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话组合配制
雨不大,但次数多,这是今年小麦杂交季节天气特点。雨,在昨天下了一个上午,虽然量不大,但下地还是不行。“不行”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怕将育种地踩的乱七八糟,闹得人不舒服的同时,地也不舒服了。
这雨,本来我以为是过去了,结果昨天夜里又下了好大一阵儿子,我估摸,今天上午下地可能又泡汤了。于是,我顺便看了一下近几天曲周这里的天气预报,它们说,25号有雨,26号有雨,27号还有雨!好家伙,这就与今年早些时候它们说过的“春天北方雨水多”对上了。这就是不让我们好好的、踏踏实实的组合呀!
还好,原本今年我们也没有太大量的组合要配,甚至在这之前,我连今年的组合计划表都没弄,就等着“临阵发挥”了。
小麦育种人在这个时期的事儿就是组合配制啊!况且在小麦育种中,组合配制还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呢!除非像早前我说的那样,这个年龄了,还哭着喊着配组合,最终都闹不清是给谁配的,更关键的是我们还没闹清楚,是否还有人欣赏我们这“一出”!
1)组合配制该有具体目标或对象了
其实,天气或其它因素不配合往往都不是坏事,我们可以就此在被动的情况下继续调整我们组合的量和质,坐在家里想一想每个预配组合的目的,想一想这些组合在几年后育成的品种该是啥样?更或是,这些品种最终是给谁的?是某个种子公司、还是某一个地区的农民、或是某一个面粉企业?等等。这其中,任何“一家”要或用我们的品种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是要清楚,我们这些品种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有没有让公司、农民或面粉企业、食品厂“心动”的地方?
当我们找到了这一系列“依据”时,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些“目标”组合中是否揉入的与之相关的“目标”性状,这些“目标”性状是否具有足够的“拉动力”?这一类的不同“目标”组合,是否需要有一套组合来完成,也就是是否需要有个备份等。
2)“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的嫌疑
从去年到今年春季,在种业和育种界,我们听到较多的、带有较为敏感性的、听后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的词就是“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这家伙,怪吓人的,什么“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不好审定吧,什么即使是审定后或推广过程中还要像那些“近似品种”的“本品种”或被“模仿品种”交费用吧!总之,如果我们听了这些或相信了这些,那我们的组合就没法配了,因为要躲避“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我们就没有好的、容易出品种的亲本可用了!特别是那些含有“大片段”或“基因撮”、容易在后代育成品种的亲本,譬如济麦22和周麦16类。如果不用这样的亲本,我们就得另辟蹊径,甚至为了让我们未来品种没有“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的嫌疑,我们还得回到与节节麦、燕麦草做杂交的过去……如果真的是那样,那我们中国人的饭碗想要端在自己的手里才难了呢!
我们知道,育种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在现有品种上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让品种不断更新的过程。远的甭说,就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含有1B/1R背景的洛夫林、山前、高加索等品种资源后,它让中国小麦育种有了一个飞跃,就包括我们现在用的、好用的品种材料还大都含有它们的背景,导致我们现在很多品种很难不与他们“近似”。而当时如果我们绕开了它们不用,可能我们今天还没有足量的馒头可吃呢!如果说交钱,鲁麦14得给人家洋人交钱,济麦22得给鲁麦14交钱,我们都给济麦22交钱,周麦类的交钱也是同理!
3)如何没有“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的嫌疑
育种就是要有一定的模仿性,因为不是所有的类型都产量高、都适应性好。当有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好的类型被我们发现后,我们就会接受种植类型,甚至是喜欢这种类型!因为“接受”和“喜欢”,更因为这种类型就是高产类型,所有我们要模仿、从模仿到创新、再到新品种育成!
所以,我认为,好用的品种(亲本)类型该用还得用,因为您不用您就出不来新品种。现在,很多搞远缘杂交的,为了能够让这些“远缘”出品种,最终也还得回来用这些“好用”亲本吗?不用也可以,只是您的“远缘”也白“远缘”了。
要用!还要解决怎么用和用后所出品种是否在人家大的背景下有自己明显特点的问题,如果就是一味的“近似品种”或“模仿品种”那就没有意思了,就不是一个新品种,就不能够获得审定或该向“人家”交“大钱”!譬如,中麦578也是济麦22类大背景的后代,可人家早了、人家面筋品质优良了,这就是很厉害的、在济麦22大背景下的“创新”!我们的龙堂一号、二号也是济麦22大背景下的品种,但有人将我们龙堂二号说成是“创新”;龙堂一号就更不用说了,您很难在其身上找到济麦22的影子……这都在说明什么?说明,新品种自身的特点很重要,经济特点要明显!如果真的要“交钱”,这样的品种交钱也值得!
4)一个劲儿下雨,是在刺激我们要想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下雨了,小麦抽穗开花期连续的下雨了,从理论或规律上说,因为下雨,小麦倒伏和小麦赤霉病就该高发了,这对我们应该是个刺激,刺激我们要注重抗病、抗倒资源的利用了。这就如同我们刚刚搬来曲周的第一年一样,在小麦杂交还没有结束时,一场风雨过后,育种田的小麦倒伏了。同样是倒伏,此时倒伏更加逼迫我们注重抗倒材料的利用和选择……就是那时的刺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受益。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懂或注意的不够,是太多的顾此失彼导致我们悠哉乐哉的跑偏了,而必要的刺激会将我们没跑太远的“偏”拉回一些,由此也让我们在大的理论框架下,更加的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