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各地

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歹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赵: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②赵方:后来成为南宋名臣,学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B.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C.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D.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20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 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 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B. 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 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闽王殿上称王。

D. 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②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14. 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留守叶衡向来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

14. (1)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2)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患。(3)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

广东省信宜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第进士。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自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辅上疏曰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夫君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视民如子,悯然惟恐其或伤。况今革冗员,斥滥奉,去浮屠,诛胥吏,蚩愚之民,岂能一一引咎安分?万一当乘舆不戒之初,一夫不逞,包藏祸心,发蜂虿之毒,奋兽穷之计,虽神灵垂护,然亦损威伤重矣。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黼怒,令吏从辅受辞。辅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于家。黼奏不重责辅,无以息浮言,遂编管郴州。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处郴六年,黼当国不得移,辅亦怡然不介意。康王即位,辅仍旧职。未几卒,诏厚恤其家。

(节选自《宋史·曹辅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

B. 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

C. 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

D. 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

B. 微行,专指帝王和诸侯为了避人耳目,隐匿自己身份,改换常服,便装出行或私访。

C. 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D. 编管,宋代官吏获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由地方官吏管束,谓之“编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辅忠君忧国,勇于担当。当时国君疏于国政,耽于游乐,而朝臣们一味迎合,不予劝阻,他对此直言不讳,上书切谏。

B. 曹辅刚直耿介,不畏权贵。在都堂受到审讯时,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既质问权贵们未履职责,又表明自己的忠心。

C. 曹辅认识清醒,思虑周详。他官位不大,在上疏之后,料到必将因此获罪,于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后便闭门不出。

D. 曹辅不计得失,看淡荣辱。明知上疏于他个人很是不利,依然义无反顾;尽管遭多年贬谪,但依然内心安然不放在心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

(2)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

14. 曹辅上疏劝谏皇帝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我没有料想到陛下您承担着朝廷和国家托付的重任,却忽视安全忽视危险,竟然到如此地步。

(2)这件事即使大街小巷的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您掌管国政,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还要那宰相干什么!

14. ①皇帝身负国家重托,更当重视自身安全;②国家处于改革之际,百姓或许有祸害之心;③臣子不加劝谏,易让国君失掉警戒之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陛下厌居法宫时”为时间状语,“时”翻译为时候,一般放在句末,故从其后断开,排除B、D;“出入街市之中”为承前省略,主语为前文的“陛下”,“出”“入”意思相反,均为谓语动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原文翻译为:陛下厌倦在正宫居住,不时乘坐小车,出入街市之中、郊野之外,尽情享受游玩的快乐,然后才回朝。路人的传言一开始还尚有顾忌,现在则都说皇帝从某地到某地,某时回来,又说可以辨别车上的装饰加以避让。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微行,专指帝王和诸侯为了避人耳目……”错误。应为“帝王或官吏等显贵者”。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可理解分析能力。

C项,“……他官位不大,在上疏之后,料到必将因此获罪,于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后便闭门不出”错误。由“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可知,曹辅料到获罪并托付家事是上疏之前的事。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意,料到;当,担当;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托。

(2)兹,这;虽,即使;独,难道;曾,竟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可知,皇帝身负国家重托,更当重视自身安全;②由“况今革冗员,斥滥奉……一夫不逞,包藏祸心,发蜂虿之毒,奋兽穷之计,虽神灵垂护,然亦损威伤重矣”可知,国家处于改革之际,百姓或许有祸害之心;③由“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可知,臣子不加劝谏,易让国君失掉警戒之心。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译文:

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考中进士。政和二年,凭着通仕郎的身份考取词学兼茂科,历任秘书省正字。自政和始,皇帝经常微服出行,乘着小轿子,几个内臣引导或跟从。朝廷还设置了行幸局,局中把皇帝出行的日子说成宫中设宴。如果第二天皇帝没有返回,就传达皇帝旨意说他身体不适,不临朝听政。一开始,民间还不知情况。等到蔡京谢表中说到“轻车小辇,七赐临幸”,从此朝廷的官报传播四方,而大臣官僚一味迎合顺从,没有谁敢劝谏。曹辅上疏说:“陛下厌倦在正宫居住,不时乘坐小车,出入街市之中、郊野之外,尽情享受游玩的快乐,然后才回朝。路人的传言一开始还尚有顾忌,现在则都说皇帝从某地到某地,某时回来,又说可以辨别车上的装饰加以避让。我没有料想到陛下您承担着朝廷和国家托付的重任,却忽视安全忽视危险,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国君和百姓的关系,以人心相合为根本,如果人心相合,君民就会成为亲信,如果人心背离,君民就会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相距遥远,背叛和顺服的界限在片刻间就可改变,十分可怕。过去仁祖像对待孩子一样看待百姓,但还担忧百姓或许会伤害他。何况现在国家革除多余的人员,摒除过度的费用,铲除浮屠,惩罚小吏,无知愚昧的百姓,哪里能够一一把过失归于自己而安分守己呢?万一在外出戒备不周的时候,有人不满意,藏着祸害之心,作出狠毒凶残的举动,在绝望的境遇中竭力抵抗,即使有神灵护佑你,但也会损害威严,伤害严重。又何况还有臣子不忍谏言,您难道能够不以此为戒吗?”皇上得到奏疏,拿出来给大臣们看,让曹辅到都堂受审。太宰余深说:“你是小官,怎么敢谈论这等大事?”曹辅回答说:“大官不劝谏,所以小官劝谏。官位有大有小,爱君之心却是一样的。”少宰王黼假装看着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说:“有这事吗?”大家都回答不知道。曹辅说:“这件事即使大街小巷的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您掌管国政,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还要那宰相干什么!”王黼发怒,让官吏带曹辅录口供。曹辅拿起笔写道:“我诚挚的心,完全没有什么贪求的,只是忠爱国君罢了。”曹辅回去后,在家里等着被治罪。王黼上奏说,如果不严厉责罚曹辅,就没有办法平息那些没有根据的话,于是把曹辅谪放郴州。曹辅在上疏之前,就知道一定会获罪,召来儿子曹绅,把家事托付给他,才闭门草拟疏奏。傍晚有恶鸟在屋顶鸣叫,声音就像纺轮声,曹辅心里知道这是不祥的征兆,但也不顾及。在郴州待了六年,王黼掌握国政没有改变,曹辅内心安然不放在心上。康王即位,曹辅恢复旧职。不久去世。皇帝下令优厚地周济他家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共20分)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有名于时。金末,潞州乱,宋将彭义斌守太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殁,子贞率众归东平行台严实,实素闻其名,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先是,实每令人请事于朝,托近侍奏决,不经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违言。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太宗四年,实戍黄陵,金人悉力来攻。与战不利,敌劳颇张,曹、濮以南皆震。有自敌中逃归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汹惧。子贞请于实,斩扬言者首以令诸城,境内乃安。汴梁既下,饥民北徙,饿殍盈道,子贞多方赈救,全活者万余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州,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帝颇悔用子贞晚。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子贞私居,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卒年八十一。

选自《元史·宋子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

B.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

C.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

D.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不能用于女子。

B.礼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C.提举,有提拔、荐举等含义,又可为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文中为官名。

D.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不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子贞才华卓著,且为官有道。他悟性极高,擅长词赋,并且在做僚属时规劝长官合理处理好与同僚关系,并赢得信任。

B.宋子贞保全饥民,施行仁义。对饥民向北迁移,饿死的人充满道路,子贞多方救济,使保全活下来的人有万余,建议对投降者从宽处理以彰显仁德。

C.宋子贞精通典章,也重视教育。在省部初建的时候裁决制定制度,后又奏请建立学校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授课并测试学生。

D.宋子贞洞察形势,有军事才能。在征讨李璮叛乱时,他单独出行观察形势,进言的建议和宰相的想法不谋而合,最终擒获李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4分)

(2)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4分)

14东平地区的人才多于别镇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10.D

11.D

12.C

13(1)本朝军威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只是因为怕死。

(2)子贞每当听说朝廷遇到麻烦的事情,必定密封奏章上书朝廷,爱君忧国,并不因为在职或退职而改变内心。

14.(1)宋子贞具有唯才是举的策略。

(2)对金流落他乡的有才之人周济提拔甚至同列为官,以此吸引地方人才聚集。(答对1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宋子贞字周臣,是潞州长子人。他生性聪明好学,擅长填词作赋。二十岁受举荐参加礼部会试,在当时都很有名。金末,潞州叛乱,宋子贞逃亡到赵、魏之间。宋将彭义斌防守大名,征召宋子贞做安抚司计议官。彭义斌去世,宋子贞率领属下归附东平行台严实。严实一向听闻他的名声,招来安置在幕府,任命他做详议官,兼任提举学校。这之前,严实每次命人向朝中奏请事情,总是托近侍奏请皇上,不经过中书,因此与丞相耶律楚材关系不和。宋子贞到了以后,劝说严实向丞相表示礼节,通友好之意,凡是奏请,一定先向丞相咨询禀告。丞相非常高兴,从此交好亲密无间,严实因此更加倚重信任子贞。太宗四年,严实戍守黄陵,金人全力来攻。元军与他们交战不利,敌人的气势高涨,曹州、濮州以南各城都非常恐惧。有从敌人阵前逃回来的人,说金兵将大规模到了,人心惶惶。子贞向严实请求,斩扬言者的头以命令各城,境内才安定下来。汴州、梁州已经攻下,饥民向北迁移,饿死的人充满道路。子贞多方救济,活下来的人有一万多。金流落他乡的有才能的人,全部引见周济,并且推荐任用。提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人于羁旅之中,与他同朝做官。四面八方有才能的人闻风而至,故东平人材一时之间多于别的镇。  七年,太宗封宋子贞为刑台右司郎中。中原大略平定,事情大多刚刚开始,行台所统辖的五十多个城池,州县的官吏有的是从将校中选拔的,有的来自民间,对于处理政事大多都很无知。甚至有人专门以搜刮民财为能,官吏相互勾结贪图私利来坑害百姓。宋子贞仿照前朝观察采访的制度,派官员通过三种途径纠察官吏,定下规章,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罢黜贪赃懒惰的官吏,奖励廉洁勤恳的官吏,于是官府才有了纲常纪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东平将校强占百姓为自己的私兵,称之为“脚寨”,向百姓征收赋税,摊派劳役,像这样的共有四百处。宋子贞请求停止这种行为让百姓回归州县。严实开始还有些为难,经宋子贞极力劝说才同意照办,百姓都认为很好。严实去世,他的儿子忠济承袭爵位,尤其敬重子贞,向朝廷奏请,宋子贞被授予东平路事一职,兼任提举太常礼乐。宋子贞建立新庙学,聘请前朝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收学生几百人,由官府出粮食来供养他们,让他们学习经艺。每季的程试,他都一定亲临考场。齐鲁一带的读书风气因为这而大大改变。  己未年,元世祖往南进兵,征召子贞到濮州,向他咨询进军方略。子贞回答说:“本朝军威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只是因为怕死。如果对投降的人不杀,对胁从的人不问罪,那么一纸檄文传下去,宋的郡县就可以平定。”世祖认为他的话很对。中统元年,授予宋子贞益都路宣抚使一职。不久,宋子贞入朝觐见皇上,被封为右三部尚书。当时,各省部刚刚建立,典章制度大多由子贞裁决制定。李璮反叛,占据济南,朝廷下诏让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宋子贞单人独骑到济南,考察李璮那边的情况,于是劝说丞相史天泽:“李璮佣兵自东而来,坐守济南孤城。应该增筑外墙,防他突围。一旦他弹尽援绝,济南城就不攻自破了。”这一提议与史天泽的想法不谋而合,后来李璮果然被擒。宋子贞又奏请建立国学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对诸生进行测试,三年一次向朝廷举荐人才。这些建议朝廷下旨命令中书省一一施行。世祖很后悔重用子贞太晚。  至元三年十一月,宋子贞恳求辞官,于是得到批准。世祖特意命令中书省,凡有重大事情,就到子贞家中咨询。宋子贞去世时八十一岁。

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B.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C.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D.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后借指储君,也称“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

B.昭陵,唐太宗与皇后的合葬陵墓,共有180余座陪葬墓,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陪葬墓都在其中。

C.尚,指管理帝王的事务,文中的“尚食”指管理帝王的饮食之事,类似还有尚衣、尚书、尚方、尚飨等。

D.礼部,官署名,隋唐为六部之一,分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曹,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房玄龄尊老尽孝。他父亲曾经长时间生病,房玄龄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B.房玄龄竭忠尽智。遇到谋臣和猛将房玄龄就私下去跟他们结交,监修国史通晓吏事,平等对待旁人,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

C.房玄龄文笔超群。在秦王府中常负责管理文书,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根本就不用打草稿。

D.房玄龄虔诚恭敬。自从负责总领百官的事务以后,他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不让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喜闻他人的长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2)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14.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在房玄龄病情不断加重时,唐太宗是如何对待这一功臣的?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答案】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驾幸玉华宫”,“玉华宫”是“驾幸”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B;“诏令卧总留台”,“总留台”是“卧”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类似还有尚衣、尚书、尚方、尚飨等”错误。“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飨”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故选C。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房玄龄……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错误。原文是“审定法令,意在宽平”意思是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

故选B。

13. (1)每次平定贼寇,众人都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房玄龄先接收(收揽)杰出人物,把他们安置到幕府中。

(2)隐太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跟杜如晦一起被驱赶斥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竞求”,争着去寻找;“收”,接收,收揽;“致”,招致,安置。

(2)“为……所……”,被;“恶”,憎恶;“谮”,诬陷;中伤,说坏话。

14. ①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②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③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可知: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由“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可知: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由“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可知: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旧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广东省汕头市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4题。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代默掌仅七月逾年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寻进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锢于狱,默竟庾死,时三十五年二月也。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默既得罪,继之者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节选自《明史·李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B.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C.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D.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是在郎官的定员之外设置的职位。

B.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进士。

C.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  痍死,古代指犯人在监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监狱中病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默秉公持正,办事坚持原则。他担任吏部验封郎中时,道士邵元节深得皇上信任,地位显贵,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但李默坚决不同意。

B.   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国子监后,博士等官员可以参与科道官的选拔;他接任吏部尚书,改变了吏部多年来没有由侍郎升任尚书的格局。

C.   举默刚正不阿,决不同流合污。他以气势力压严嵩的心腹赵文华,坚决抵制严嵩及其同伙结党营私,针锋相对地推举王诰担任总督职务。

D.   李默正气凛然,招致奸党忌恨。赵文华谎报军情后,为了自保而诬告李默,皇上听信谗言,责成礼部及司法部门处置,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14.李默能先后两次执掌吏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答案】10.C

【答案】11.B (“及格者称为进士”有误。)

【答案】12.D (“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有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答案】13.(1)严嵩执掌朝政时,独揽官员降免、升迁大权,李默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严嵩对他怀恨在心。(译出大意给2分,“柄”“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正值朝廷大 规模考核官吏,李默叮嘱门吏谢绝宾客(拜访),一同当值的大臣也不要在公余私下相见。

(译出大意给2分,“会”“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答案】14.①为人正直,原则性强;②忠于职守,能力突出。③皇上看重,破格选用。(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嘉靖初年,改任户部主事, 升为兵部员外郎。调到吏部,任验封郎中。道士邵元节受到皇帝宠信,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李默坚决不同意。嘉靖十一年,李默担任武举会试同考官。逐渐升迁为浙江左布政使, 入朝任太常卿,掌管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员能参与科道官的选拔,是从李默开始的。历任吏部左侍郎、右侍郎,代替夏邦谟担任吏部尚书。自正德年初期焦芳、张彩以后,吏部没 有从侍郎直升为尚书的人。李默是皇帝特别选拔的,也算是特例。严嵩执掌朝政时,独揽官员降免、升迁大权.李默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严嵩对他怀恨在心。正逢推举辽东巡抚人选, 李默列出布政使张臬、谢存儒而禀告皇上。皇帝问严嵩意见,严嵩说他们不能胜任。于是剥夺李默的官职让他成为平民,以万铉代替。李默掌管吏部仅七个月。过了一年,万被罢官, 皇帝特别下旨又起用李默。下令李默入宫值班,赐予值宿的住处,允许在禁苑内乘马车。

不久晋升为太子少保。没过多长时间,又命李默兼任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弹劾李默谋私, 皇上为这件事贵罚梁梦龙。正值朝廷大规模考核官吏,李默叮嘱门吏谢绝宾客(拜访),一同当值的大臣也不要在公余私下相见。严嵩非常恼恨李默。赵文华视察军队回京,李默以气势力压赵文华。总督杨宜被罢官,严嵩、赵文华想任用胡宗宪,李默推举王诰代替。严、赵两人对李默的嫉恨更深。起初,赵文华向皇帝说剩余的倭寇没有多少了,但巡按御史周如斗把战败的实情报告了朝廷。皇帝有所怀疑,多次诘问严嵩。赵文华谋求自我解脱的办法,熟悉皇上喜欢大臣互相掲发。恰逢李默給选拔考试设置策问题目,说“汉武帝、唐宪宗因为英睿智成就大业,但晚年因用错人而衰败。赵文华于是上奏疏弹劾李默诽谤皇上。皇上大怒,下令礼部及相关法司议处这件事。(礼部官员)上奏说李默性格偏执自以为是,丧失大 臣的体统;(策问)所引用的汉、唐事例,不是他所应该说的。皇上斥贵礼部尚书王用宾等人袒护(李默),相关官员被剥夺薪俸三个月,而将李默关进诏狱,被禁锢在牢中,李默最终死在诏狱。当时是嘉靖三十五年二月。李默学问渊博,举止优雅,富有才智,用气节自我激励。(他)有所依仗,不阿附严嵩。凡是遇到选授任命官员的事,他总是与严嵩争执行与 不行,很有气魄。李默获罪以后,他的继任者揣摩严嵩父子的意思,只是遵奉顺从,吏部的权力完全丧失了。隆庆时期,恢复李默官职,并准予祭祀安葬。万历年间,皇上赐予李默“文愍”的谥号。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张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14.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此措施?请简要作答。(3分)

【答案】

10.D,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两句中间要断开,排除AB。“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C项。

11.D,“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错误,“屯田”由工部掌管。

12.C, 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13.

(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各1分,全句表达1分

(2)皇上爱民如子,而在外各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削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严加惩治。

关键词:剥:掠夺,强制除去,此处可译为“剥削”;“罔”,欺骗、蒙蔽;“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各1分,全句表达1分

14.

①劝谏皇帝节省无谓开支,量入为出。(节省服御等费用,减征苏、松织造的贡品等)

②治理偷税漏税。(派精悍大员严行督责,追收所欠赋税)

③整顿吏治。(按法律严惩损公肥私、剥削百姓、欺骗皇上的官员。)(每点1分,能指出文中具体的点也给分)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削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严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能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广东省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青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选自《黄道周传》)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A.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B.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C.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D.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
A.翰林,常指我国古代官名,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文中指翰林院。
B.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意即革职。籍,指的是做官名册。
C.首辅,我国明朝时首席大学士和清代领班军机大臣的习惯称呼。
D.丁艰,指人口凋零,古代指家中子孙后代中男子人口数量极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
A.黄道周极为孝顺,勇于表达看法。他家庭贫穷,因孝顺父母而闻名;做官后,对于生活闲散养尊处优的官员,他敢于直言指责,得到同僚敬重。
B.黄道周不附权贵,拥有救人之心。在魏忠贤掌握权力之后,他毅然离开了官场;在听说内阁大臣钱龙锡被判处死罪时,他呈上奏疏拯救钱龙锡。
C.黄道周不畏挫折,敢于仗义执言。在因为拯救钱龙锡而惹怒了皇上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上书;事情发展到最后,钱龙锡终被免了死罪。
D.黄道周深明治道,得罪当朝宠臣。他认为法律诉状不能用来压制天下人民,他认为难以与龌龊小人共谋大计,他的这些观点使温体仁怀恨在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②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14.黄道周在解救钱龙锡的第二封奏章中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 B    11.D    12.A

【解析】10.“吏部尚书”为官职名,不可断,排除A、C;“兵溃”是“被执”的原因,关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D。   句子翻译为: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11.D.“指人口凋零,古代指家中子孙后代中男子人口数量极少”错误,“丁艰”也称丁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

12.A.“他敢于直言指责”错误,原文“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一句中的“讽”为“用含蓄的话暗示、劝告”或“委婉劝谏”之意。

13.①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自诩:自夸;藉:借助,依靠。)

②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固:本来;恃:倚重;抚膺:抚胸。)

14.①国家供养军队,已不堪重负;②杀了钱龙锡,没有益处反倒有害;③希望自己能亲上战场,为国效力。

参考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崇祯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