行竞媚斗艳的大氛围中,俨如女隐士。结果,舆论对她愈趋冷淡,因之未及成大名,匆匆嫁李少春后退出舞台。
李胜素现在事实上只是于魁智的二牌旦角,这颇令众多识者惋惜。当然,生与旦术业各有专攻,似乎没有可比性,但毕竟都是唱戏的,在大的方面比如天赋、基功、腹笥等,都有得可较量处。以天赋论:于、李堪称双绝,都是一副金嗓子,都唱得极好;但扮相上于稍逊于李,念白上于有时调门儿高过唱腔,李则能达到均衡。至于靶子功,于恐怕更要略逊一筹。他的《野猪林》形象单薄,缺乏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英雄气度,开打时,武行们明显是小心翼翼饲侯着他,看起来令人揪心;而李胜素的《扈家庄》起霸、开打完全游刃有余,而且英气逼人;《走西口》里只露了几手武戏活儿,浅尝辄止,难尽其才。至于腹笥方面,我不知二位谁个更富,不敢妄言,但估计各擅胜场吧?
有句粗而不俗的谚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放在演艺圈内,似可修改为:“会折腾的艺人易成名”。当年的言慧珠、童芷苓都是敢折腾、会折腾的,她们的结局印证了另一句俗语:不挨骂、长不大。她们是在嘲骂声中成为大艺术家的,笑骂由人、我行我素。童芷苓直到晚年还斗胆改良梅大师的《宇宙锋》,显示出旺盛的创造欲望,而且被证明取得了超越性的成功。这一切都是李胜素所欠缺的,她似乎安于“二十亩地一头牛”式的现状,甘心情愿做个配角,这固然天性使然,但剧院对她的任之由之、不予激励栽培恐也不无关系。事实上由于体制的原因,李胜素恐也难以如当年的言、童那样,自由地操控自己的艺术生命。我甚至估计:李胜素以目前的状态,在当今的京剧体制下,即使给她充分的自由,她也不会运用了。这犹如久久圈养的猛虎,撒出围栏后连一只羊都抓不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