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被遗忘普宁乡间的碾米厂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在数千年的农耕社会中,供各种各样所需的农具可谓数不胜数。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稻谷,尤以南方为甚,稻谷收成后要去皮,要用到一个农具叫砻。砻,就是去掉稻壳的农具,传统上其形状略像磨,多以土木料制成,去壳时需人力推动,故俗称之塗砻(土砻),去壳则称挨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了数千年的人力土砻在民国后步入火电动力改造里程,更称为火砻,其名一直沿用至今,即便再新式的电气去壳产品亦如是。
对于农具,认识不多,不过碾米厂却还记忆犹深,大概小时候在乡里广东普宁泥沟,到处跑见过大人们载着一筐一筐或一包包的稻谷去碾米去壳所留下的吧?碾米厂在泥沟乃至周边多被称为火砻,这火砻跟见过的土砻造型实在难以挂钩,但这是农耕文明的一个符号了。曾几何时,泥沟乡中碾米厂最少七八处,但随着现代化,村落的消退,如今乡中仅剩下一个还处工作状态的……
这次所拍摄记录的这一个碾米厂与小时候所见记忆中的,是有些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机器不太一样了,因为毕竟那么多年,新产品还是有推出。老式的火砻,通常就只有一个机器进行去壳,然后两个出口一个出米一个出糠,这样出来的米多多少少会夹杂着沙子,煮饭吃饭时候一不小心就磕崩牙了,也是挺无奈。
新机器则是多进行几次筛选去除,比如这次记录的现场,有个小哥载了两三袋稻谷过来,然后碾米厂的师傅接过就打开第一台机器开始作业,这是去沙子的机器,筛过的稻谷接着又换一台机器,也去除沙子的,最后才换到去壳机,轰隆隆的没一会就出糠出米了。要说这比以前先进吧,其实这几台机器看起来都好旧了。
关于土砻,成文的资料是这么介绍的:土砻分上下二盾,硬土制成,上下盾的外面都用竹片夹住。中间串一支木制横串,这支横串串过小孔,以便于砻臂勾的勾入推动。横串的中间还留有一轴孔。上盾的一边沿要制一漏斗状行谷孔,以便于谷子的倒入。在行谷孔与上盾下边即与下盾接角处,用竹片作半螺旋形有一定规律地钉上,充当砻齿。在一盾下竹片与泥土之间留有运行沟,便于碾出之米运行出盾外……
记忆中的碾米厂,原本以为只是记忆,只是印象了,但也终于赶在它消失之前,做了一个记录,算是了了许久以来的心愿。现代的碾米厂,乡里人或者长辈们乃至周边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称之火砻,曾有好长一段时间听不明白火砻是什么玩意,乡里有华侨在泰国做大生意赚了大钱,乡里人说其开火砻,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做大米业。民国的火电碾米去壳机器称呼沿用至今,也是挺好玩的一个现象。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摄影:安静声音
撰文: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岭东忘时堂、普宁青年摄影、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忘时堂】及作者署名并保留图片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