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人缘好,生活质量高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北京协和医院 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康 琳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病,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十分重要。然而退休后,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会让一些老人心理开始转向消极。近日,深圳大学发表在《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更是证实了人际关系在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能否维持良好的家庭、朋友、邻居关系,决定了晚年幸福。

不仅要“雪中送炭”,还需“锦上添花”

在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呈现出圈子分布特征,核心是家庭生活圈子,其次是密友圈子,再次是邻居圈子。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情绪健康的影响,深圳大学的科研人员选择了2084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受访者进行分析研究。受访者被要求对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的信任度进行评分,1分代表完全不可信,2分为相对不可信,3分是介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4分为相对可信,5分则是完全可信,得分越高说明信任级别越高、关系越密切。随后,科研人员通过询问受访者“总的来说,您认为自己过着幸福的生活吗?”来评估其主观幸福感,并以此来衡量老年人的情绪健康情况。1分代表非常不开心,2分为不开心,3分为达到平均水平,4分为幸福,5分则是非常幸福。

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受访者的平均情绪健康水平较高,为4.22分;平均主观幸福感为3.77分。在3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中,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度最高(4.82分),其次是对朋友的信任度(4.35分),对邻居的信任度最低(3.95分)。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的信任程度,与情绪健康、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心理健康决定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介绍,人的心理健康可分为认知健康、社会健康、情绪健康,有时情绪健康和社会健康也统称为社会情绪健康。其中,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指正向情绪占主导、情绪稳定性好。李娟表示,家庭生活圈子是晚年幸福的基石,对老年人健康来说就好比“雪中送炭”;朋友和邻居圈子是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支柱,对老年人健康来说就好比“锦上添花”。3个圈子关系都融洽,老年人才能身心都受益。

好关系解决老年困扰

人是社会性动物,家人、朋友和邻居通常是老年人感情的寄托,是爱和归属感的核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面临以下几大困扰,而维护好人际关系则是摆脱困扰、保持高质量生活水平、幸福长寿的秘诀。

社会支持减少。李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社交范围减少、独居等原因,老年人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减少,尤其是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来自家庭、邻居和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减少,不少老人更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子女几次。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发现,因社会支持锐减而引发身心不适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门诊中约1/5~1/4的老年患者主要症状是不明原因的不舒服、胸闷、乏力等,约1/3老年患者伴随上述症状。进一步检查显示,这些老年人并没有器质性疾病,经仔细询问会发现他们大多有情绪问题,有的老年人甚至已经严重焦虑、抑郁,原因多与家庭矛盾、邻里不和等有关。例如,有些老年人从老家到北京帮忙带孙子,一时间不能适应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除了家人,没有朋友和邻居帮忙排解,不良情绪只能憋在心里,最后引发了身体不适。一旦老年人暂时脱离现在的生活环境,回老家住段时间喘息一下,可能很快就恢复健康。

心理韧性减弱,抗压能力下降,心理脆弱性增加。李娟提醒,由于社会支持有限,家庭、朋友、邻里这3种关系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相比之下,年轻人可以随时扩大社会支持系统,反而影响不是很大。据中国科学院一项涉及数十万人的调查显示,30%~40%的老年人有抑郁情绪,5%~6%的老年人已经发展到抑郁症的严重地步,在所有人群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这和老年人心理韧性减弱、抗压能力下降、心理脆弱性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康琳经常接触严重抑郁的老年患者,究其病因,大多是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儿造成的矛盾纠结。老年人内心敏感,若是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坏情绪有了排解的出口,就没那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照护需求增多。随着年龄增长和慢性病增多,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也会增多。能否及时获得急救以及照护质量,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康琳表示,家人的陪伴和照料有利于早期发现老年人的疾病、延缓他们的衰老速度。只要家人稍微细心一点,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就可能好一点。“临床上常常能看到,那些比较关心老年人的子女,会每年按时带着父母体检,及时观察到他们功能下降问题,如牙齿不好、吃饭不香等,避免了老年人出现肌少症等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康琳举例说,及早发现老年人听视力下降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可以降低老年人痴呆的风险。202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或没有社会支持的人相比,对自己人际关系比较满意的老年人痴呆风险降低了23%,对人际关系非常满意并且感到社会支持的老年人痴呆风险降低了55%。

此外,稳固的友谊、和谐的邻里关系能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提升积极情绪,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增进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理解差异,多交朋友

专家们都表示,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年人不妨参考以下几点建议,做个受欢迎的“老来宝”。

换位思考。不论是与年轻人相处,还是与老伴、朋友、邻居等同龄人沟通,都要考虑双方在生活经历、习惯、价值观上的差异,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尤其遇到矛盾时,多换位思考,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保持独立。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该管的事情不要大包大揽。老年人应多把精力放到自身健康上,做到情绪收放自如。若孩子已长大成人,很多事要“放权”,尤其是抚育孙辈方面,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教育培养,要多听年轻人的决断,可以做“咨询顾问”,但不能做“家庭总裁”。精力比较充沛的老年人可以主动帮老伴分担家务,有利于延缓身体衰老、维护婚姻关系、促进晚年幸福。

开放心态。多关注、学习新鲜事物,例如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线上沟通巩固与远方老友的关系;走出家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结成互帮互助的爱好团体;逢年过节到邻居家串串门,提升邻里关系。

当然,年轻人在与老年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心怀敬爱、保持耐心。有时老年人听不太清或者看不太清,不要不耐烦,遇到固执的老年人,不能和他们硬碰硬,迂回策略可能更有效。

来源:生命时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