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著名的经方,原用于心下按之满痛的宿食症,
后世用于胰腺炎、胆石症等效如桴鼓;
但此方用于呼吸道疾病,也是效果出奇。
支气管炎痰多粘稠,可用大柴胡汤合厚朴汤;
支气管哮喘胸满唇暗,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肺炎发热或支气管扩张,见痰黄粘稠,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如出血,则大柴胡汤加黄连,都是我临床常用的合方,无不立竿见影。
大柴胡汤,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增加了白芍、枳实和大黄,去掉了扶正的人参和甘草。
大柴胡汤由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用量仅供参考。
歌诀:
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
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
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方中:
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
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加减: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
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大柴胡汤的应用病例及解析
(1)惊狂案
李某,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9克,
桃仁12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
山栀12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菖蒲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黏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入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按:气血痰瘀同治。)
(2)鼻衄案
赵某,女,13岁。患鼻衄不止,伴见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口苦善呕。舌苔黄,脉弦滑。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宜泻肝胃之火。
柴胡9克,黄芩6克,白芍12克,枳实6克,大黄6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牡蛎12克。
服药一剂,大便畅通而衄止。
(注意看:舌脉均实。)
(3)胁痛案
李某,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
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傍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大黄9克,枳实9克,白芍9克,郁金9克,陈皮12克,牡蛎12克。
药煎成后,一剂分温三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三服尽则疼痛止。
(体格健壮也是大柴胡汤证的指征。)
(4)胃脘痛案
贾某,男,68岁。患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胃脘疼痛,呕吐酸水,夹杂咖啡色物。大便已四日未解,心烦口苦,不进饮食。医院决定做手术,但病人之子恐年迈多险而拒之,转请中医治疗。脉弦滑而大,舌苔黄厚而腻。
此肝火郁于胃中,火邪伤及阴络所致。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大黄6克,枳实9克,白芍9克,大枣4枚。
只服一剂,大便泻下黑色与黏白之物,胃痛骤减,呕吐亦止。然后用益胃阴之法调理数剂而安。
(5)心下坚满案
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气机不利),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郁火舌象)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大黄6克,大枣7枚。
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刘老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泻火之第一方!)
(6)肠痈案
李某,女,36岁。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侧少腹疼痛,伴见低热不退,胸胁苦满,月经衍期未至,带下极多。舌质绛,苔黄白夹杂,脉沉滑。证属肝胆气郁,湿毒与血相结。
柴胡15克,黄芩6克,大黄9克,枳实9克,赤芍15克,
茯苓30克,桂枝6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冬瓜仁30克,苡米30克,
苦参6克。
(大柴胡+桂苓丸+苇茎汤--化裁。气血郁结不利,结合阑尾炎发作,为湿热与血相结,合以桂苓丸、苇茎汤。)
服药二剂后,少腹疼止,热退,月经来潮,再稍加调理而愈。
【解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泻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泻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既能和胃止呕,又能以其辛散上行之性牵制大黄峻猛速下之力,所以具有载药上行以和胃气的作用。
(7)高热案
王某,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
柴胡9克,黄芩9克,大黄9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
草果3克,槟榔3克,
丹皮9克。
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疟疾病,苔黄腻,加草果、槟榔。)
(8)自汗案
潘某,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9克,枳实9克,大黄9克,白芍9克,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生石膏24克,丹皮、白芍各12克,知母、栀子各9克,炙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
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
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
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
唯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
从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结语: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他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