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出洋的“是非”

郭嵩焘是大清帝国首任出使西洋的钦差大臣,也是首任驻英、驻法公使,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外交家中堪称具有世界眼光。

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了马嘉理,并把侵略军赶出云南。英国借此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要求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到英国去“道歉”,并开馆设使长驻英国。

选派使臣出洋,不仅要懂洋务,而且更要愿意出洋,这在当时困难至极。满腹经纶的大臣们去向洋人“道歉”,本身就是一件屈辱使命,“道歉”后还要长住下来“做人质”,众人更唯恐避之不及。清廷为此反复遴选、大费周章,后来李鸿章推荐了郭嵩焘,说他“系正途之士,通外情,知洋务”,慈禧立即予以采纳。

郭嵩焘是饱学之士,太平军兴起时,他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軍,人称“湘军财神”。击败太平军后,又致力洋务,对西方的器物制度有一定了解。后来他一直倾心西学,注意搜求研究,逐渐形成了关于洋务的卓越见解,成为洋务派要员。当时主持总理衙门的重要人物恭亲王奕和文祥,都佩服郭嵩焘“洋务精透”。

清政府将派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消息传开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认为华夏民族是最先进的民族,中华文明以其灿烂辉煌辐射四方。现在遣使出洋,在士大夫们的眼里,仍无异于屈辱求和,示弱于蛮邦,“天朝上国”的颜面何存?一时间朝野上下,捶胸顿足,无不认为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在强大压力下,郭嵩焘身心俱疲,意绪全无,他三次上奏朝廷,全力告病,求免出洋,但都未获准。无奈之下,郭嵩焘踏上了出洋的坎坷历程。

当时清朝有个规定,要出使各国的大臣都写日记。日记要将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详细记载,随时咨报。郭嵩焘将他的出使日记,抄寄一份,给了总理衙门。这份日记,两万来字,总理衙门以《使西纪程》为名刊印出来。书一问世,就引爆了舆论,让人大跌了一把眼镜。时任翰林院编修的何金寿,直接弹劾郭嵩焘,说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何的同事、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则干脆建议朝廷撤换使臣。官员李慈铭在日记里更是抨击郭嵩焘:“诚不知是何肺肝,居心何在!”在朝野上下猛烈攻击下,《使西纪程》最终被毁板。

郭嵩焘在任英法公使期间遭遇更多的“非议”,副使刘锡鸿更是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洋洋数千言的告状信,全面列举了郭嵩焘在使馆的“十大罪状”。今天看来,这些“罪状”不但子虚乌有,而且显得十分可笑。比如“崇效洋人,用伞不用扇,穿洋服”,“令小妾学英语,败坏中国闺教”,“效洋人尚右”等,列举郭之“用夷变夏”的种种“罪行”。

郭嵩焘深陷“非议”之中,虽经李鸿章出手相助,但清政府还是决定将郭嵩焘撤回。1879年5月落寞的郭嵩焘乘船抵达故乡长沙。当时湖南正发生守旧排外风潮,郭嵩焘的突然归来犹如火上浇油,大骂郭嵩焘“汉奸卖国贼”“勾通洋人”的标语揭帖贴满大街小巷。众多百姓在岸边对郭侮辱唾骂,阻止其船上岸。作为二品的当朝大员,他的船抵达故乡,当地七品的知县竟也不来拜见。读史至此,郭嵩焘的出洋际遇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

  • 北洋大臣的权力有多大?为什么由直隶总督兼任?

    保定直隶总督府 晚清疆臣中,位高权重者,首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正是在这一职位上办理外交.洋务.军事等事宜,深刻改变了晚清历史走向. 直隶总督自雍正元年(1723年)成定制以来,与 ...

  • 王陆 / 私祭郭嵩焘

    郭嵩焘先生是清代人,身经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卒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7月18日,现130周年祭日已过.看上上下下,没有什么纪念活动给他,我便私下起笔,落几行字,算是私祭.既然是私祭,则情感 ...

  • 总理衙门管的宽(国家命运·总理衙门·连载18)

    总理衙门设立之后,随着其职能的拓展.管辖范围的扩大,日益在外交.洋务.通商等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日益成为朝野中外人士眼中的明星衙门,其主要成员则成为明星大臣.很多洋人直接把总理衙门称为清政府的 ...

  • 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大使差点被开棺戮尸

    郭嵩焘: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被称为"大清中兴四大名臣",现在以四人为主题的电视剧有不少,但无论在哪部电视剧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身影出现,他的名字叫 ...

  • 北京记忆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康熙二十七年(1688),<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俄国派遣贸易事务官每三年来京一次,居住在俄罗斯使馆从事商贸活动.当时清政府视俄使犹如外藩之朝贡使,凡与之交涉事宜,均由理藩院(管理属国事务 ...

  • 清朝历史人物——郭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 ...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

    历史上总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的,第一个取经的,第一个航海的,第一个上天的等等,凡是能成为第一个的,要么有勇气,要么有智慧,但,凡第一个,结局好的却并不多. 郭嵩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 ...

  • 郭嵩焘与船政学子(上)

    郭嵩焘 1 清光绪二年(1876)十月十七日,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开始了他的赴欧之旅.烟雨蒙蒙中邮轮从上海启航,经历了漫长的海上行程,终于在十二月八日抵达英国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一行人改乘火车 ...

  • 郭嵩焘与船政学子(下)

    3 伦敦的查令十字街是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书街,"那是热闹的地方,顶容易找.路不宽,也不长,只这么弯弯的一段儿:两旁不短的是书,玻璃窗里齐整整排着的,门口摊儿上乱哄哄摆着的,都有." ...

  • 【汉子联评之十七】变雅声中滩声永——郭嵩焘题汨罗屈子祠联赏读

    [汉子联评之十七] 变雅声中滩声永--郭嵩焘题汨罗屈子祠联赏读 文\张兴贵 联例: 题汨罗屈子祠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惟有滩声似旧时. --清·郭嵩焘 郭嵩焘 ...

  • 1879年,郭嵩焘、曾纪泽在英国兰心剧院

    作者:孙柏 晚清使臣欧洲观剧的日记材料可称蔚为大观,有关莎士比亚戏剧也颇有一些引人注目的记载,其中最值得发覆并深入讨论的个案,就是郭嵩焘.曾纪泽于1879年在伦敦的兰心剧院观看亨利·欧文演出的< ...

  • 《中国名人对联集》郭嵩焘联集

    <中国名人对联集>郭嵩焘联集 郭嵩涛(1818-1891),清末外交官.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 ...

  •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郭嵩焘,善于传统行草,水准甚佳

    郭嵩焘(1818-1891),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字归纳晚清外交: 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郭嵩焘生于1818年4月11日,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二十多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