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勃之《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
加:施及。指风吹拂到山林之中。
山楹:山中的屋舍。
解读:
风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遍现象。有和风习习、有寒风凛洌、有疾风骤雨……但就这首诗来说,诗人用了“肃肃”写出了风的神韵,也写出了秋的微寒。肃肃秋风送走夏日的炎热,一派清凉景象随之而来。古木森森的山林、小溪潺潺的涧谷都因秋风的到来而显得愈加清幽。
风是动的,驱散着袅袅炊烟寻访到山谷里的人家,又舒卷着蒸雾溜逃出山间的屋舍。风又是无形的,诗人能巧妙地将其附眘在山舍炊火的青烟和蒸腾的雾气,既让风可见、可感,富于人性,又让山谷里有了烟火之气。
风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但其一动一息之间却充满了情意。风不分贵贱,普济天下,不舍昼夜,慷慨惠施。早在王勃之前梁朝的玉台卿《咏风诗》就有“去来非有情”之句,但与王勃“动息如有情”相比,境界还是略输一筹。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夕阳西下,山林恢复了安宁,风总会在此时悄悄到来。是有什么心事要对诗人诉说》还是要炫耀自己的歌声舞姿吗?似乎是,似乎又不是,姑且认为是吧!如此善解人意的风、如此优雅可人的风,怎能不让人为之神往、为之倾倒?
咏风之作自古以来作此类诗的不乏其人,从宋玉的“庶人安得而共之”的王者霸气到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英雄豪情,从梁元帝“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的温婉到唐太宗“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的苍劲强势,风的止无常态、行无定所的天性成了文人竹的万种风情。
王勃咏风,看似写景,实则着眼于“有情”。通篇未用一典,以自然之笔状自然之景而抒自然之情,让人如立秋风,倍觉清爽。
王勃(650?—676?),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早在高宗时期对策高第,拜朝散郞。公元673年,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公元675年,赴交趾探父,次年流海堕水,惊悸而卒。新旧《唐书》皆有本传。王勃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