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章公园记
知章公园记
文/西北偏西
贺知章是永兴(今萧山)人,可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家”具体在什么地方?相传,当年他母亲患疾不能行走,贺知章用“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行乞于乡间,故乡人称其母为“箩婆”,又贺知章被道僧收为徒儿,故称其为贺担僧。今新塘街道遗有罗婆桥和罗婆寺,而罗婆寺相传是贺知章拆宅所建。据史载和民间相传,罗婆寺和思家桥均与贺知章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基本确定贺知章故居在蜀山街道思家桥(今史家桥村),而后谋生处在新塘罗婆桥北,这是知章公园选址的由来。
沿高桥路往南,至晨晖路左转,往北折罗婆路,驱车五分钟即到,车行迂回,而直线距离更近。事后得知,从南秀路走世纪联华西侧那条路,过罗婆桥,顷刻即至。想不到贺知章少时离我如此之近,时时可感受历史文化名人的余韵,不禁窃喜。我从公园南门入,其实这并非正门。
这是雨后,湿漉漉,五月的知章公园,外围竹编为篱,满目翠绿。此地,真可谓“出则繁华,入则安静”。甫进公园,防腐木道为路,曲径往幽,美在回转。右侧,几丛修竹掩映中,白墙灰瓦、木格窗棂,是仿古建筑,系萧山区龙舟协会所在。一径往里,树荫浓郁,空气中馥郁草木清香,公园挖有水系,小河幽深,与外河连通,为了构筑生态性湿地,植有多种水生植物,河堤并不用石块水泥砌岸,而是用木桩护岸,使泥土与水相融,虽雨后浑浊,在我看来,只要无污染,水还是干净的。
先看到是九曲石桥连接东西,站在桥边,见河中有渚,大小两处,植被丰富,层次分明,但无桥可通。近处脚下,矮牵牛花开妍丽。稍放眼,两处水渚都有睡莲环绕,莲叶密密匝匝;浅水近岸处,菰叶茂盛,岸上几簇苇草;草籽花大片于绿色丛中,渚上几株苍松照水;被绿色植物遮挡,石灯隐约,遥想晚间,窍石烛幽遐,虚明之间,是何等意境。
北眺,视线丰富,色彩多样,一座木桥,红色栏杆,轻轻巧巧跨于两岸,与九曲石桥大致平行,隔水渚,却是两重景致,脑中不由浮现莫奈的《睡莲》,却又有中西之别。放眼望去,大红的月季,粉红的蔷薇,枫叶嫩红,然后眼里是层层叠叠的绿色。走幽径,再往北,隔小河相望,有广场,迂行至彼处,有四块浮雕,为贺知章生平主要事迹,其中一块就是“担母读经”典故,其余三块分别是“饮中八仙”、“告老还乡”、“回乡偶书”。又见其侧巨石上刻知章公园四字,并有贺知章石像伫立,始知这才是公园正门。
至公园北端,一带粉墙,灰瓦屋檐,滴水虫吟。几杆修竹,间有紫藤攀沿,这个建筑群是贺知章艺术馆,古朴典雅。跨进大门,不由为庭院的精致折服,正堂虽近在咫尺,却被山石和绿色屏障所遮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这也是传统造园手法。这方小品,如巨型盆景,麦冬接石板路,翠柏、南天竹点缀其间,主题是一棵三角枫,想象入秋时节,满树红黄,又是另一番景象。左右两侧皆有回廊,顶呈拱形,左边还有西厢房,右侧走廊七字型通正房。门口庭院一角,樱桃树枝横逸斜出,举步回廊往右,见廊外露天处,瘦石峭削,数棵芭蕉,几树老梅,朝东有小门,“日暮掩柴扉”意极静谧。沿回廊过正房,出西侧小门,绕行至艺术馆的后院,小东坡河与横河在这里交叉,水域开阔,筑有河埠头,河岸边菖蒲花开得正旺。而对岸,绿树掩映,其后高楼林立,城市气息扑面而来。
贺知章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星文惊四海。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又生性旷达豪放,为“醉八仙”之一。八十六岁时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旋逝。我想说的是:树高千尺,根还在萝卜青菜边上,那个在罗婆桥头乡间路上,前担其母后担经书的青年,之于我更为亲切。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