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除了吃中药,还有很多外治法

腹痛起为毒邪侵,

久病瘀虚共为邻。

解毒为使通为将,

益气是为药中君。

目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药治疗思路以多途径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药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案,是一种既以口服中药作为整体调摄,又以局部外用中药直达病所,使机体正气盛,邪气除,恢复生理稳态的治疗观念。治疗PID后遗症,即以中医辨证治疗为核心,在单独口服中药制剂或采用单一外治方法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灌肠、离子导入、纳药诸法等综合治疗方案,多途径给药,内外合治。

通过多手段、多途径药物干预,期望达到缓解盆腔疼痛,改盆腔炎性粘连状况,消散盆腔炎性包块,尽量降低不孕症、异位妊娠等PID 后遗症发生率的治疗目的。

PID后遗症期,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或疏肝理气、祛瘀止痛,或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或益气补肾、祛瘀通络为常用治法。常用药:康复消炎栓、野菊花栓等。

金哲教授通过准确的辨证、多层次的治疗,使患者消除病痛,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取得满意的疗效。

1. 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金哲教授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湿毒、湿热、寒湿之邪内侵所致,急性期若不及时或彻底治愈,或因正气本虚,不能驱邪外出,导致邪气留恋,与冲任胞脉气血搏结而成瘀。金哲妇科临证思辨通则痛,发为本病;冲任气血瘀结不通,日久形成癥瘕。因病程日久,冲任受损,重伤正气,邪气留恋入络,故病情缠绵难愈。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金哲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虚”“瘀”为基本特征,正气虚弱尤以脾肾两虚为主,故常见到患者乏力、精神疲惫、腰酸、尿频、畏寒、劳累、受寒或饮食不节后常使病情反复,多可伴见面色无华、舌质淡暗、脉沉细等气虚之证;“瘀”既是邪气停滞的病理产物,也为疼痛发生、癥瘕形成的主要原因。瘀阻于内,影响气机运行,加之病程日久,患者多焦虑抑郁,故临床本病常兼有肝郁之证,表现为烦躁、抑郁、腹胀痛。因此,本病病机以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为多见,可兼有肝郁、湿热、寒湿,多为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之证。

2. 治疗经验

(1)强调扶助正气:治疗本病的中成药多以清热利湿为法,不能顾护正气,因而疗效欠佳。金哲教授根据《黄帝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大法,通过健脾补肾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达到驱邪外出、活血祛瘀止痛的目的。金哲教授常用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配合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阿胶珠、龙眼肉养血活血。

金哲教授还喜用红景天、绞股蓝,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景天不但具有扶正固本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其免疫作用强于人参,防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强度是已知补益中草药中罕见的。绞股蓝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这两味药既可补虚扶正,又兼有活血通络之功,一物多功。

肾虚者多见腰骶酸痛、畏寒尿频,补益肾气,金哲教授多用川断、桑寄生、杜仲、蛇床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取其既能温肾壮腰,又兼具“活”性,能调血脉、通经络、祛瘀止痛。扶正祛邪,一方面,通过补充由于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机体正气的损耗,改善虚弱证候;另一方面,可使正气旺盛,抗邪力强,病邪难以侵入,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常用药物为桑寄生、杜仲、白术、茯苓、赤芍、丹参、鸡血藤、冬瓜皮、金银花、地丁、黄芪等。

(2)祛瘀通络为基本大法:金哲教授强调“血瘀络阻”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经实验研究证实,盆腔的血瘀微环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因此,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消癥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常选用当归、鸡血藤、三七、赤芍、三棱活血祛瘀,桑枝、丝瓜络、伸筋草,红藤,忍冬藤、路路通化瘀通络。当归、鸡血藤、三七、赤芍养血活血而不伤正,可以长期使用,《玉楸药解》中提到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血瘀重者合并癥瘕者可酌加三棱,取其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寒湿阻络者,金哲教授喜用桑枝、伸筋草祛风湿、通经络,并加入桂枝温经通络;湿热偏重者则选用丝瓜络、红藤、忍冬藤,这几味药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效。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于久病顽症,金哲教授采用水蛭逐瘀通络。水蛭为吮血之品,能逐瘀破结,其苦能泄结,咸可软坚散结,破血逐瘀之力较猛。《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唯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

水蛭抗凝作用强于肝素数倍,能加速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网数和循环能力,改善慢性盆腔痛患者“血瘀”的病理状态而达到止痛目的。

(3)佐以理气、清热、祛湿、温经之法:金哲教授以扶正、祛瘀通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同时根据邪气的不同而佐以清热、温经、理气、祛湿之法。清热祛湿中药有土茯苓、金银花、连翘,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具有散结的作用,对于合并盆腔炎性包块最为适宜。理气常用延胡索、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如合并有包块形成则多加入牡蛎、连翘、夏枯草、浙贝母等软坚散结之品。阳虚明显,下腹冷痛者,常以桂枝、乌药、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

(4)多途径给药促进炎症吸收:金哲教授在治疗慢性盆腔痛时,除口服中药以外,还采取多途径给药以促进炎症吸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除口服中药外,配合外治法。PID 后遗症的外治诸法,操作简便、疗程短、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其包括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足浴等。

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经肠道在盆腔吸收,药达病所。中药保留灌肠为局部用药,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药液通过肠黏膜直接弥散进入盆腔组织,能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达到消炎镇痛、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目的。常用药: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败酱草、三棱、莪术、丹皮、生黄芪、生甘草等。灌肠治疗方法是将中药浓煎至100mL,温度为38~40℃。治疗时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以上为宜,插管深度在10~20cm,灌肠速度应以100mL 药液在20分钟内滴完为宜,灌肠液在肠道存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每日1次。经期停用

中药外敷法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包块吸收、防止粘连的治疗作用。常用药:败酱草、红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等。方法:将中药装入布袋,加水浸泡40~60分钟,后蒸40分钟,温热熨敷小腹部位,每次40分钟,每日1 次。外敷时可配合红外照射保持药物温度,协同促进药物吸收。经期停用。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中药离子导入使中药的药物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透入皮肤到达病变部位,达到抗炎、止痛、活血通络的治疗作用。常用药有红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等。治疗方法为中药加水适量,水煎浓缩至60~100mL,煎取药汁后用离子导入仪经皮给药治疗。每日1 次,每日治疗30分钟,经期停用。

金哲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痛的病机特点为“虚”“瘀”,治疗重视扶正固本增强机体抵抗力,祛瘀通络以改善盆腔瘀血状态,佐以利湿、清热、理气、温经等方法,多途径给药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印证了《黄帝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为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提供了治疗思路及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