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9次雅集

雅集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
曲水流觞的故事,起于晋时。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风雅终究落寞,
要配得上这花红柳绿的春天,
非给一众人的星光璀璨,雅韵氤氲。
于是,古人们在春日里,
约三五知己,徜徉绿郊山野,
宴饮游乐,丝竹弦歌,赏景吟咏。
纵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谈释老。
雅集,成为古代文人春天的盛会,
更是中式精致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
【繁花】古筝(纯筝)崔江卉 - 繁花 纯筝

“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
有雅事,还要有雅兴。
或卧听松风竹月,或烹泉煮茗,或吟诗濡墨……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雅集,
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下面,国粹君就随着时间的脉络,
逐一叙述那些过往的历史佳话,
带您领略一下古代雅士的春天。
明代 仇英《高侍雅集图》

主持:梁孝王刘武。
雅士: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诡、羊胜等。
时间:西汉,距今约2160年。
现址:河南省商丘市梁园。
西汉很多王侯热衷于延揽文士,
尤以梁孝王刘武最为著名。
他是汉景帝胞弟,最为窦太后疼爱。
梁苑,也叫“梁园”,又名“兔园”,
是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
刘武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
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
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
“梁园”因此而闻名。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这在史上称之为“梁苑之游”。
梁苑之游汇集了当时天下众多名士,
如鲁迅曾言:“天下文学之盛,
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

西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
如枚乘的《柳赋》、路乔如的《鹤赋》、
公孙诡的《文鹿赋》、邹阳的《酒赋》、
公孙乘的《月赋》、羊胜的《屏风赋》、邹阳的《几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都是在梁园完成的。
其中尤以司马相如《子虚赋》最为著名。
孟浩然的一句诗可以概括出
梁苑之游的规模:“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
不过,严格地讲,梁苑之游还只能
算文人聚集,不算真正的雅集活动。
主持:曹丕、曹植。
雅士:“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幹、陈琳、阮瑀、应玚,时已无孔融)、蔡文姬(蔡琰)等。
时间:三国时期,距今约1800年。
现址:河北临漳。
三国时期,曹操定都邺城。
他与儿子曹丕、曹植都喜欢交游名士,
因此文士麇集邺下,经常
集宴云游,诗酒酬唱。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建安七子”之称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而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
且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被杀,
因此实际上只有6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
所以后人评价说
“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
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明代仇英《金谷园图》

主持:石崇。
雅士:“金谷二十四友”(包括石崇):潘岳、左思、
陆机、陆云等。
时间:西晋,距今1725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其位置或在河南洛阳东北。
石崇,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
在历史上以生活奢靡而留名。
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
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
故名之曰“金谷园”。
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
是当时最美的花园。
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
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23人结成诗社,
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清代 华喦《金谷园图轴》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翊
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中为王翊设宴饯行。
王翊一行及石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所有宾客赋诗述怀,宴后把所赋诗篇录为一集,
命名为《金谷集》。
石崇亲作《金谷诗序》(今已佚)以记其事。
金谷园雅集遂被世人传为佳话。
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唐代 唐寅《兰亭雅集图 》手卷。
主持:王羲之。
雅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时间:晋穆帝永和九年,距今1668年。
现址:浙江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
金谷园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
完全比照这个模式来进行。
东晋王羲之曾与四十多个文人聚会,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内史王羲之
召集著名文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诗文吟咏,成诗数十首。
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
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也因此成为雅集史上的传奇。

明代 仇英《兰亭雅集图》

这次雅集人数众多,
主持人又是真正的文人领袖而非权贵,
并且出现了绝世书法《兰亭序》,
因此在文化史上尤为重要。
主持:阎伯屿(时任洪州牧)。
雅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1346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会宾客,
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
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
王勃却提笔就作。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由此而来。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主持:白居易。
雅士: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释如满。
时间:唐代,距今约1176年。
现址:河南洛阳。
白居易晚年对仕途心灰意冷。
他居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隐山遁水,坐禅谈经。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暮春三月,
白居易邀来六位老者,漫步山林,把酒言欢。
这次聚会,加上白居易共计七人。
座中最年长的是胡杲,已经89岁,
依齿序排列,吉皎88岁,刘真87岁,
郑据85岁,卢真82岁,张浑77岁。
主持人白居易年龄最小,也已经七十有四。
白居易专门为这次七个退休老头的聚会
写下一首《七老会诗》。
诗的上半段是这样的: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
吟成六韵神还壮,饮到三杯气尚粗。”
下半段写了自己当时的感想。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这次雅集后,白居易意犹未尽,
当年夏天,他又主持了一次雅集活动。
这次参加者有些变化,
增加了两位高年不仕的人,
一位是李元爽,时年136岁,
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长寿的人。
另一位是95岁的僧如满,他是白居易的禅学老师。
九位平均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的老人
诗酒唱酬,轰动一时。
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白居易专门请人
绘制了一幅九老图,并着意突出两位高寿者,
写下了《香山九老会诗序》:
“雪做须眉云做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又过了十年,白居易驾鹤西去,
但是九老会这种聚会形式却未成绝唱。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白居易在《香山寺》诗里这样写道: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
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深。
主持:驸马都尉王诜。
雅士: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等。时间: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多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位置或在河南开封解放大道北段。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
“将门之子”王诜的宅第。
王诜(1048—1104),北宋贵族、
文人中的卓越画家,字晋卿,太原人。
王诜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元丰年间(1078-1085年),苏轼、苏辙、
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
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
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
会集于王诜府邸西园,故称“西园雅集”。
这是一次影响仅次于兰亭雅集的盛会。
召集人王诜为当朝驸马,
名士则都是当时书画界泰斗。
后来被誉为“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者,
其时就占了三家。

明代 仇英《西园雅图集》

秦观是大名鼎鼎的词人,
李公麟是北宋首屈一指大画家。
王诜本人曾作《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亦据这次雅集作《西园雅集图》。
大书家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
“西园雅集”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
追慕不已的一段佳话。

《西园雅图集》

主持:顾瑛、杨维桢。
雅士:黄公望、倪瓒、王蒙、张渥、王冕、赵元等。
时间:元末,距今600多年。
现址:江苏昆山巴城镇。
顾瑛(1310—1369)是元后期江南名士,
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
顾瑛与倪云林、曹梦炎并称为江南三大巨富。
顾瑛好慕孟尝君之为人,
薄功名,购古书名画、秘玩彝鼎
并邀天下胜流相唱和,
风流文采,鼎甲一时。
据顾瑛《玉山草堂名胜集》记载,
其大小雅集凡50多次。
玉山雅集虽以酬唱诗文为主,
然而诗人多兼书画,故书画交流必在其中。
从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
十余年间,海内文人名士
如张雨、黄溍、黄公望、倪瓒、
杨维桢、王蒙、朱珪、杨基等
均到过顾瑛的玉山草堂。
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玉山雅集图》,
杨维桢为之记,文中赞雅集:
“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
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
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而靡也,
若今玉山之集非欤。”
其将“玉山雅集”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王诜的“西园雅集”相提并论,可谓推崇至极。
这也就确立了顾瑛“玉山雅集”
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
主持:鲍桂星。
雅士:钱仪吉、吴嵩梁、顾莼、朱为弼、张澍等。
时间:清道光三年。距今198年。
地点:在今北京西城区太平街。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
工作之余,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一座小亭,
以供休憩,当年兴建,翌年而成;
又从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一诗末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中拈出“陶然”二字为此亭命名,别称“江亭”。
 
十年后,江藻长兄江蘩
又对亭子进行了修改扩建。
此地“流水半湾,潺潺沙渚,蒹葭聚生,
绿波相荡,居然有濠濮间意”。
从此,陶然亭成为清代京城重要的风景游赏地
和士大夫的雅集场所。
道光三年(1823年),内阁学士鲍桂星
邀请了一批文士至此雅集。
然而这次雅集似乎没能留下
什么重要的文艺成果,故而不为人所重。

行宴游、尚闲适、重诗文、好雅行……

古人依山傍水、清脍疏笋、
吟诗作画的雅集背后,
实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从梁苑之游我们可以看到

汉代大赋产生发展的先声;

从金谷、兰亭诗序中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人生感慨中,

我们可以瞥见

当时世事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士人心目中的风雅

也在不断地变换内涵,

不断地浸染上时代的特质。

领略先人们的俊逸儒雅,文采风流。

抚今追昔,与其说逝去的是高人雅致,
毋宁说失去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幸好,历史为后人留下了
那些美好的怀想和经典,
让我们能够在浮躁中反求诸己,
在阅读与观览中去拾取心灵的那分宁静。

雅集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
曲水流觞的故事,起于晋时。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风雅终究落寞,
要配得上这花红柳绿的春天,
非给一众人的星光璀璨,雅韵氤氲。
于是,古人们在春日里,
约三五知己,徜徉绿郊山野,
宴饮游乐,丝竹弦歌,赏景吟咏。
纵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谈释老。
雅集,成为古代文人春天的盛会,
更是中式精致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
【繁花】古筝(纯筝)崔江卉 - 繁花 纯筝

“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
有雅事,还要有雅兴。
或卧听松风竹月,或烹泉煮茗,或吟诗濡墨……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雅集,
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下面,国粹君就随着时间的脉络,
逐一叙述那些过往的历史佳话,
带您领略一下古代雅士的春天。
明代 仇英《高侍雅集图》

主持:梁孝王刘武。
雅士: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诡、羊胜等。
时间:西汉,距今约2160年。
现址:河南省商丘市梁园。
西汉很多王侯热衷于延揽文士,
尤以梁孝王刘武最为著名。
他是汉景帝胞弟,最为窦太后疼爱。
梁苑,也叫“梁园”,又名“兔园”,
是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
刘武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
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
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
“梁园”因此而闻名。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这在史上称之为“梁苑之游”。
梁苑之游汇集了当时天下众多名士,
如鲁迅曾言:“天下文学之盛,
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

西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
如枚乘的《柳赋》、路乔如的《鹤赋》、
公孙诡的《文鹿赋》、邹阳的《酒赋》、
公孙乘的《月赋》、羊胜的《屏风赋》、邹阳的《几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都是在梁园完成的。
其中尤以司马相如《子虚赋》最为著名。
孟浩然的一句诗可以概括出
梁苑之游的规模:“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
不过,严格地讲,梁苑之游还只能
算文人聚集,不算真正的雅集活动。
主持:曹丕、曹植。
雅士:“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幹、陈琳、阮瑀、应玚,时已无孔融)、蔡文姬(蔡琰)等。
时间:三国时期,距今约1800年。
现址:河北临漳。
三国时期,曹操定都邺城。
他与儿子曹丕、曹植都喜欢交游名士,
因此文士麇集邺下,经常
集宴云游,诗酒酬唱。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建安七子”之称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而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
且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被杀,
因此实际上只有6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
所以后人评价说
“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
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明代仇英《金谷园图》

主持:石崇。
雅士:“金谷二十四友”(包括石崇):潘岳、左思、
陆机、陆云等。
时间:西晋,距今1725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其位置或在河南洛阳东北。
石崇,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
在历史上以生活奢靡而留名。
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
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
故名之曰“金谷园”。
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
是当时最美的花园。
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
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23人结成诗社,
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清代 华喦《金谷园图轴》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翊
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中为王翊设宴饯行。
王翊一行及石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所有宾客赋诗述怀,宴后把所赋诗篇录为一集,
命名为《金谷集》。
石崇亲作《金谷诗序》(今已佚)以记其事。
金谷园雅集遂被世人传为佳话。
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唐代 唐寅《兰亭雅集图 》手卷。
主持:王羲之。
雅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时间:晋穆帝永和九年,距今1668年。
现址:浙江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
金谷园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
完全比照这个模式来进行。
东晋王羲之曾与四十多个文人聚会,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内史王羲之
召集著名文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诗文吟咏,成诗数十首。
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
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也因此成为雅集史上的传奇。

明代 仇英《兰亭雅集图》

这次雅集人数众多,
主持人又是真正的文人领袖而非权贵,
并且出现了绝世书法《兰亭序》,
因此在文化史上尤为重要。
主持:阎伯屿(时任洪州牧)。
雅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1346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会宾客,
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
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
王勃却提笔就作。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由此而来。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主持:白居易。
雅士: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释如满。
时间:唐代,距今约1176年。
现址:河南洛阳。
白居易晚年对仕途心灰意冷。
他居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隐山遁水,坐禅谈经。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暮春三月,
白居易邀来六位老者,漫步山林,把酒言欢。
这次聚会,加上白居易共计七人。
座中最年长的是胡杲,已经89岁,
依齿序排列,吉皎88岁,刘真87岁,
郑据85岁,卢真82岁,张浑77岁。
主持人白居易年龄最小,也已经七十有四。
白居易专门为这次七个退休老头的聚会
写下一首《七老会诗》。
诗的上半段是这样的: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
吟成六韵神还壮,饮到三杯气尚粗。”
下半段写了自己当时的感想。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这次雅集后,白居易意犹未尽,
当年夏天,他又主持了一次雅集活动。
这次参加者有些变化,
增加了两位高年不仕的人,
一位是李元爽,时年136岁,
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长寿的人。
另一位是95岁的僧如满,他是白居易的禅学老师。
九位平均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的老人
诗酒唱酬,轰动一时。
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白居易专门请人
绘制了一幅九老图,并着意突出两位高寿者,
写下了《香山九老会诗序》:
“雪做须眉云做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又过了十年,白居易驾鹤西去,
但是九老会这种聚会形式却未成绝唱。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白居易在《香山寺》诗里这样写道: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
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深。
主持:驸马都尉王诜。
雅士: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等。时间: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多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位置或在河南开封解放大道北段。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
“将门之子”王诜的宅第。
王诜(1048—1104),北宋贵族、
文人中的卓越画家,字晋卿,太原人。
王诜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元丰年间(1078-1085年),苏轼、苏辙、
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
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
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
会集于王诜府邸西园,故称“西园雅集”。
这是一次影响仅次于兰亭雅集的盛会。
召集人王诜为当朝驸马,
名士则都是当时书画界泰斗。
后来被誉为“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者,
其时就占了三家。

明代 仇英《西园雅图集》

秦观是大名鼎鼎的词人,
李公麟是北宋首屈一指大画家。
王诜本人曾作《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亦据这次雅集作《西园雅集图》。
大书家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
“西园雅集”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
追慕不已的一段佳话。

《西园雅图集》

主持:顾瑛、杨维桢。
雅士:黄公望、倪瓒、王蒙、张渥、王冕、赵元等。
时间:元末,距今600多年。
现址:江苏昆山巴城镇。
顾瑛(1310—1369)是元后期江南名士,
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
顾瑛与倪云林、曹梦炎并称为江南三大巨富。
顾瑛好慕孟尝君之为人,
薄功名,购古书名画、秘玩彝鼎
并邀天下胜流相唱和,
风流文采,鼎甲一时。
据顾瑛《玉山草堂名胜集》记载,
其大小雅集凡50多次。
玉山雅集虽以酬唱诗文为主,
然而诗人多兼书画,故书画交流必在其中。
从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
十余年间,海内文人名士
如张雨、黄溍、黄公望、倪瓒、
杨维桢、王蒙、朱珪、杨基等
均到过顾瑛的玉山草堂。
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玉山雅集图》,
杨维桢为之记,文中赞雅集:
“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
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
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而靡也,
若今玉山之集非欤。”
其将“玉山雅集”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王诜的“西园雅集”相提并论,可谓推崇至极。
这也就确立了顾瑛“玉山雅集”
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
主持:鲍桂星。
雅士:钱仪吉、吴嵩梁、顾莼、朱为弼、张澍等。
时间:清道光三年。距今198年。
地点:在今北京西城区太平街。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
工作之余,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一座小亭,
以供休憩,当年兴建,翌年而成;
又从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一诗末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中拈出“陶然”二字为此亭命名,别称“江亭”。
 
十年后,江藻长兄江蘩
又对亭子进行了修改扩建。
此地“流水半湾,潺潺沙渚,蒹葭聚生,
绿波相荡,居然有濠濮间意”。
从此,陶然亭成为清代京城重要的风景游赏地
和士大夫的雅集场所。
道光三年(1823年),内阁学士鲍桂星
邀请了一批文士至此雅集。
然而这次雅集似乎没能留下
什么重要的文艺成果,故而不为人所重。

行宴游、尚闲适、重诗文、好雅行……

古人依山傍水、清脍疏笋、
吟诗作画的雅集背后,
实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从梁苑之游我们可以看到

汉代大赋产生发展的先声;

从金谷、兰亭诗序中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人生感慨中,

我们可以瞥见

当时世事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士人心目中的风雅

也在不断地变换内涵,

不断地浸染上时代的特质。

领略先人们的俊逸儒雅,文采风流。

抚今追昔,与其说逝去的是高人雅致,
毋宁说失去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幸好,历史为后人留下了
那些美好的怀想和经典,
让我们能够在浮躁中反求诸己,
在阅读与观览中去拾取心灵的那分宁静。

雅集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
曲水流觞的故事,起于晋时。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风雅终究落寞,
要配得上这花红柳绿的春天,
非给一众人的星光璀璨,雅韵氤氲。
于是,古人们在春日里,
约三五知己,徜徉绿郊山野,
宴饮游乐,丝竹弦歌,赏景吟咏。
纵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谈释老。
雅集,成为古代文人春天的盛会,
更是中式精致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
【繁花】古筝(纯筝)崔江卉 - 繁花 纯筝

“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
有雅事,还要有雅兴。
或卧听松风竹月,或烹泉煮茗,或吟诗濡墨……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雅集,
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下面,国粹君就随着时间的脉络,
逐一叙述那些过往的历史佳话,
带您领略一下古代雅士的春天。
明代 仇英《高侍雅集图》

主持:梁孝王刘武。
雅士: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诡、羊胜等。
时间:西汉,距今约2160年。
现址:河南省商丘市梁园。
西汉很多王侯热衷于延揽文士,
尤以梁孝王刘武最为著名。
他是汉景帝胞弟,最为窦太后疼爱。
梁苑,也叫“梁园”,又名“兔园”,
是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
刘武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
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
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
“梁园”因此而闻名。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这在史上称之为“梁苑之游”。
梁苑之游汇集了当时天下众多名士,
如鲁迅曾言:“天下文学之盛,
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

西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
如枚乘的《柳赋》、路乔如的《鹤赋》、
公孙诡的《文鹿赋》、邹阳的《酒赋》、
公孙乘的《月赋》、羊胜的《屏风赋》、邹阳的《几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都是在梁园完成的。
其中尤以司马相如《子虚赋》最为著名。
孟浩然的一句诗可以概括出
梁苑之游的规模:“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
不过,严格地讲,梁苑之游还只能
算文人聚集,不算真正的雅集活动。
主持:曹丕、曹植。
雅士:“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幹、陈琳、阮瑀、应玚,时已无孔融)、蔡文姬(蔡琰)等。
时间:三国时期,距今约1800年。
现址:河北临漳。
三国时期,曹操定都邺城。
他与儿子曹丕、曹植都喜欢交游名士,
因此文士麇集邺下,经常
集宴云游,诗酒酬唱。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建安七子”之称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而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
且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被杀,
因此实际上只有6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
所以后人评价说
“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
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明代仇英《金谷园图》

主持:石崇。
雅士:“金谷二十四友”(包括石崇):潘岳、左思、
陆机、陆云等。
时间:西晋,距今1725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其位置或在河南洛阳东北。
石崇,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
在历史上以生活奢靡而留名。
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
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
故名之曰“金谷园”。
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
是当时最美的花园。
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
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23人结成诗社,
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清代 华喦《金谷园图轴》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翊
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中为王翊设宴饯行。
王翊一行及石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所有宾客赋诗述怀,宴后把所赋诗篇录为一集,
命名为《金谷集》。
石崇亲作《金谷诗序》(今已佚)以记其事。
金谷园雅集遂被世人传为佳话。
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唐代 唐寅《兰亭雅集图 》手卷。
主持:王羲之。
雅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时间:晋穆帝永和九年,距今1668年。
现址:浙江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
金谷园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
完全比照这个模式来进行。
东晋王羲之曾与四十多个文人聚会,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内史王羲之
召集著名文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诗文吟咏,成诗数十首。
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
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也因此成为雅集史上的传奇。

明代 仇英《兰亭雅集图》

这次雅集人数众多,
主持人又是真正的文人领袖而非权贵,
并且出现了绝世书法《兰亭序》,
因此在文化史上尤为重要。
主持:阎伯屿(时任洪州牧)。
雅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1346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会宾客,
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
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
王勃却提笔就作。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由此而来。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主持:白居易。
雅士: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释如满。
时间:唐代,距今约1176年。
现址:河南洛阳。
白居易晚年对仕途心灰意冷。
他居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隐山遁水,坐禅谈经。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暮春三月,
白居易邀来六位老者,漫步山林,把酒言欢。
这次聚会,加上白居易共计七人。
座中最年长的是胡杲,已经89岁,
依齿序排列,吉皎88岁,刘真87岁,
郑据85岁,卢真82岁,张浑77岁。
主持人白居易年龄最小,也已经七十有四。
白居易专门为这次七个退休老头的聚会
写下一首《七老会诗》。
诗的上半段是这样的: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
吟成六韵神还壮,饮到三杯气尚粗。”
下半段写了自己当时的感想。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这次雅集后,白居易意犹未尽,
当年夏天,他又主持了一次雅集活动。
这次参加者有些变化,
增加了两位高年不仕的人,
一位是李元爽,时年136岁,
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长寿的人。
另一位是95岁的僧如满,他是白居易的禅学老师。
九位平均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的老人
诗酒唱酬,轰动一时。
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白居易专门请人
绘制了一幅九老图,并着意突出两位高寿者,
写下了《香山九老会诗序》:
“雪做须眉云做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又过了十年,白居易驾鹤西去,
但是九老会这种聚会形式却未成绝唱。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白居易在《香山寺》诗里这样写道: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
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深。
主持:驸马都尉王诜。
雅士: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等。时间: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多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位置或在河南开封解放大道北段。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
“将门之子”王诜的宅第。
王诜(1048—1104),北宋贵族、
文人中的卓越画家,字晋卿,太原人。
王诜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元丰年间(1078-1085年),苏轼、苏辙、
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
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
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
会集于王诜府邸西园,故称“西园雅集”。
这是一次影响仅次于兰亭雅集的盛会。
召集人王诜为当朝驸马,
名士则都是当时书画界泰斗。
后来被誉为“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者,
其时就占了三家。

明代 仇英《西园雅图集》

秦观是大名鼎鼎的词人,
李公麟是北宋首屈一指大画家。
王诜本人曾作《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亦据这次雅集作《西园雅集图》。
大书家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
“西园雅集”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
追慕不已的一段佳话。

《西园雅图集》

主持:顾瑛、杨维桢。
雅士:黄公望、倪瓒、王蒙、张渥、王冕、赵元等。
时间:元末,距今600多年。
现址:江苏昆山巴城镇。
顾瑛(1310—1369)是元后期江南名士,
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
顾瑛与倪云林、曹梦炎并称为江南三大巨富。
顾瑛好慕孟尝君之为人,
薄功名,购古书名画、秘玩彝鼎
并邀天下胜流相唱和,
风流文采,鼎甲一时。
据顾瑛《玉山草堂名胜集》记载,
其大小雅集凡50多次。
玉山雅集虽以酬唱诗文为主,
然而诗人多兼书画,故书画交流必在其中。
从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
十余年间,海内文人名士
如张雨、黄溍、黄公望、倪瓒、
杨维桢、王蒙、朱珪、杨基等
均到过顾瑛的玉山草堂。
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玉山雅集图》,
杨维桢为之记,文中赞雅集:
“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
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
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而靡也,
若今玉山之集非欤。”
其将“玉山雅集”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王诜的“西园雅集”相提并论,可谓推崇至极。
这也就确立了顾瑛“玉山雅集”
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
主持:鲍桂星。
雅士:钱仪吉、吴嵩梁、顾莼、朱为弼、张澍等。
时间:清道光三年。距今198年。
地点:在今北京西城区太平街。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
工作之余,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一座小亭,
以供休憩,当年兴建,翌年而成;
又从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一诗末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中拈出“陶然”二字为此亭命名,别称“江亭”。
 
十年后,江藻长兄江蘩
又对亭子进行了修改扩建。
此地“流水半湾,潺潺沙渚,蒹葭聚生,
绿波相荡,居然有濠濮间意”。
从此,陶然亭成为清代京城重要的风景游赏地
和士大夫的雅集场所。
道光三年(1823年),内阁学士鲍桂星
邀请了一批文士至此雅集。
然而这次雅集似乎没能留下
什么重要的文艺成果,故而不为人所重。

行宴游、尚闲适、重诗文、好雅行……

古人依山傍水、清脍疏笋、
吟诗作画的雅集背后,
实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从梁苑之游我们可以看到

汉代大赋产生发展的先声;

从金谷、兰亭诗序中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人生感慨中,

我们可以瞥见

当时世事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士人心目中的风雅

也在不断地变换内涵,

不断地浸染上时代的特质。

领略先人们的俊逸儒雅,文采风流。

抚今追昔,与其说逝去的是高人雅致,
毋宁说失去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幸好,历史为后人留下了
那些美好的怀想和经典,
让我们能够在浮躁中反求诸己,
在阅读与观览中去拾取心灵的那分宁静。

雅集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
曲水流觞的故事,起于晋时。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风雅终究落寞,
要配得上这花红柳绿的春天,
非给一众人的星光璀璨,雅韵氤氲。
于是,古人们在春日里,
约三五知己,徜徉绿郊山野,
宴饮游乐,丝竹弦歌,赏景吟咏。
纵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谈释老。
雅集,成为古代文人春天的盛会,
更是中式精致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
【繁花】古筝(纯筝)崔江卉 - 繁花 纯筝

“雅集”既然是“集”,必须有雅人,
有雅事,还要有雅兴。
或卧听松风竹月,或烹泉煮茗,或吟诗濡墨……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雅集,
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下面,国粹君就随着时间的脉络,
逐一叙述那些过往的历史佳话,
带您领略一下古代雅士的春天。
明代 仇英《高侍雅集图》

主持:梁孝王刘武。
雅士: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诡、羊胜等。
时间:西汉,距今约2160年。
现址:河南省商丘市梁园。
西汉很多王侯热衷于延揽文士,
尤以梁孝王刘武最为著名。
他是汉景帝胞弟,最为窦太后疼爱。
梁苑,也叫“梁园”,又名“兔园”,
是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
刘武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
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
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
“梁园”因此而闻名。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这在史上称之为“梁苑之游”。
梁苑之游汇集了当时天下众多名士,
如鲁迅曾言:“天下文学之盛,
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

西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
如枚乘的《柳赋》、路乔如的《鹤赋》、
公孙诡的《文鹿赋》、邹阳的《酒赋》、
公孙乘的《月赋》、羊胜的《屏风赋》、邹阳的《几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都是在梁园完成的。
其中尤以司马相如《子虚赋》最为著名。
孟浩然的一句诗可以概括出
梁苑之游的规模:“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
不过,严格地讲,梁苑之游还只能
算文人聚集,不算真正的雅集活动。
主持:曹丕、曹植。
雅士:“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幹、陈琳、阮瑀、应玚,时已无孔融)、蔡文姬(蔡琰)等。
时间:三国时期,距今约1800年。
现址:河北临漳。
三国时期,曹操定都邺城。
他与儿子曹丕、曹植都喜欢交游名士,
因此文士麇集邺下,经常
集宴云游,诗酒酬唱。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建安七子”之称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而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
且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被杀,
因此实际上只有6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
所以后人评价说
“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
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明代仇英《金谷园图》

主持:石崇。
雅士:“金谷二十四友”(包括石崇):潘岳、左思、
陆机、陆云等。
时间:西晋,距今1725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其位置或在河南洛阳东北。
石崇,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
在历史上以生活奢靡而留名。
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
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
故名之曰“金谷园”。
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
是当时最美的花园。
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
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23人结成诗社,
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清代 华喦《金谷园图轴》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翊
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中为王翊设宴饯行。
王翊一行及石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所有宾客赋诗述怀,宴后把所赋诗篇录为一集,
命名为《金谷集》。
石崇亲作《金谷诗序》(今已佚)以记其事。
金谷园雅集遂被世人传为佳话。
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唐代 唐寅《兰亭雅集图 》手卷。
主持:王羲之。
雅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时间:晋穆帝永和九年,距今1668年。
现址:浙江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
金谷园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
完全比照这个模式来进行。
东晋王羲之曾与四十多个文人聚会,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内史王羲之
召集著名文士谢安、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诗文吟咏,成诗数十首。
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
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也因此成为雅集史上的传奇。

明代 仇英《兰亭雅集图》

这次雅集人数众多,
主持人又是真正的文人领袖而非权贵,
并且出现了绝世书法《兰亭序》,
因此在文化史上尤为重要。
主持:阎伯屿(时任洪州牧)。
雅士:王勃等。
时间:唐高宗上元二年,距今1346年。
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很有艺术才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
洪州牧阎伯屿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会宾客,
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
在场文人很多,都假意谦让,
王勃却提笔就作。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由此而来。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主持:白居易。
雅士: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释如满。
时间:唐代,距今约1176年。
现址:河南洛阳。
白居易晚年对仕途心灰意冷。
他居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隐山遁水,坐禅谈经。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暮春三月,
白居易邀来六位老者,漫步山林,把酒言欢。
这次聚会,加上白居易共计七人。
座中最年长的是胡杲,已经89岁,
依齿序排列,吉皎88岁,刘真87岁,
郑据85岁,卢真82岁,张浑77岁。
主持人白居易年龄最小,也已经七十有四。
白居易专门为这次七个退休老头的聚会
写下一首《七老会诗》。
诗的上半段是这样的: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
吟成六韵神还壮,饮到三杯气尚粗。”
下半段写了自己当时的感想。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这次雅集后,白居易意犹未尽,
当年夏天,他又主持了一次雅集活动。
这次参加者有些变化,
增加了两位高年不仕的人,
一位是李元爽,时年136岁,
是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长寿的人。
另一位是95岁的僧如满,他是白居易的禅学老师。
九位平均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的老人
诗酒唱酬,轰动一时。
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白居易专门请人
绘制了一幅九老图,并着意突出两位高寿者,
写下了《香山九老会诗序》:
“雪做须眉云做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又过了十年,白居易驾鹤西去,
但是九老会这种聚会形式却未成绝唱。

宋代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

白居易在《香山寺》诗里这样写道: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
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深。
主持:驸马都尉王诜。
雅士: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等。时间: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多年。
现址:无迹可寻。据考证,位置或在河南开封解放大道北段。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
“将门之子”王诜的宅第。
王诜(1048—1104),北宋贵族、
文人中的卓越画家,字晋卿,太原人。
王诜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元丰年间(1078-1085年),苏轼、苏辙、
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
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
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
会集于王诜府邸西园,故称“西园雅集”。
这是一次影响仅次于兰亭雅集的盛会。
召集人王诜为当朝驸马,
名士则都是当时书画界泰斗。
后来被誉为“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者,
其时就占了三家。

明代 仇英《西园雅图集》

秦观是大名鼎鼎的词人,
李公麟是北宋首屈一指大画家。
王诜本人曾作《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亦据这次雅集作《西园雅集图》。
大书家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
“西园雅集”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
追慕不已的一段佳话。

《西园雅图集》

主持:顾瑛、杨维桢。
雅士:黄公望、倪瓒、王蒙、张渥、王冕、赵元等。
时间:元末,距今600多年。
现址:江苏昆山巴城镇。
顾瑛(1310—1369)是元后期江南名士,
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
顾瑛与倪云林、曹梦炎并称为江南三大巨富。
顾瑛好慕孟尝君之为人,
薄功名,购古书名画、秘玩彝鼎
并邀天下胜流相唱和,
风流文采,鼎甲一时。
据顾瑛《玉山草堂名胜集》记载,
其大小雅集凡50多次。
玉山雅集虽以酬唱诗文为主,
然而诗人多兼书画,故书画交流必在其中。
从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
十余年间,海内文人名士
如张雨、黄溍、黄公望、倪瓒、
杨维桢、王蒙、朱珪、杨基等
均到过顾瑛的玉山草堂。
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玉山雅集图》,
杨维桢为之记,文中赞雅集:
“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
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
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而靡也,
若今玉山之集非欤。”
其将“玉山雅集”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王诜的“西园雅集”相提并论,可谓推崇至极。
这也就确立了顾瑛“玉山雅集”
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
主持:鲍桂星。
雅士:钱仪吉、吴嵩梁、顾莼、朱为弼、张澍等。
时间:清道光三年。距今198年。
地点:在今北京西城区太平街。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
工作之余,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一座小亭,
以供休憩,当年兴建,翌年而成;
又从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一诗末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中拈出“陶然”二字为此亭命名,别称“江亭”。
 
十年后,江藻长兄江蘩
又对亭子进行了修改扩建。
此地“流水半湾,潺潺沙渚,蒹葭聚生,
绿波相荡,居然有濠濮间意”。
从此,陶然亭成为清代京城重要的风景游赏地
和士大夫的雅集场所。
道光三年(1823年),内阁学士鲍桂星
邀请了一批文士至此雅集。
然而这次雅集似乎没能留下
什么重要的文艺成果,故而不为人所重。

行宴游、尚闲适、重诗文、好雅行……

古人依山傍水、清脍疏笋、
吟诗作画的雅集背后,
实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从梁苑之游我们可以看到

汉代大赋产生发展的先声;

从金谷、兰亭诗序中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和“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人生感慨中,

我们可以瞥见

当时世事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士人心目中的风雅

也在不断地变换内涵,

不断地浸染上时代的特质。

领略先人们的俊逸儒雅,文采风流。

抚今追昔,与其说逝去的是高人雅致,
毋宁说失去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幸好,历史为后人留下了
那些美好的怀想和经典,
让我们能够在浮躁中反求诸己,
在阅读与观览中去拾取心灵的那分宁静。

v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